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彩,李健
(浙江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农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围绕产业振兴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这无疑加速了我国农业产业融合的脚步。国外对农业产业园的基础理论研究由来已久,学术界也逐渐深入研究和探讨农业产业园的治理结构、功能发挥、生产效率等方面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在建设农业产业园中更加侧重应用高新技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一体化发展。国内学者对农业产业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质解析、发展方向、规划建设、运营模式、存在问题等方面,对当前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园区起到了积极影响。比如,未天[1]将休闲农业的运营模式分为家庭农场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等三种经营类型。肖琴等[2]指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存在着主导产业选择非粮化同质化倾向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待深化、农民参与度偏低、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单一等问题,需要优化主导产业选择、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丰富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监测评价。都跃良[3]提出一个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包含定位、盈利点、关键资源和能力、业务系统、自由现金流结构五个要素。刘梦琪[4]重点探讨休闲农业园区的经营和运行状况,旨在促进园区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包全[5]则指出合理的借助农业资源优势构建休闲农业园区,围绕相应的农业资源开展服务工作,向游客提供更加专业化和多样化的服务物品,可提高游客的获得感。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对休闲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对于企业来说,获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企业经营和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现有研究休闲农业园区获利方面的文献较少,其他传统企业的获利模式也无法与休闲农业产业园区相适应。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休闲农业园区共性问题及相应研究成果的梳理,并对诸暨米果果农业园区(以下简称米果果)成功实践进行分析,以期为更好地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园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常农业园区需要大规模的种植用地进行规模化生产,相对于观光游览园区规模要求更大,这就直接导致企业投资成本增加。一些休闲农业园区往往会有一些村落,开发者会习惯性地将这些破旧的房子拆除重建,进行保留改造和装修的较少,这不仅会破坏乡村田野的原始风味,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投入成本。此外,休闲农业产业利润点往往是种植物,其自身生长周期与旅游淡旺季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导致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下降,从而造成经营成本的增加。
休闲农业起步较晚,很多企业跟风进入休闲农业行业,在成立之初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缺少科学管理意识和经验,且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考虑企业文化、发展特色、可持续理念等因素,对农村自然环境和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6]。目前许多休闲农业的经营管理者主要还是利用传统的农业技术发展休闲农业,很多不具备旅游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背景,没有学习发展休闲农业的相关理论,没有掌握发展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无法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服务。从事休闲农业方面的服务人员,也绝大多数是当地的农民,部分从业人员思想陈旧,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专业培训,不能很好地掌握旅游政策、市场动态、经营和操作程序、环境教育等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行业整体素质偏低,无法适应休闲农业旅游迅速发展的要求[7]。
一些企业照抄照搬其他休闲农业企业的盈利模式,导致休闲农业的盈利模式很多都高度相似,休闲产品内容不丰富,旅游产品没有创新性,缺乏自身特色,内涵及品位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和休闲需求。活动类型大体采用农家旅游、农家饭、采摘休闲等方式,存在模式内容单一、缺少合理规划布局、游客黏性等问题,未能发掘具有辨识度的盈利点[6]。
