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钰清,吴凡,王翊萱
(1.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未来社区”这一概念在国内尚略显陌生,但放眼全球,未来社区或智慧社区已是当今的国际热点。如欧洲的Block街区、新加坡的Complex社区、日本的共享住宅,通过智慧化的设施与生活方式,已成为当今社区建设的热点。
而在国内,未来社区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19年浙江省“两会”中。2019年3月18日,浙江省政府正式印发《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为浙江未来社区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建设要求。《方案》称,未来社区是“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9大场景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1]。
衢江之畔、古城之南的衢州市礼贤社区承载着以微观实践承载宏观叙事的重要使命,是浙江未来社区试点的承载空间,是生态文明、数字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先行之地。其方案设计理念的核心,是要将“人本空间”与“人本技术”相结合,将“特色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吸引多样化人群的入住,适应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通过功能混合、智能调节的实施单元建设,带动规划单元的全面整合,最终形成“最有礼的国际花园社区”范本。
衢州礼贤社区有着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潜力,但从现状看也面临着四大挑战:
1)生态方面,临水不亲、靠绿不通
礼贤片区内部的公园绿地呈带状环绕规划单元,规划单元内部缺乏绿地连通。同时衢江堤岸高约8m,滨水空间亲水性不佳,基地北面水亭门历史街区的滨水空间活力没有得到延续。通过地形分析可以看到基地存在几处地势较低的洼地,存在排水不畅和地下水上渗的问题。
2)功能方面,居住主导、设施孤立
规划单元内的职住不均衡,居住比重偏大,现有公共设施集中于南北两端,基地中部缺乏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在商业服务设施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礼贤片区处于衢州市柯城区的商业服务设施洼地。
3)活力方面,社区封闭、配套不均
由于基地内现状用地中居住用地地块较大,且为封闭式小区,同时,内部支路网密度较低,东西向交通组织较为缺乏。此外,居住小区外没有较完整的公共空间体验,缺乏公共活力。
4)风貌方面,古今中西、多元混杂
从片区整体风貌上看,片区内风貌由主要的几个居住区主导,居住区建筑风貌较为多样,古今中西多元混杂,脱离了衢州古城底蕴风貌,同时也无法体现衢州城市人文气质。衢江的沿江岸线将是城市重要滨水界面,片区风貌设计亟需加强整体设计与引导,做好与周边的历史街区和城市中心风貌协调。
成语中还有很多古今异义的现象,比如“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而非“行走”之意。“赴汤蹈火”中的“汤”是“开水”的意思,并不是“菜汤”之意。“感激涕零”中的“涕”是“眼泪”之意,并不是“鼻涕”之意。
1)生态方面,构建网络的蓝绿体系
在整体设计层面,打造傍衢江而生、多元复合的水绿系统,通过五大生态连廊,八大生态文化节点,形成联系礼贤与衢江,水脉、绿脉、文脉复合的景观游线。在详细设计层面,设置“高层天街—空中花园—空中连廊—口袋公园”4层活动场地,共设置11公顷绿化空间、100多种交往空间,实现“7×24h”全天候、全时段的活力社区打造。
2)功能方面,打造多元的社区场所
在整体设计层面,针对性布局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便捷高效、服务便利的公共设施网络。在详细设计层面,通过设置混合用地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满足功能弹性发展。采取平面布局与立体垂直相结合的方式,混合文创、办公、公寓、配套等功能,实现高效联动、弹性发展,塑造高效综合的活力街区。
3)活力方面,营造共享的品质生活
在整体设计层面,以绿色交通为主导,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按照快线慢网、窄路密网、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要求,打造高效、智能、安全、便捷、绿色、创新型综合交通体系。在详细设计层面,打造小街区、密路网的城市肌理,塑造宜人的街巷空间尺度,并设置社区智慧市政设施。
4)风貌方面,塑造传承的风貌特色
