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兵
(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及全球经济的加速发展,国有企业集团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核心命脉,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其运作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类财务风险防范问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风险的构成因素多且复杂,一些财务风险问题被隐藏在企业内部管理、外部环境及政策改革之中。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形势,国有企业领导者更需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认真部署、细致分析各项管理工作。要让国有企业实现最大价值体现,顺利完成国有资产管理增值保值的目标,国有企业集团必须针对自身内在及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控制,分析并识别各类财务风险成因,提出及时有效的风险化解措施。
所谓“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财务结构的不合理、投融资方案的失败而可能造成的偿债能力不足、投资收益减少的风险,这也是任何一个进入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都必须面对的财务管理问题[1]。由此可知,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种客观现象的存在,很多情况下是每个企业都无法避免的,而作为企业只有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化解它才是可行之策。此外,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是一项长期永久工作,我们仅能通过各种应对举措来减少和化解风险,但无法彻底将财务风险完全解除,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水平,才是管控财务风险的终极目标。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集团作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中坚力量,更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优势及核心竞争力,强化财务风险管控能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有企业集团的健康平稳发展[2]。基于此,国有企业集团不断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其运作发展的必然需求,重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是国有企业集团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通过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可保障财务管理部门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开展,继而为其他部门各项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财务支持。比如在日常国有企业的运作管理中为企业领导者正确决策提供指导依据,帮助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调整发展规划,加强对企业流动资金的把控等,继而提高企业领导者的决策能力、资金管理理念、制度管理意识,最终全面提高国有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以免一些大的管理漏洞出现[3]。据了解,有些国有企业集团在关键发展期对自身的运作评估仍以生产产量为重点指标,而对于其所产出的经济效益却缺少相应重视,继而造成资金管理出现纰漏的问题,因此强化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管好企业资金,最大化发挥出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的投入效能,确保其经济效益。
首先,国有企业集团强化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可加大对各项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的实际运作现状,企业领导者构建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并在财务管理部门的各项财务工作中得以有效落实,切实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国有企业集团管理的整体效能[4]。其次,通过在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中强化风险管控,促使国有企业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理念,带动国有企业所有人员提高财务意识,保障财务及业务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实施,继而全面降低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风险的产生。
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负债筹措运作资金所产生的风险问题,这其中包括两种,一是负债筹资风险,二是股权筹资风险。股权筹资在资产负债表中隶属企业所有者权益范畴,不需要到期之后支付利息,所以股权筹资这种模式并没有实质性财务风险,然而这并不代表它没有来自于其他方面的风险,比如股权筹资会直接降低企业所有者的控制权利等要素,这就需要企业自身要做好利弊权衡。对于负债筹资,需要企业到期还付本金和利息,而假如企业无法合理处理好负债筹资结构,比如设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长期与短期负债的比例等,则极有可能会发生债务到期无法按时偿付的财务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对外开展业务投资中,由于被投资对象在运作中出现经营不利所造成的投资套牢问题,这会造成投资企业无法如期回收股息和红利,更有甚者最终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而构成巨大风险。总的来说,筹资和投资所构成的财务风险因素较多,这其中不仅有外部环境因素还包括企业自身原因,主要还是国有企业集团所具备的特殊性而引起的,因此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在投融资方面始终持有谨慎的态度、科学的决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此以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三九集团举例分析。三九集团最先成立于20 世纪90 年代,以医药为主营业务,仅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迅速扩张,以收购兼并的方式逐步向汽车、制酒、食品、农业以及房地产等行业发展,形成各大产业格局。然而,在2004 年三九集团发出公告表示银行要求其提前偿还3.74 亿元贷款资金,集团各大股东所持有的部分股权则被国家司法部门冻结,而此时该集团公司的投资风险也就完全爆发。