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丽洁 , 赵永江 , 邱士可 , 付 强
(1.河南省科学院 地理研究所,郑州 450052; 2.河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1],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最大动力[2]。为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者聚焦这方面的研究,如崔盼盼等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3]。左其亭从水文学与水资源、水文化与黄河文化等方面阐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需要研究的理论基础,从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实施规划及保障体系等7个方面提出了该战略实施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4]。任保平等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内涵、思路、制约因素及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耦合、路径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5]。赵志强从协同治理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推进机制[6]。刘家旗等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灰色关联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定量研究[7]。杨慧芳等对2006—2018年黄河流域九省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进行评价,发现生态和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呈上升态势,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不断变好,并提出黄河流域要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8]。
对黄河流域各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成果主要集中在一般的政策解读以及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对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考虑的相对较少。黄河流域不仅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同时,该区域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育区和能源储藏区[9]。流域内自然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已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农业与工业等基础产业基地[10]。另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区域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大多数研究以省域为基本单元进行,以市域、城市或农村为基本单元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同时,通过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尤其是以市域或县域为单元综合考虑生态环境、资源承载、经济发展进行评价研究的较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资源环境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若只重视经济的发展,不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必将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与污染。本研究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出发,以市域为评价单元,综合考虑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以黄河流域河南段为例,对其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准确把握黄河流域河南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找出各市高质量发展的长处和短板,并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要求、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黄河流域河南段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11]。为保持重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关联性,将河南省内黄河干流、支流、湖泊(水库)集水区域所涉及的流经的所有省辖市作为研究区域,包括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三门峡市所辖行政区域及济源示范区在内的10个省辖市,面积6.57万km2,占河南省土地面积的39.3%。
数据来源于2021年《河南统计年鉴》、2020年《河南省环境统计年报》、2020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以及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等。
采用熵值法与加权叠加法对黄河流域河南段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熵值法是依据各指标值所包含的信息量多少来确定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法[12],指标体系的熵值越小,其变异程度越大,在评价中的作用就越大,其权重也就越大,反之,权重就越小。采用熵值法确定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权重。然后采用加权叠加法,把每个指标的作用分层进行求和,分别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环境承载系统、资源承载系统及三系统综合评价的模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不同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安树伟等认为,应该对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不仅仅是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更要打造黄河生态经济带,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的发展[13]。石碧华认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综合性和协同性、区域性和复杂性、动态性和示范性四大特点,在建设高质量发展时,要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14]。张贡生认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体现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4个方面[15]。杨永春等认为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为农业发展、流域经济等,应当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视角规范其内涵[16]。徐辉等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状况等方面分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认为其应该是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要充分重视生态保护[17]。刘昌明认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应该走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资源承载方面也进行了考虑,但是只考虑了水资源承载力[18]。张力隽等认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该是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三系统相互协调、相互作用[19]。
综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更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要实现三者的统一与协调。在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应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资源合理利用为发展理念,通过协调发展,实现生态保护、环境改善、资源合理利用、区域均衡发展和人民共享的目的。
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是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评价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高低,更加科学、准确地确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缺陷、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的水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路径。