目前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大部分休闲农业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一直从事农业生产积累发展起来的农业园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融资难问题,再加上农业保险的险种及保障范围有限,园区发展保障程度有待提高。有的园区建设主体对市场风险预估不足,缺少担保基金平台,导致扩大规模的资金缺口较大。一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费用由地方财政拨款,仍需加强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及对园区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和项目支持。
当地政府成为农旅融合的主体推动者。首先,要出台专门政策,要求县农业、林业、水利、财政、国土、扶贫等部门项目资金向农业园区倾斜,形成支持园区建设的合力。其次,要根据当地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土壤的天然资源禀赋、地方人文习俗以及市场竞争状况等各种因素,作出科学谋划;同时,加强政府对地方生态环保意识的宣传,以增强游客和广大农村居民对环保的意识,要做好地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建设,以维护好当地自然环境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再次,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计划要分地区实施,一方面促进产业集聚效应的产生;另一方面,已在本地防止农业同质化的情况发生。如对当地也有的农业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防止同质化,要进行互补互赢;最后,要提高发展计划的前瞻性,由于农作物产量周期较长,沉没成本很高,要防止由于发展计划短期变化,而导致的资源浪费。
在园区建设中要面向农民建立各种示范、教育、咨询、培训平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一批种养殖技术及管理服务人才,提升园区对周边农业的带动、辐射及示范作用。此外,注重推动产学研有效衔接,提高园区整体文化水平和环保科技意识对于园区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很多园区会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及省市级农业类大学的智力支撑,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效发挥农林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吸引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富于青春活力,易于形成良好的农旅融合项目进行创新,特别是农学类专业大学生能发挥更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当地大学生资源,推进校地合作,助推产业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出台相关的如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政策来支持高校大学生回乡创业,对于提升农村服务水平、提高本地农旅融合项目的实力都有积极影响,且大学生创业也能够增加本地农民的就业机会,为共富创造增加条件。
农业园区建设在一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二产和三产要加速跟进,形成三产融合的产业链条,从而形成综合服务、现代种养、设施农业、储藏加工物流、休闲旅游和教育教学等板块布局。对于农旅融合项目建设的运营主体而言,深度发掘企业特点尤为重要。首先,要确立企业差异化的经营思维,农业旅游就是为旅游者提供新奇感,也是企业收益的主要来源。其次,在农旅融合服务项目的选取上,要尽量避免选取比较雷同的服务项目。
在共富路上,贫困户或参加土地流转,或以资金入股等形式,通过“企业+园区+农户”和“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实现稳定脱贫。一些园区将建设和精准脱贫有机结合,优先招录园区范围内完成土地流转的贫困户到园区务工,让广大农民变身为“领薪金”“收租金”“分股金”的现代农业产业工人。园区吸纳贫困农民到园区从事生产服务,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在推进共同富裕建设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8]。
米果果农业产业园区位于中国浙江诸暨,在市偏东北方向的山下湖镇,与国内最大淡水珍珠交易市场华东国际珍珠城相邻,靠近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距离杭州市60 km,距离萧山机场45 km。米果果于2013年创办,总面积333.3 hm2,投资3.5亿元人民币,是一个集水果种养、休闲度假、教学活动与训练于一体的综合农产品经济发展体。米果果的发展核心目标是让土地活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乡村美起来。近年来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体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农业部首批农村三产融合试点企业”“科技部科技创新单位”“教育部实践基地品质提升计划示范单位”“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农民田间学校”“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绍兴市职工疗休养定点基地”“绍兴市科普教育基地”“绍兴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等。
种植是农业产业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保护好土地、利用好土地是农业的根本。通过土地再流转,盘活闲散土地,并探索形成农民企业和农村集体等股份经济合作社形成双赢的协作机制,农户将土地所有权入股农村份额经营合作社,合作社和米果果签署土地流转合同,建立起一个“保底收益+赠送10%股份+利润分红”的全新土地流转模式,成为中国农业园区带动当地农民共同发展的典范。村委会还利用村规民约延长土地承包年限30年,把从农民手中获取的133.3余hm2土地再流转给米果果,总年限为40年。按规定米果果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10%的股份,预计在2025年企业收益阶段,农户在享受土地租金收益的基础上,还可获得10%的股金收益,分红总数每年不低于50万元。这一举措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的产生[9]。
