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叶乔波到谷爱凌中国的冬奥突围有多难

2022-12-29 08:20杨智杰
青年文摘(彩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谷爱凌滑冰冬奥

杨智杰

30年前,阿尔卑斯山谷小城阿尔贝维尔,第16届冬奥会赛场上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28岁的“冰雪女王”叶乔波,迎来高光时刻。带着膝盖里的多块碎骨,叶乔波忍痛上阵,斩获500米和1000米速度滑冰两枚沉甸甸的银牌,实现了中国冬奥奖牌“零”的突破。

此后,冬奥赛场上,周洋绝地反击折桂;王霸气力夺四金;英雄韩晓鹏空中摘金;黑马武大靖一战成名;“冰上蝴蝶”陈露勇越沧海;申雪、赵宏博“神仙”默契;谷爱凌、苏翊鸣等年轻小将霸气登场……冬奥会举办近百年,在加拿大、挪威、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冰雪运动项目中,晚到的中国队发起了一场突围赛。

叶乔波经历了中国加入冬奥会后最暗淡、迷茫的年代。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合法地位。仅4个月后,便要远赴重洋参赛,当时中国紧急组建了一支28名运动员的队伍,除了速度滑冰的曹桂凤得了第16名,其他项目基本都是垫底。

1985年,叶乔波加入国家速度滑冰集训队,垫底的成绩刺激了这批运动员,可刚起步的中国与欧美冰雪强国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那时,叶乔波只有一双冰鞋,买名牌冰鞋要花2000元,而换一个国产冰刀管,只要200多元。1992年冬奥会前,她参加了一场世界杯比赛,赛前适应赛场时冰管突然脱落,没有备用鞋,她只好找到当地一家汽车修理店,但没人会焊冰刀。情急之下,叶乔波对着店员比画,要了电焊、焊锡等工具,根据印象按教练的手法焊上,“第二天我照样拿了两块金牌”。

除了训练条件差,中国运动员更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和体系,主要靠训练量的增长。最困扰叶乔波的是自己耐力不足,常常在最后一百米速度下降非常快。1989年,她在国外参赛期间偶然结识了一对荷兰速度滑冰俱乐部的教练夫妇。他们才告诉她,“训练最关键的秘籍是变速”,当心跳加快,肌肉就会堆积很多乳酸,越是这时,越要更强烈地刺激它,减速、加速、减速、加速。反复突破极限,才能改善比赛后程的降速问题。调整训练方法后,叶乔波的成绩得到了明显突破。

举国体制下突围的优势项目还有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当时国际比赛中难度分是重要的采分点,花样滑冰国家队决定选择“重难度、轻表演”的“战术”,先打出名气,再完善其他环节。这一战术很快见效,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申雪、赵宏博夺得双人滑铜牌,大杨扬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项目中终于夺得中国冬奥首金。

“冰强雪弱”一直是中国冰雪项目发展的一大困境。雪上项目受气候、山形、地质、场地因素影响大,也需要更专业的装备。叶乔波提到,20世纪80年代雪山上没有缆车,运动员练习滑雪,一上午只能滑两次。“大雪没过膝盖,运动员穿着雪靴,扛着非常重的雪橇,一步一步往山上爬。爬到山顶50分钟,滑下来几十秒。”

过去几年,中国建设室内雪场,延长雪上训练时间,改善多个项目的训练条件。更重要的是,在队伍建设上,跨界、跨项培养一些短项人才。韩晓鹏从小在体校技巧队训练,13岁转战空中技巧,于2006年冬奥会获得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赛冠军。雪橇对运动员的上肢力量和核心力量要求高,就从皮划艇以及标枪、铅球等田径项目的运动员中进行选拔。

2022年1月,距离叶乔波夺得中国冬奥会首枚奖牌整整30年。关于她的纪录短片《赢者无畏》上线,视频结尾,叶乔波与00后体坛“天才少女”谷爱凌相遇。谷爱凌对叶乔波说,她滑雪是因为热爱,能感受到自由和创造性,也能提高自信。两个时代的奥运精神在此交汇和传承。

小白//摘自《中国新聞周刊》2022年第4期,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谷爱凌滑冰冬奥
滑冰去远方
奥运会滑冰
赞谷爱凌
我的偶像谷爱凌
谷爱凌:“自信是可以学来的”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卧底各个群怎么讨论谷爱凌,“中午吃什么”群亮了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