【摘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电影业生态发生变化,流媒体平台持续崛起,纪录电影“流媒体化”倾向显著。纪录电影议题“块茎式”发散,科教与人文高度融合,宣发预热重要性凸显,腰尾部影片“二次上映”完成自我救赎,群像叙事与个体叙事分列站队。老牌流媒体平台与新生代流媒体平台联合,传统媒体与流媒体生态圈互动,院线与流媒体平台双轨上映趋势化。本文以2021年全国上映纪录电影为研究实例,从院线、流媒体平台两个维度完成流媒体视域下对中国纪录电影的年度扫描。
【关键词】流媒体 纪录电影 二次上映 产业链交互
2021年中国影视行业总体处于恢复发展阶段,纪录片以其纪实的真实性获得较大的关注度和热议度。2021年,中国纪录电影坚持立足优质视听内容创作,积极“联姻”流媒体平台,探索出院线与流媒体平台双轨上映的模式,全力实现着自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与此同时,流媒体技术、流媒体平台继2020年之后再度成为2021年电影业的年度热词。常江、田浩两位学者提到,从流媒体的技术可供性分析出发,数字时代的视听文化呈现出三个基本趋势:流行审美的私人化、社会交往的原子化、身份认同的流动化[1]。学者彭侃认为,流媒体平台在电影产业链条中的重要性持续提升,传统影视公司和流媒体平台之间出现了更明显的整合重组趋势,电影消费也正在走向影院与流媒体平台并驾齐驱的模式[2]。正如上述学者所指出的,疫情之下,电影业的生态结构发生变化,视听文化趋势发生改变,电影消费模式也随之改变,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流媒体技术与流媒体平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流媒体技术作为互联网媒体服务的主流核心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基于互联网技术,用户利用终端设备带的浏览器或软件与流媒体服务器建立连接,通过通信协议传输操作指令给流媒体服务器;服务器将实时信号或存储音视频文件的分组数据传送到客户端;用户即可利用客户端进行观影。流媒体技术是流媒体平台的主流核心技术,疫情之下,流媒体平台已然成为电影发行的重要渠道。因而,流媒体技术及平台对于电影业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通过研究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流媒体平台网飞(Netflix),学者常江指出,流媒体技术之于电影业,绝不仅仅是效能提升的路径,而是意味着一种生态性的变革[3]。
流媒体平台是指科技公司、制片大厂以及传统媒介利用流媒体技术提供视听服务的平台,视听内容资源与用户是其生存的根基。时至今日,流媒体平台已经不再甘于仅仅充当传输中介,而是深度耕耘内容生产环节以及用户消费环节。
院线与流媒体平台之间的博弈一直在进行。如:作为国内最先“吃螃蟹”的影片《囧妈》,主动撤下院线春节档排片,改在字节跳动旗下流媒体平台上放映;再如:美国华纳兄弟宣布其2021年北美上映的全部17部电影同步登陆HBO Max;国内华谊公司也宣布2021年制作的电影会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在流媒体平台HBO Max与北美院线采取线上线下同时上映的策略,已然预示着未来影院空间的危机[4]。流媒体平台对院线形成分流是客观现象,如何平衡两者关系成为业内人士首要思考的问题。
1.院线上映概况
2021年上映约22部纪录片,创造纪录片进入主流院线上映数量新高;全年国产纪录片累计票房近8千万,票房超100万的影片11部(超过2019年的9部),市场表现良好;纪录电影口碑整体提升,《武汉日夜》《1950他们正年轻》《无尽攀登》等7部影片豆瓣评分均超7. 5分, 5部影片豆瓣评分超8分(超过2019年的4部),高评分影片数超过往年[5]。
2.主题及题材
2021年上映的纪录电影在主题及题材方面既有对2020年相关主题、题材的承接,又有年度内的全新创作,总体来看, 2021年纪录电影的议题趋于“块茎式”发散,覆盖面广。
回顾2020年纪录电影的相关议题和主题,《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1)》提到,疫情纪录片成为2020年纪录片的主要议题,脱贫攻坚和抗美援朝成为2020年纪录片的两大主题[7]。
脱贫攻坚主题在2021年的社会纪录电影里得到延续,相关影片着重聚焦扶贫人、脱贫人以及脱贫后的现实生活,代表作品有《我们是第一书记》和《进城记》。影片《进城记》不仅收获了不俗的票房,还收获了“第26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长片十佳作品的殊荣。陈富强认为,《出山记》播出后,各类新媒体渠道受众的反馈为姊妹篇《进城记》提供了较多参考信息,保证了《进城记》的电影传播力更上一层台阶[8]。《进城记》拍摄过程中重视搜集受众对前篇的反馈,这种在生产和制作环节即注重与观影受众互动的做法很具有借鉴意义。
