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 玥
以整瓶水的价格出售一种只装有半瓶水的产品,你会买账吗?
如果明确告知,另一半水将捐助给缺水地区的孩子,且在瓶子上附上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了解缺水地区的情况呢?
这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近期关注的一个品牌事件:在活动期间,共有53万儿童收到了捐助。据该品牌负责人观察,每年有不少没喝完的瓶装水被扔掉。仅在上海地区,每年就有至少800吨瓶装水被浪费。这是他们萌发这次尝试的初衷。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企业时,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关注自身利润、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关注长期社会福利的增加和担当的公民义务,从而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要素。
一直以来,国企、央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担当、肯负责,完成国家、人民重托。中国石油是我国能源保供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多年来,在开拓局面、解除困难时走在前面、做出表率。
作为最早一批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央企,中国石油十余年来所做的探索和努力有目共睹。随着资本市场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关注度的日益提升,2018年,公司将股份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更名为《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重点聚焦ESG相关议题。中国石油也持续通过多种举措提升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管控效能。2021年,公司董事会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全面监管公司ESG事宜。
这一切,都让中国石油获得更广泛的高度评价。近日,国际知名品牌评估机构BrandFinance发布“2022年度全球油气公司品牌价值50强”榜单。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均榜上有名,其中,中国石油位居榜单第三名,品牌价值近300亿美元。
在中国石油履职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看到这个能源央企的革新。
它是思想的革新。要以开放积极的心态,拥抱能源转型,从“卖油郎”变成“综合能源”提供者。
它是管理的革新。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要提质增效,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
它是技术的革新。在绿色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要着重科技创新,提高能效。
今年3月,国资委成立了社会责任局。其重点工作任务围绕推进“双碳”工作、安全环保工作以及践行ESG理念等,与生态环保工作紧密相连。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央企社会责任的指导要求更加明确。
作为世界一流企业的种子选手,中国石油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必将愈发重视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因为这将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越来越重要的评判标准。
当然,在走向世界一流企业的征途上,不是没有挑战。
在将新能源纳入主营业务后,一些专家提出质疑,国外部分知名油气企业的失败案例也加深了油企转型的疑虑。中国石油能否破解这一难题?随着全球经济走低、外部环境复杂和地缘政治冲突频繁,中国石油在海外合作中能否通过社会责任扩大影响,让共赢更上一个台阶?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