在这次巨大的财务风险爆发之前,三九集团旗下有约400 余家公司,前期实施的是五级公司管理系统,而三级以下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然全面失控;三九集团光在深圳的债券银行贷款就升到了107 亿元之多,同时遍布在全国各处子公司、名下控股公司的贷款及担保额已接近70 亿元[5]。对此,三九集团最高领导人对外表示完全是由于银行来钱容易,而自身头脑发热盲目投资项目所酿造的结果。由此可见,国有企业集团大型财务风险的形成,很大情况下与银行盲目放贷也存在必然关系。三九集团的投资失败可总结出以下三个原因:首先是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失控所致;其次是多元投资部署的失误所致,认为主要有银行信贷支持则可大量投资,根本不考虑财务风险问题;最后就是集团这样的过度投资行为构成了大量负债,最终失去了偿还能力。通过以上案例可知,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投资前必须作出必要的财务风险评估,投资要量力而行。与此同时,从目前国有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形看,我国金融机构在这些企业盲目投资中更是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各大国有银行应引起充分注意,对国有企业集团的借贷业务须做好严谨的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以及事后评价工作,毕竟银行一旦放贷不慎就会形成不良负债,最终引发巨大财务风险。
在现代企业制度之下,国有企业集团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相互分离的,这样则能够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国有企业集团的运作管理中,企业与管理者之间更像是一种雇佣契约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也可认为是国有企业集团的最高级别打工人。开办国有企业也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通常会以激励措施来促进管理者与企业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当前各种激励制度越来越完善,于国有企业集团而言,激励制度对有效降低代理成本、减少管理者道德风险、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各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企业日常实践操作中仍会存在一定问题,重点表现为: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只能同甘不可共苦”,管理者不会与所有者一样去共同担负企业的损失和风险,所以这样的激励机制也是不可避免会存在风险的。
目前,国有企业集团的外部监督能力表现的不够,究其原因有三:第一, 企业外部各项监督功能相互交错,其监督标准不统一,再加之管理上的分散性从而缺乏足够的沟通协调,这就造成国有企业集团在外部监督层面未能起到相应作用;第二,多数监督工作并未根据计划标准执行,监督弱化现象明显,在企业内控问题上涉及不足,缺乏内控顶层设计,对内控执行意义不强;第三,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某些不合规中介机构所形成的非正当竞争环境所致,造成社会第三方监督作用不明显[6]。
国有企业集团在投融资决策中失误而造成大型项目投资失败,继而让企业面临重大的决策风险。通常,决策风险的具体表现有三:第一,国有企业集团与一些下级公司在决策上不严谨,高水平财务管理人员不足,集团针对下属公司的管理缺位,从而不具备强大的财务分析支撑作用;第二,集团领导者针对某些重大经营决策事件的影响不加以重视,一些企业领导人往往会在离任前期做出某些带有功利性的决策行为,比如投资长期重大股权、固定资产等,而这些项目又会基于各种因素被下任领导终止掉,从而给企业构成经济损失;第三,基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缺失,造成一些国有企业集团的内控机制不完善,企业领导者的权力过大,左右某些重大决策事件的结果,从而使得决策缺乏集体约束机制,最终则极易造成决策失败。
如前所述,企业财务风险是随企业财务活动而客观存在的,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则是很多国有企业集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企业日常运作中,很多领导者认为只要管理好资金就没有财务风险产生,这显然就是风险管意识薄弱的表现。而之所以如此理解风险管理问题,是因为国有企业集团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历经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改革,其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较慢,一些企业总是依附于政府的帮扶,不重视进行自主转型,所以才会在风险管控上缺少意识行为。当然也有国有企业集团成功转型的,但在管理中不重视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过于依赖以往的经营管理经验,未能全面衡量各种财务风险对企业所构成的影响,但凡风险产生之后再来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则会处处受限,而企业的风险防范措施也将难以应对下来。
投资决策是国有企业集团为顺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一种经营模式,其宗旨是确保本金保值、资产增值,借助多元化投资发展而提高自身资金资源使用率,继而获取更多更大的经济回报。通过科学合理的投资,可扩大国有企业集团的经济规模,而与此同时也会暴露出一些风险问题。比如,一些企业在投资中未能准确识别潜在风险和隐患,盲目扩大投资经营,加大资金力度,则会为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科学的投资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资金情况,实行资金优化分配、调整各项资源,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企业资金运作模式,继而有效规避资金链断裂;而假如投资决策缺乏合理性,企业仅仅重视资金投入的回报,不重视对资金进行合理管控,则极易造成投资失败,还可能对企业自身顺利运作造成严重制约影响。
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点,而资金管理却又是财务管理的重点。通过资金管理实现企业各项资金的合理分配,这也是对资金使用的一种有效管控方式。从资金行动轨迹开看,资金需要经过筹资、投资、回收以及分配从而才能达到良性的循环使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增值保值。然而在资金循环过程中,也会存在资金链断裂等风险问题,但很多国有企业集团却未能做好风险防范,缺乏长期资金风险规划,所以无法全面细致地做好各项资金的预算安排,造成资金分配工作的不合理[7]。基于此,企业资金需求量预算不准,资金闲置或短缺问题始终存在,继而影响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最终限制了其长远发展。
做好财务内控是促进国有企业集团健康运作的核心。只有科学合理的内控机制,才能有效帮助企业合理规避各类财务风险,然而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集团的内控机制并不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财务管理体系中各层次、岗位人员的职责不清、权利不明,造成机制难以有效落实执行;第二,财务内控监督力度不够,一些国有企业集团未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奖惩制度,在出现内控问题时缺少执行力、管控力,促使财务内监管工作流于表面形式。
