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清平,毋立根
(陕西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深刻认识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自从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以来,学界关于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长期探讨,但一直没有形成一致意见,还存在着明显分歧。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全面回答了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原创贡献。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对以往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成为在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根本指针。目前,理论界对于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已有相关研究,形成了一些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成果。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多就共同富裕的某一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却较少见。因此,深入挖掘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系统研究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原创贡献,全面阐述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来源和现实依据。一方面它得益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共同富裕理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富裕思想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共同富裕理论的滋养,另一方面它来源于习近平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状况的现实反思。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追求,在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与共同富裕相关的思想理念,其中的精华部分对习近平有关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成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共同富裕的理念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富民”思想。富民就是让人民富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富民思想具体表现为富民的重要性、目标与途径这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富民的重要性。古代众多思想家都认识到富民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性,比如孔子提出的“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以及管仲提出的“民必得其所欲,然后听上”等等,他们意在强调民富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的基础,这就突出了百姓富足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性。第二是富民的目标。尽管古代一些思想家或者政治家比较关注民生,注重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但总体来看,其提倡富民的根本目标还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治。第三是富民的途径。从孔子提出的“藏富于民”思想到孟子提出的“恒产论”和“轻徭薄赋”思想等等,经过历代的发展,这些富民思想逐渐成为一种治国智慧被沿用下来。习近平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富民思想,将富民从古代的一种治国手段转变为如今治国的重要目标,突出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指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现在就是要服务人民。”[1]11-13这是对历史上富民思想的重大超越。除此之外,习近平还通过引用“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和“治国之道,富民为始”[3]等,突出强调了实现共同富裕对提高人民幸福感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民至上的治国理念。二是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从孔子所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康有为所著的《大同书》,再到孙中山所提的“大同世界”思想等等,实现“大同”成为众多仁人志士的美好愿望。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4]揭示了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共同富裕的向往和期盼。在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依旧是人们追求的美好目标,习近平首次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对此最有力的证明。三是均贫富思想。古人云:“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5]613均贫富思想在经济层面上的反应主要就体现在人们对平等分配财富的渴望。特别是近代太平天国领袖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典型的均贫富思想的体现。虽然均贫富思想中体现出来的平等观念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空想性和时代上的局限性,但也从侧面反应出中华民族对共同富裕的价值认同,有利于人们对共同富裕达成社会共识。习近平充分肯定了均贫富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共同富裕理念,曾以“不患寡而患不均”阐明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公平分配的渴望和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强烈追求。可见,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共同富裕的相关理念,这些理念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重要思想渊源。
共同富裕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可以找出大量与其相关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实践路径和基本特征。首先,在关于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方面,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6]222列宁也曾指出:“共同工作的成果不应该归一小撮富人享受,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享受。”[7]391从马克思和列宁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他们认为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关键在“共享”,就是要让所有劳动者都能共享劳动成果。对于共享,习近平曾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8]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8]这充分表明了习近平对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价值目标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次,在关于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方面,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来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曾指出,“通过有计划地利用和进一步发展一切社会成员的现有的巨大生产力”,[9]326促进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的实现,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列宁也明确将提高物质生产力作为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后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行公有制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马克思、恩格斯曾将“消灭私有制”确立为共产党人的纲领。列宁也强调,必须“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10]193公有制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对于此,习近平在强调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特别指出要“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11]6最后,在关于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强调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性、长期性和全面性。一是强调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方面通过揭示资本家为了获得剩余价值对工人进行残酷剥削的事实,指出了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为追求合理分配和共同富裕提供了现实依据;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深刻揭示,进一步论证了共产主义、共同富裕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二是强调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论证了实现共产主义、共同富裕的历史必然性,还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目标,这个过程具有长期性。马克思不仅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还进一步阐发了两个“绝不会”,强调在短时间内,在条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实现共产主义、共同富裕也是不现实的。三是强调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全面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12]670恩格斯指明了共产主义社会要实现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富足,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富足,这又赋予了共同富裕在精神层面的内涵,使其更具全面性。习近平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11]4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11]4而且“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11]6由此可以看出,习近平高度认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必然性、长期性和全面性。习近平正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富裕理论中国化,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关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放在重要位置。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同时期的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共同富裕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同富裕理论,使共同富裕理论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在关于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方面,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曾指出:“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13]429毛泽东认为要想使全体农民都富裕起来,就要把农民们联合起来,走共同发展道路。习近平根据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一观点,多次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可见,习近平对于实现农村发展、富裕途径的认识,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联合起来”的观点。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策略方面,邓小平曾提出“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并在沿海地区率先进行了实践。习近平继承发展了邓小平这一思想,把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作为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大战略。由此可见,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吸收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众多表述的核心思想,并加以创造性地进行时代化发展,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基本逻辑。