在整体设计层面,对礼贤片区的整体风貌定位为:体现衢州未来城市面貌的窗口、展现衢江百里画廊风貌的节点、传承衢州传统文化特色的门户。在详细设计层面,结合地域特色、衢州文化及时代精神,将现代与本地材料、技术与美学相结合,通过空中花园、遮阳措施、垂直绿化、全天候步行体系等建筑语言,彰显“秀、雅、清、透”的建筑风貌。
以链接未来、活力共享为设计理念,以视线分析为基础进行立体公共空间设计,保证良好滨江景观视野。面江、面绿的台阶式建筑高度控制策略,可保证最大限度扩大优质景观资源的可视范围,同时在地块中部形成与功能业态相吻合的建筑制高点,形成丰富、有序的滨江天际线。
结合滨江视线分析,在高层建筑之间设置空中天街,天街内设置交往空间,促进工作人员日常交往;结合滨江、沿绿退台建筑的退台空间及裙房屋顶,设置空中花园,营造灵活多变的空间体验。通过设置2~3层高度的空中连廊,强化小街区共享空间的联系,空间组织强调空中与地面的联动,形成立体的趣味街区空间;结合居住组团设置街区级绿地及口袋公园,通过活动植入、空间塑造、建筑相融,形成活力趣味的地面公共空间,促进各类人群的日常交流,营造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场所。
1)用地功能复合
用地混合、复合高效,紧凑布局混合功能用地。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规划通过设置混合用地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满足功能弹性发展。使多元功能之间穿插咬合为一个整体,以期联动开发带来的积极乘数效应。在混合地块内部,采取平面混合与立体垂直混合相结合的方式,布置文创、办公、公寓、配套等多样化功能,实现高效联动、弹性发展,塑造高效综合的活力街区。
2)混合用地布局
通过对纽约、洛杉矶、波士顿等城市的步行适宜性街区分析,识别出三种用地混合模式:分散型、带状型、集聚型混合用地。将三种混合模式运用在礼贤未来社区模型中进行模拟测算,并采用加权评分法进行分析,根据礼贤社区居住建筑面积与公共建筑面积7:3的建筑比例,总结发现若礼贤未来社区采用集聚型混合布局模式,在各项指标的综合评分上明显优于另外两种混合用地布局模式。因此,礼贤未来社区设计方案采用集聚型混合用地布局模式。
3)模块化建筑空间
方案试图打破僵化蓝图模式,构建随人们需求而相应调整的开放式解决方案。以8m为基本单元的模块化建筑可随需求而调整,不同功能与业态的模块单元可为未来功能业态发展预留更大弹性。
构建宽窄适度、疏密适宜的道路网体系,在原有城市道路基础上,增设五条城市支路,使片区市政路路网密度达到8.2km/km2。新建社区加大路网密度,丰富城市“毛细血管”,打破大规模高密度社区的封闭感。同时打造街道宽度与裙房高度街廓比为1:1的舒适慢行街道,以建筑绿化、地块绿化营造多维、绿色、友好的空间界面,通过二层连廊、多层垂直绿化、分层空中花园、顶层遮阳平台、立面栅格遮挡等,打造与衢州气候结合紧密的街巷尺度。
结合地域特色、衢州文化及时代精神,将现代材料、技术、美学相结合,通过空中花园、遮阳措施、垂直绿化、全天候步行体系等建筑语言,彰显“秀、雅、清、透”的建筑风貌。在混龄社区与SOHO社区中,以8m为基本单元的模块化建筑可随需求而调整,不同功能与业态的模块单元可为未来功能业态发展预留更大弹性。每一建筑模块与相邻模块连接,形成了内部的连续空间——一个连续的屋顶“城市花园”。建筑模块和庭院采用棋盘式布局,实现了建筑和庭院的共生。庭院内及楔形绿地中,设各种功能设施,从乒乓球台、释放活力的儿童游乐场,到设有长凳供休憩的主题花园,营造灵活多变的空间体验。
通过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大量新技术的植入,将九大场景融入礼贤未来社区的各类空间,以适应不同人群的多样化使用需求,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条件下,让使用者更舒适,更安全地参与其中,同时减少碳排放量。一日之间,“社区客厅”不断变化。早高峰时段,智能路桩引导车辆穿越市民广场,保障行人安全;上午时段,智能街具可满足创意市集、街头演出等多样化的使用需求;阳光直射的正午,太阳能智能遮阳、智能喷雾设备启动,创造更为宜人的微气候;傍晚时分,智能跑道跟踪并反馈健身人群的各项数据;夜间,踩踏发电的智能灯光,保障散步人群完全的同时平添了几分乐趣,衢江江畔填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创新技术的应用下,未来服务更为安全高效,智能化服务支撑了基本物业的可持续运营;O2O社区商业模式,实现了快捷的到户服务,提升了服务效率;人脸识别门禁、天网工程保障着社区应急与安全防护要求。水源热泵、光伏发电,实现多元能源协同供应;能源综合管理平台,提供蓄能和调峰的智能统筹。智能电梯实现了档案与维保信息、动态巡检、预警预报、应急处置的联动。依托互联网+创客学院的创业孵化服务及平台,与共享办公的创客工厂相结合,营造出更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零通勤的办公、生活一体化空间,吸引高素质人才入住社区,交流碰撞,催生新兴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