不同学者对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韩君等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中构建了包含绿色发展、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文化建设、生态安全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并测算了2017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得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20]。金波宏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及时空分异研究中从经济运行、经济结构、资源配置、创新能力、对外开放和绿色发展6个维度共选取24个基础指标来综合衡量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21]。刘建华等从人水和谐共生、人民生活幸福、生态环境健康、经济高质量发展4个子系统出发,构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量化指标体系,并对其协同度进行了定量评价[22]。徐辉等对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并构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维度即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状况和生态状况,共29个指标[17]。张合林等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质量发展、环境高质量发展3个方面进行考虑,构建了包括32个指标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23]。马海涛等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对黄河流域2016年的7个城市群及内部地级城市进行了评估[24]。孙继琼以黄河流域9个省区为研究单元,构建了包含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目标层27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25]。王冰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以省域为单元,对黄河流域九省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26]。宋冬凌等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耦合研究,构建了包含生态环境补偿等5项指标的绿色水资源率指标体系及包含专利授予量、第三产业比重等16项指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以河南省域为单元进行了耦合协调发展研究[27]。张扬等对黄河流域八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两系统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其中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系统包括了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生态的城镇化,共19项指标;生态环境系统包括了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共12项指标,并对黄河流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两系统进行了耦合协调度评价[28]。
学者们从不同方面进行考虑,构建了不同方法的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丰富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理论和视角,也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提供了科学依据。但评价体系大多以九省区为研究单元,不能很好地体现市域间高质量发展的差异性,并且未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此,以市域为单元进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根据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不仅要体现优先保护生态,也要体现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承载力以及区域差异。
以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目的,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市域为研究单元,构建包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环境承载、资源承载三大系统,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污染防治、资源禀赋、资源开发利用、资源利用效率10个维度38项指标的综合评价系统(表1)。
表1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指标体系
本系统着重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4个维度考虑,构建黄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统指标体系,共包含16项指标,其中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与城乡消费支出占比为负向指标,其他14项为正向指标。创新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通过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专利授权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人均GDP 4项指标来反映;协调发展主要体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特征,由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城乡消费支出占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第三产业比重4项指标来反映;开放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实际使用外资额、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年末实有企业投资总额3项指标来反映;共享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其主要方式是完善卫生及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以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最终目的,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城镇登记失业率、电信业务总量、邮政行业业务总量5项指标来反映。
本系统着重考虑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污染防治3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环境承载能力系统指标体系,包含11个指标。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污水处理率、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元GDP能源消费总量增速、万元GDP用水量5项指标,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污水处理率为正向指标,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元GDP能源消费总量增速、万元GDP用水量为负向指标;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础,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生态保护指标主要包括林草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水源涵养重要性、水土流失脆弱性4项指标,其中林草地面积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正向指标,水源涵养重要性、水土流失脆弱性为负向指标,并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所得;污染防治通过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施用量体现,两项指标均为负向指标。
从资源禀赋、资源开发利用、资源利用效率3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资源承载系统指标体系,包含11项指标。资源禀赋主要考虑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总量,包括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量、原煤和原铝及有色金属产量3项指标,指标性质均为正向;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反映了资源利用程度,包括开发强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人均工矿用地面积3项指标,指标性质均为正向;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农田有效灌溉率、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综合用水量、地均GDP、万元GDP用水量5项指标,只有万元GDP用水量为负向指标,其他均为正向指标。
首先采用熵值法求取经济发展、环境承载系统、资源承载系统中各指标的权重(表1),然后通过加权模型求取综合指数分别对三大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采用三大系统的综合指数再进行求取三大系统的权重,综合评价黄河流域河南段高质量发展水平。