尽管,我国当前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仍面临着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众多问题。对此,习近平强调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4]从而促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就指明了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接下来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见,习近平深刻反思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深切回应了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成为其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依据的重要方面。另外,实现中国梦一直是我国向往的目标。然而,人民是否幸福将事关中国梦的实现。只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中国梦才能更早实现。习近平充分认识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极端重要性,多次强调要走共同富裕道路。因此,不断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及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也就成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形成现实依据的又一重要方面。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在继承前人思想基础之上、特别是结合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而形成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习近平对于共同富裕的地位、目标、内涵、原则以及实现路径等多个方面,作出了原创贡献。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直以来都受到党的高度重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进一步深化了对共同富裕重要地位的认识,并提出了一些原创性见解,将共同富裕的地位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习近平首次将共同富裕的地位提高到事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能否解决的高度。习近平强调:“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11]4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5]9这说明不同地区、群体之间的发展状况及条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而推动共同富裕就是缩小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差异的一个重要路径,是对最大限度满足各种群体生活需求开出的一剂良药。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因此,能否实现共同富裕,事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能否解决。这就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认识,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原创贡献。二是习近平首次将共同富裕的地位提高到事关中国式现代化能否实现的高度。邓小平最早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表述,之后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明确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1]4习近平首次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表明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将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可见,习近平将共同富裕的地位提高到事关中国式现代化能否实现的高度。三是习近平首次将共同富裕的地位提高到事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的高度。习近平强调:“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11]4这正是立足于我国正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国情,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接续转换而做出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突出强调了在新阶段新征程上,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性。可见,习近平将共同富裕的地位提高到事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的高度。综上,习近平结合中国具体发展实际,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在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出了关于共同富裕地位的原创性贡献。
尽管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目标,但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实现共同富裕也有其具体的目标要求。习近平专门论述了不同阶段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要求,即:“第一个阶段是在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个阶段是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第三个阶段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1]5这里,习近平明确指出了在不同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从而使共同富裕在不同阶段有了目标导向和根本遵循。习近平对共同富裕不同阶段目标的论述,是立足于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而作出的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的战略规划,既体现了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深刻认识,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又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雄心壮志和高瞻远瞩,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预见性。习近平对共同富裕不同阶段不同目标内容的相关论述,不仅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一个时间表,还勾画出了一个路线图,增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和动力。
共同富裕的内涵会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随着社会发展条件的改变,人们对共同富裕内涵的理解也会随之改变。在新时代,习近平对共同富裕内涵的全新论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11]4共同富裕的主体不再是之前的劳动者或者是一部分人,而是全体人民。全体人民就包含了我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从事各种职业等在内的所有人。习近平还特别强调:“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11]4这就强调了共同富裕是包含农村地区和农民在内的共同富裕,阐释了共同富裕中“共同”二字的深刻内涵,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赋予了共同富裕新的全民性内涵。二是习近平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立足于整个社会发展大局,习近平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11]8也就是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从总体上来讲的,而不是指所有个体和所有地区同时都达到富裕。把握好这一总体概念,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共同富裕在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实现时间以及程度上会存在差异。这是因为区域资源禀赋和个人自身条件存在着天然的差别。实现共同富裕不是一蹴即至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把这个总体概念理解透彻,才能更好把握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三是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11]4这就强调了共同富裕不能停留在物质层面,还要实现人们精神生活层面上的共同富裕,应达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两者的有机统一。这就进一步丰富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共同富裕不仅是人们在物质层面要实现富裕,在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都要实现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共同富裕。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内涵的重要论述,原创性地指明了共同富裕的人民性、总体性、全面性内涵和特征,创造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创新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反映了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方面出现的新状况和新景象,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作出的重要原创理论贡献。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导向,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正确的原则指导。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好的“四大原则”,即“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11]5-6这“四大原则”是习近平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对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原则所作出的原创贡献。