抗美援朝主题在2021年人文历史纪录电影里得到延续,不同于2020年此类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历程为叙事主线, 2021年该主题纪录电影侧重于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们的真人讲述,代表作品有《1950他们正年轻》。影片叙事方式上看似讲述的是个人事迹,实则讲述的是以个人为代表的群像事迹,这种叙事方式能直抵观影群体内心深处,十分具有启发意义。
关于文学纪录片,张同道提到,文学纪录片是2020年度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文化事件[9]。2021年文学纪录电影表现平平,且不具备引领性,代表作品有影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此处不作赘述。
3.现象分析
疫情纪录片是2020年纪录片的主要议题,更是2021年纪录电影的关键议题,代表作品有《武汉日夜》和《一起走过》。
《武汉日夜》不仅成为内地影史春节档纪录片总场次冠军,更是一举拿下2021年度纪录电影票房冠军。而同为疫情纪录片的《一起走过》虽然获得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2021)最佳纪录/科教片提名,但在院线上映却仅收获39. 4万票房。
影片《武汉日夜》与《一起走过》同为疫情纪录电影,前者受到热捧并登顶,后者备受市场冷遇,通过比较发现,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影片叙事方式,二是预热营销工作。《武汉日夜》采用主线与辅线双线穿插叙述的手法,淡化技术性摄影痕迹,还原医护人员、病患及家属、志愿者等人群直面新冠疫情时的百态;并且该影片特别注重预热营销工作,如上映前密集发布预告片、全国点映、融媒体直播、电影人发起公益观影、影星献唱电影主题曲等。反观影片《一起走过》,试图“通过拍摄一些镜头、用音乐和‘上帝之声’创造情绪,达到讲故事的目的”[10]。《一起走过》用新闻播报声音作为时间主线,并结合人物口述,但过于强调技巧性摄影,拍摄痕迹明显,这一叙事方式会很大程度上削弱观影群体的共鸣情感;此外,《一起走过》临近上映才进行宣传推广,宣传力度、宣传路径等远不及《武汉日夜》。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致使《一起走过》在市场遭遇冷遇。
通过分析以上两部同题材纪录电影的两极分化现象,可以为纪录电影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一是内容与叙事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纪录电影贵在真实性,不可过分强调技术性摄影,内容定性,叙事定量,性质好,广大群众认可,才是好作品的硬标准;二是宣传推广到位,好的作品应当匹配好的前期营销,影片上映前的预热工作务必要尽早开展,将影片信息化整为零,适当应用明星效应,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宣发工作。
纪录电影深度融贯人文历史内容是纪录电影的又一新趋势。影片《九零后》注重史料文献的呈现,并以人物采访为主线,让当事人出镜口述,追忆重构了西南联大那段不平凡的岁月,收获了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项。影片《无尽攀登》则是将体育运动与人文精神高度融合。影片《天工苏作》则是人文历史与经验科学的深度碰撞,属于经验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融合,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流媒体下,部分纪录影片实现了自身的“二次上映”。尽管院线的第一次上映可能遭到冷遇,但流媒体平台为其提供了持续不间断上映的机会。下面以2021年上映的部分纪录电影为案例进行分析。
苏州非遗题材的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尽管院线票房仅取得30. 8万票房,但并不影响其在流媒体平台的火热上映。该影片选取灯彩、核雕、宋锦等9项典型的苏州传统工艺,既讲传统技艺及传承人的故事,又讲其蕴含的科学“冷知识”,如织造宋锦的花楼织机与二进制异曲同工;苏灯中的“走马灯”原理是利用蜡烛燃烧后冷热空气对流等。此外,影片还有着对传统工艺如何与现代产业融合的思考。《天工苏作》在院线上映一周后,各省市院线即陆续不再对其排片,内容优质、题材新颖且制作极佳的纪录电影在院线遭遇冷遇,票房成绩很是惨淡。而流媒体平台成了《天工苏作》完成第二次上映的最优选择。《天工苏作》在流媒体平台上完成其华丽的转身,以美为媒介,以传统工艺为纽带,盘活了苏州非遗的“线上展馆”。