乡村要振兴,农业科技必须先行。米果果强化农业科研,重点开展农业加工产品,比如火龙果年糕、火龙果果酱、火龙果汤圆等,以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火龙果观光工厂里不仅可以买到各类火龙果衍生制品,还能够学到制作火龙果制品的方法。同时强化技术引领,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进行了深入协作,已申请国家专利13个,行业标准2个,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到2022年,研发农产品超过100项。
米果果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业开展梯次化、全值化、高值化利用,提升农业附加值,减少传统农业的产后损耗,并延伸产业链。米果果遵循现代自然农法,把现代农业技术和中国传统种植业经验相结合,不用化学杀虫剂、肥料、除草剂,做到农业产品全程无公害的品牌竞争力。
米果果主要是按照“农产品+游客+差异化”的思路,即农产品种植业、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普教育、农产品旅游、文化和创意。园内分为种养功能区、种养废弃物资源高效利用功能区、农副产品深加工功能区、乡村休闲旅游功能区、农特产品展销功能区、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功能区六大板块,构筑成集农业产品、农事体验、农家娱乐、农庄度假、观光采摘、农村科普教学、会议展览为一体的农村生态文化综合特色园区,实现了新形势下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10]。
在少儿农业与科普教学上不断深化发展,结合教育部新课程改革与特设亲子之间研学合作配套,继续深入建设以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为背景的世界第一个火龙果文化主题馆,深入挖掘珍珠文化体验馆、少儿科普教学基地、农业博物馆、少儿田野开拓、运动竞赛、少儿乐园等综合游乐中心,有效打造小学生素养扩展、孝文化学习、亲子教育、少儿艺术培养、学校托管、爱国主义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社会活动教学基地[11]。
在休闲旅游功能区上完善旅游产业链,在保证农产品销售的基础上,拉长农业的产业链,农业资源得到综合利用。顺应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需求,构建完善的旅游产业链,实现一条龙的优质服务,提升旅游者的体验感,提高过夜游客的总量,延长旅游者休闲的时间,并通过增加旅游者的消费额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生态餐饮、特色住宿、丛林自助烧烤、紫藤大道、九品莲花池、梦幻夜场、超级灯光秀、具有诸暨特色的珍珠和河蟹养殖等,并拓展现场剖蚌、钓蟹等活动内容,以增强观众体验感、互动感[12]。
米果果种植很多水果,四季都可收获。3月到4月可采摘草莓,5月到6月可采摘蓝莓、蔬菜瓜果,7月至10月可采摘红心猕猴桃、葡萄,12月可采摘草莓。不过米果果主打的产品还是红心火龙果,规模化养殖火龙果80多hm2,是浙江省最大火龙果培育生产基地,这里还建立了火龙果观光工厂,在参观厂里能够学习不少关于火龙果的有关知识。除种繁殖火龙果、珍珠、天鹅等,在米果果的田园综合体中还建立了浙江省澳洲淡水小龙虾优质种选育繁殖管理中心,将开展优质种选育、良种苗木繁殖、生态繁殖、科技服务和展示宣传活动等[12]。繁育中心将采取“企业+培训基地+农民”的形式,不但供给农民技术培训、交流学习机会,同时进行虾苗和繁育技术的辅导,还有成虾保底回收服务,使养殖者无后顾之忧,协助农民增收,不断减轻就业压力。米果果每年能给本地50岁以上的农民提供工作岗位至少180个,直接给本地百姓的薪资700多万元,并示范带动了本地和周边的1 200多个种植场农户,让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了收入。
当前,在乡村振兴和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园是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米果果的成果实践案例可以为其他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园提供可参考的经验:园区在动工前,需对周边地块是否可进行流转有所了解,如能流转,则可组织农户共同建立农村合作社,把所有农户的土地统一流转到农村合作社,然后再由合作社承包给企业,方可对土地进行经营生产。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就解决土地问题方便与农民沟通,农户也可以利用土地的流转获取分红和租金,增加收益。产业园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农业人员,因此,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去培养:一是通过对当地的农户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带头作用,对农户集中培养,让一般农户成为拥有现代化发展农业技术的专门农户;二是对于引进人才,工业园区可进行相应的政策优惠,并完备园区内相关服务设施,以吸纳高层次人才进驻本园内创新创业,提升园区发展层次,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生产要发展就必须借助科学的技术手段去不断创新,可与当地甚至全国各地的农业科研机构和研究所或者科技企业进行协作、联合,共同开展科研育种、育苗活动,从技术层面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产品差异化上,要根据自身特色做好定位,赋予文化价值,在宣传推广上,结合社会市场热点话题与产业特点,做好线上线下宣传与推广,提升大众的感知度,避免雷同,推动品牌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