从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原则来看,习近平把勤劳致富和创新致富结合起来,强调二者缺一不可,通过勤劳和创新最终实现致富。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11]5这一重要论述表明,以往主要靠勤劳来达到富裕的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强调了创新以及勤劳智慧在致富中的作用,旨在让人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进而提高致富本领。把握好这一基本原则,就要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能,给更多的人创造致富的机会,从而在劳动者素质普遍提升和致富机会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从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原则来看,习近平首次将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原则并加以阐释,充分表明基本经济制度对促进共同富裕所起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基本经济制度和实现共同富裕两者之间前者为后者保驾护航的内在联系。把握好这一基本原则,就要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对推动经济发展以及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只有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才能有效保证经济健康发展,更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从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来看,习近平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性相结合,强调既要尽最大努力、又要实事求是,从而在现有基础上尽力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指出:“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8]这就明确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守的基本态度和精神状态。这一原则凸显了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旨在强调党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客观条件、遵守客观规律,既不能不作为、少作为,也不能不切实际的乱作为,而要实现“尽力”和“量力”二者的有机统一。把握好这一基本原则,就要在尽力中不忘量力,在量力中衡量是否尽力,始终对“尽力”和“量力”保持清醒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从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来看,习近平首次将坚持循序渐进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方法原则。事实上,我国实现共同富裕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坚持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来促进共同富裕,及时为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等问题敲响了警钟。把握好这一基本原则,就要夯实基础、脚踏实地把每一件事做好,把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相结合,以小胜积大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可见,习近平明确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这些基本原则,为切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也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论作出了原创贡献。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宝库中与共同富裕相关的内容,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实践指南,为世界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要变成现实,关键在于实践。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未停止过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探索,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不断寻找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论断,极大地丰富了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这些实践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习近平首次提出通过三次收入分配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第三次分配就是基于道德信念而进行的收入分配。习近平强调,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11]7从而更好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调节收入分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的问题。习近平强调把第三次分配加入到调节收入分配方式之中,是对以往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进一步拓展了收入分配方式,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二是习近平首次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实践路径。习近平多次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旨在通过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来保障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各方面的需求。习近平明确指出:“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保障人群。”[11]7这不仅为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还突出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三是习近平首次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路径。习近平强调,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检测、及早干预等措施防止出现新的致贫,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可见,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的相关重要论述,进一步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原创价值。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具有悠久的理论渊源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有关共同富裕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反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他们虽没有明确提出共同富裕思想,但从他们的著作中可以找到大量与共同富裕相关的内容。这些理论经过共产党人创造性的发展,使其具有了中国特色,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之上,根据新时代我国实际国情和社会发展现状对其进行创造性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一些新观点,是对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真实反应,进一步丰富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强化了共同富裕的时代特性,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从多个维度对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可见,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理论的创新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不仅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实践指南,而且还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乃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指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是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实践指南。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拓展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指针。比如,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分三个阶段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规划、共享发展和全面发展有机统一的发展模式等等,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意义重大。二是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了实践指导。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党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的工作重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而共同富裕是事关民生福祉的重大现实问题,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自然会赢得民心。习近平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16]习近平深刻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极端重要性,其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三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指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质量的发展,而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11]4就是推动共同富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紧密结合,不仅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指导,还间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指导。综上,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将历久弥新。
实现共同富裕,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目标,世界各国人民都憧憬着早日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将共同富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联系在一起,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治理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一是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经验。当前,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创造了惊人的脱贫奇迹,这就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发展条件。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包括对共同富裕内涵的新阐释、分阶段目标的制定、以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理念,就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经验。二是为世界治理贫富差距提供了路径选择。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也是对当前世界上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贫富两极分化、发展不协调不均衡等状况的积极回应。其中关于治理贫富差距的目标、原则、方法等内容极大地彰显了丰富的治理智慧,拓展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治理贫富差距的实践路径,为世界治理贫富差距提供了更多的路径选择。可见,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将为促进各国治理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因而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综上所论,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既有丰富的理论来源,又有着原创的理论内涵,更有着深远的重大意义,极大地丰富了以往的共同富裕思想,成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