《无尽攀登》以登山运动为题材,真实还原夏伯渝冲击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生经历。在登山运动题材的影片里, 2019年上映的剧情片《攀登者》最为大众所熟悉。事实上,《无尽攀登》与《攀登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叙事层面分析,《攀登者》从国家层面叙述攀登珠穆朗玛峰,侧重登山队员群像,而《无尽攀登》从个人层面叙述攀登珠穆朗玛峰,侧重还原夏伯渝的人生经历。《攀登者》与《无尽攀登》的关系就好比是一个同心圆,同一时空下,题材相同,人物相同,前者包含人物群像,多条线索,多元概念,后者则是对前者中的已有人物进行全新叙述、深度挖掘并提出新命题。《攀登者》属于以群像为轴心的国家宏大叙事,而《无尽攀登》属于以个体为轴心的个体叙事。影片《无尽攀登》在院线遭遇冷遇后,通过南瓜电影平台上映,利用平台持续不间断上映的特性充分实现了影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南瓜电影推出《无尽攀登》的付费订阅则是以用户群体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努力扩展内容的具体表现。
以《天工苏作》、《无尽攀登》为例,两部纪录电影均在院线首映,因院线票房惨淡,随即转战流媒体平台。流媒体平台在基于用户群体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相应部门接洽出品方以获取影片版权,从而扩充流媒体平台的视听内容资源以满足用户需求。
总体来看, 2021年度中国纪录电影发展态势良好,纪录电影与流媒体平台相互成就,纪录电影使流媒体平台的视听内容资源更加丰富化,而流媒体平台则使纪录电影获得了二次上映、不间断上映的机会。透过纪录电影与流媒体平台相互成就的现象,有如下认识:一、流媒体平台是实现电影产业链交互的重要枢纽。流媒体平台在电影产业链条中的交互属性持续提升,除履职传输中介外,还在布局内容生产环节和用户消费环节与产业链上下游形成高效互动;二、院线与流媒体平台、传统媒体与流媒体两组关系中竞合趋势愈发显著;三、不论是竞合发展,亦或是产业链交互,归根结底,其目的都是致力于用户群体的最大化、视听内容资源的更丰富化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注释
[1]常江,田浩.间性的消逝:流媒体与数字时代的视听文化生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42 (12): 137-145.
[2]彭侃.回升与转型: 2021年世界电影产业[J]. 电影艺术, 2022 (02): 71-79.
[3]常江.流媒体与未来的电影业:美学、产业、文化[J].当代电影, 2020 (07): 4-10.
[4]孙承健.被数字视觉化了的世界:虚拟制作时代电影的身份危机[J].电影艺术, 2021 (05): 128-135.
[5]数据来源: 1905电影网,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2021年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 https: / / www. 1905. com/ special/ s2021/ moviereport/ , 2022年1月1日.
[6]数据来源: 1905电影网、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国家电影局、猫眼专业版APP、豆瓣APP.
[7]张同道,胡智锋.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1)[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2021.
[8]陈富强.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电影传播力探析———以电影《出山记》《进城记》为例[ J].电影评介, 2021 (12): 110-112.
[9]张同道. 202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1, 43 ( 08 ): 110-115.
[10] PINEDA D. Editing a science documentary: more than words (literally!) [J]. Science Editor, 2004, 27 (2):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