黄河流域河南段10个地市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差别较大,最高为郑州市,为1.02,明显高于其他地市,最低为濮阳市,为0.11。进一步通过对比10个地市经济发展指数在4个维度的值,探究各地市4个维度对整体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度(图1)。
图1 黄河流域河南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维度指数
5.1.1创新发展维度分析。黄河流域河南段各地市创新发展能力差异较大,区域之间创新驱动力不平衡显著。创新能力处于较高水平的是郑州市,处于中等水平的是洛阳、新乡、焦作、济源,处于较低水平的是开封市、鹤壁市、三门峡市、安阳市、濮阳市。郑州、洛阳和新乡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涉及的3个城市,其创新能力和基础在河南省处于领先地位。
5.1.2协调发展维度分析。黄河流域河南段10个地市经济协调发展指数差别较小,集中分布在0.118~0.435,总体协调发展指数不高,协调发展指数处于较高水平的是郑州市、焦作市、鹤壁市、济源市,处于中等水平的是新乡市、安阳市、三门峡市,处于较低水平的是开封市、洛阳市、濮阳市。郑州市城镇化率高,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结构合理,因此,其协调发展度较高。焦作市、鹤壁市、济源市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区域发展差异较小,致其经济协调发展度也较高。
5.1.3开放发展维度分析。黄河流域河南段10个地市整体开放发展度不高。开放发展度最高的为郑州市、较高的为洛阳市,其他各地市均较低,其中濮阳、济源最低。郑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核心,其开放发展度最高。洛阳副中心城市的建设使其开放发展度位列第二。
5.1.4共享发展维度分析。黄河流域河南段10个地市共享发展度差异较大,最高的为郑州市,因其具有交通优势,在吸引外来游客和引进外资方面优势突出。处于中等水平的为洛阳市、新乡市、焦作市、安阳市、开封市、濮阳市、鹤壁市、三门峡市,共享程度最低的为济源市。济源市普通高等学校及医院数量较少,而且电信和邮政业务总量最低。在推进共享方面,各地市还需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
黄河流域河南段10个地市环境承载综合指数差别不大,较高的为洛阳市、三门峡市、郑州市、济源市、鹤壁市,中等水平的有开封市、焦作市、濮阳市,较低水平的有安阳市和新乡市(图2)。洛阳市虽然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低,但是污水处理率、林草地面积、水源涵养重要性都最高,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最低,因此,洛阳市环境承载较好。(1)绿色发展维度分析。黄河流域河南段10个地市在绿色发展维度上差别较小,大多数处于中等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的城市为焦作市、三门峡市、济源市、郑州市,处于中等水平的有鹤壁市、洛阳市、开封市、濮阳市,处于较低水平的为新乡市和安阳市。(2)生态保护维度分析。黄河流域河南段10个地市在生态保护维度上差别不大,指数值为0.178~0.331,处于较高水平的为洛阳市和三门峡市,中等水平的为新乡市、济源市、郑州市、焦作市、安阳市、鹤壁市,较低的为开封市和濮阳市。(3)污染防治维度分析。黄河流域河南段10个地市在污染防治方面差别不大,较好的有鹤壁市、洛阳市、郑州市、济源市、三门峡市和开封市,中等的为濮阳市和安阳市,较低的为焦作市、新乡市。
图2 黄河流域河南段环境承载系统评价综合指数
黄河流域河南段10个地市资源承载情况差别不大,指数值0.296~0.479。较高的为安阳市、濮阳市、焦作市、新乡市、郑州市,中等级为鹤壁市、开封市、洛阳市,较低等级的为济源市和三门峡市(图3)。(1)资源禀赋维度分析。黄河流域河南段10个地市资源禀赋总体不高,较高的为三门峡市、济源市,中等的为鹤壁市、焦作市、新乡市、洛阳市、郑州市、开封市、安阳市,最低的为濮阳市。(2)资源开发利用维度分析。黄河流域河南段10个地市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总体不高,较高的为安阳市、濮阳市、新乡市、洛阳市、开封市,中等的为济源市、郑州市、三门峡市,较低的为鹤壁市、焦作市。(3)资源利用效率维度分析。黄河流域河南段10个地市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差别不大,较高的为开封市、安阳市、郑州市、济源市,中等的为新乡市、濮阳市、鹤壁市、焦作市,较低的为洛阳市和三门峡市。
图3 黄河流域河南段资源承载评价综合指数
根据计算出的经济发展、环境承载、资源承载三大系统的综合指数,采用熵值法计算三大系统的权重,经济发展系统的权重为0.634,环境承载系统的权重为0.193,资源承载系统的权重为0.173。通过权重大小可知,黄河流域河南段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发展系统关联度最大,其次为环境承载系统,最后为资源承载系统。采用加权叠加法计算黄河流域河南段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以此来评价各地市的高质量发展情况(图4)。
图4 黄河流域河南段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分级
黄河流域河南段10个地市高质量水平差异较大,从高到低排序为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焦作市、三门峡市、开封市、鹤壁市、济源市、安阳市、濮阳市。采用自然裂点法,将黄河流域河南段10个地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分为四级,第一等级为郑州市,其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指数达到0.819,其经济发展水平远比其他地市高,直接导致其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最高。第二等级为洛阳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达到0.411,与郑州市相比差距较大,这是由于洛阳市环境评价指数为最高,但经济发展水平与郑州有一定差距,并且其资源承载为中等水平,其高质量发展还未形成新的比较优势[29]。第三等级为新乡市、焦作市、三门峡市、开封市、鹤壁市,其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273~0.321。第四等级济源市、安阳市、濮阳市三地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229~0.242。从空间分布来看,黄河流域河南段高质量发展呈现以中部郑州为龙头、洛阳次之、距离郑州和洛阳较远的豫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的格局。
(1)从经济发展、环境承载、资源承载3个维度出发,构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为有效监测和评价黄河流域各地市的发展现状、发展进程和发展绩效以及破解不同区域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提供基础支撑。
(2)黄河流域河南段10个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郑州最高,濮阳最低;资源承载情况差别不大,最高为洛阳,最低为新乡;环境承载综合指数差别不大,最高为安阳,最低为济源。
(3)黄河流域河南段10个地市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显著,以中部郑州和洛阳为龙头、北部发展水平较低为主要特征。郑州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有效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要使其高质量发展保持持续性,环境与资源承载能力还有待再提高。洛阳市的环境承载力水平最高,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位列第二,但与郑州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提高其高质量发展水平,应重点提高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其他地市也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与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其高质量发展水平。
(1)流域内各地市应结合自身区域发展特点,因地制宜,明确全流域范围内各地市的职能分工,形成区域间优势互补、分工协调发展。在提高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尊重区域资源特点,强化区域在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协同,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2)分类实施,提高精准性。黄河流域河南段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区域条件有较大差别,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生态功能类型较多。因此,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精准高质量发展,必须针对不同区域资源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承载能力等进行分类实施,采用统一的指标将无法达到精准提升。
(3)筑牢文化之魂,保护传承黄河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流域河南段是黄河文化的核心区,要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文旅融合发展新亮点,扩大黄河文化国际影响力。站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华夏文明、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的高度,凝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大正能量,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系统展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兼具旅游观光、市民休闲等功能的生态体系,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