在企业各项制度中财务管理制度是重中之重,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财务风险管控的前提依据。但是,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集团在历经长期变革发展之后,原来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然无法满足现有财务管理以及风险防范的工作需求,无法有效应对财务风险防范,因此必须在原有从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不断优化创新。没有合理制度化的管理控制,就无法对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予以准确考量,最终只会制约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效性。
国有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基于此,企业更应不断向前进步和发展,要审时度势、顺应时代需求,主动跟紧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准确分析自身运作实际情况,强化重视财务风险管理,革新财务管理理念,科学推动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8]。首先,要从企业基层做起,把风险管理意识渗透达到企业文化中,促使企业基层员工清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其次,要针对财务管理工作者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培训,促使他们提高风险管理理念,强化管理能力。很多财务管理工作者往往会对风险管理存在一定误解,认为这是领导层面的事情,与财务工作没有多大关系。对此,企业应努力促使他们消除这种思想误区,利用财务管理理念的相关培训和宣传工作,让财务管理工作者革新观念意识,切实提高风险管理重视性,以此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对企业开展重大决策服务。最后,企业还应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财务管理部门主抓,全面体现风险防范作用,监管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与各个部门做好沟通协调,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推动各项风险防范举措的顺利开展。
加强投资决策分析是企业开展投资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国有企业集团应构建基础投资管理模式,增强对各种财务风险的利弊权衡,特别是要形成财务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在开展投资活动时,应全面考察投资项目所涉及的各种风险因素,设计好风险管理方案,还有精准评估自身风险防范能力,而一旦风险因素判断失误且超出风险承受范围则会面临较大的投资损失。基于此,在项目投资前期,企业应做好尽职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报告,在此过程中完成风险识别及评估工作,科学考量可预见性风险之后,再来对比风险管理下可实现的经济效益。通过综合权衡经济效益、风险管理有效性、各项资金支出等问题,从而帮助企业明确投资意向,确保不会构成盲目投资的行为,最终合理规避投资决策的风险。
强化国有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基于此企业应全面提高资金的规划。首先,应根据自身运作实际情况加强对资金支出的监管,各项流动资金都必须做好进出记录及使用用途登记。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及时反馈资金流出信息,同时审计部门也需要重点加强对资金用途进行审核;作为国有企业管理者还需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科学的资金使用标准,明确资金使用范围,确保各项资金投入使用的绝对合理性[9]。其次,企业应做好资金管理的长期规划,不能仅看眼前的小利益,必须构建可持续的资金使用措施,形成资金循环使用模式,确保资金最大使用率,形成长线经营,促使资金流导入稳定持有,让国有企业集团在资金储备上无后顾之忧。最后,企业还应提高资金的分配能力,通过财务风险管理计划,制定风险管控的预算资金以及分配方案,并在方案中清晰规划好国有企业运作管理各个阶段的资金用途用量,在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控因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国有企业集团的顺利平稳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财务内控的好坏关乎到国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企业应提高对财务内控工作的重视性。首先,要建立全面的内控责任机制,明确各级管理者、工作者的岗位职责、权利和义务,经过职责划分有针对性地处置各种风险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强监管力度,就企业债务、权益、成本、运作效益等风险管理因素制定具体指标,科学考核评估自身的风险管理执行能力[10]。通过分析指标数据,帮助国有企业管理者准确评估潜在风险压力,在此基础上对财务管理模式予以优化调整,最大化规避风险漏洞;此外再配合相应的奖惩制度,将企业员工利益与风险管理挂钩,继而让财务内控机制真正落实到位。
国有企业集团应结合自身实际运作情况积极落实制度改革,构建完善的切实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注重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结合前沿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企业运作需求来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要优化原来制度与现实情况下的不符合性,提高制度的实效性。其次,要注重制度设定的灵活性。市场经济环境总在不断改变,政府政策也会存在修订和完善,因此在制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全面考虑这些内外部因素的可变性,从而保证风险管理工作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因此,一则要定期革新,通过企业内部因素及外部环境来挖掘潜在风险因素,拟定及时的风险防范策略;二则要建立动态评级机制,考量企业运作发展中的某些动态风险因子;三则要利用制度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绩效,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财务评价系统中,制定具体化评估指标和标准,确保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具备可持续性并可产生应有的绩效,从而为企业规避损失、带来效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集团与其他企业组织一样,都要处在同一起点上接受市场赋予的挑战和洗礼。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促使国有企业集团必须强化自身风险管理水平,以此尽可能规避和减少由于财务风险对自身所造成的不良经济影响。在面对财务风险可能发生的时候,国有企业集团能够从各个角度和层面着手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最终起到科学、合理、有效规避和预防财务风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