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开周
(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云南南华 675200)
我国是世界蔬菜生产、消费大国,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人们在获得充分蔬菜供给的同时,对蔬菜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公害、绿色蔬菜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云南省蔬菜资源丰富、品种多样。目前,在农产品生产发展中,保护地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已成为生活消费发展的方向,尤其是保护地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优化蔬菜市场资源配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为种植户增加了经济效益。
国际上,无公害农产品概念出现不同的提法,如有机蔬菜、健康蔬菜、天然无污染蔬菜、无农药蔬菜、天然蔬菜和清洁食品等。根据国内实际情况,《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对无公害农产品概念作出了明确规定,无公害蔬菜是其中的一大组成部分,我国主要将三种蔬菜归为无公害蔬菜(表1)。
与普通蔬菜相比,无公害蔬菜主要有以下显著特点:种植环境要求更为严格,首先种植地对环境要求必须确保无污染,大气、土壤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且灌溉的水资源不能含有重金属、化学物质,同时保证蔬菜生长温度、湿度适宜。蔬菜生产全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包括优质种子选取、肥料与农药控制以及产后贮藏、加工、销售、流通的严格监督管理。无公害蔬菜在保证安全、卫生、无污染的同时,还需具备营养、健康、优质的食用品质。无公害蔬菜认证严格,标准要求高,需由特定部门颁发无公害蔬菜标识。无公害蔬菜获得认可,需求量快速增加,市场潜力大。
保护地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时选择合理的种植地块十分重要,具体要点如下:种植地块要远离化工类企业、医院或污染物排放集中区域,地块周边空气质量较好。保护地土壤肥沃,土壤结构性合理,有机物含量达种植标准,且种植场基地面积较大,有利于进行不同农作物轮作。保护地的地理位置需要交通较为便利,能及时运输,及时提供到市场,达到保鲜增收。
对当地的原有品种进行认真分析,若无优良品种,需严格按照当地气候条件、海拔、温度、种植水平等进行分析,开展新品种引种试验,筛选出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且符合实际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优良、高产品种,为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奠定坚实的基础。
表1 无公害蔬菜类型
育苗主要是选用包衣种子,育苗前先对种子采取晾晒处理,杀灭种子病菌及打破休眠。育苗一般选用大棚进行,种子处理完成后,使用专业药剂薰闷大棚至少7天,将棚内害虫清除干净,温室苗床土壤杀菌消毒,减少育苗期间病虫害的发生率。完成消毒工作后,选择专用育苗基质进行育苗。
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前,将大棚内残留的废叶、垃圾等全部清理干净,同时做好土地的深翻、晒垡和平整工作。
在不能轮作种植时,尽可能不选择同一科属种类的蔬菜,减轻病虫危害,提高养分利用率,提高无公害绿色蔬菜产量与品质。
保护地种植是对露地种植的积累与发展,需根据社会与市场需求、季节与设施条件开展种植工作,在蔬菜、水果、花卉等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保护地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时,需结合蔬菜品种、种植时间等合理选择种植方式。同时,根据保护地土壤情况、蔬菜品种以及种植方式,合理计算种植密度,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防止种植过密导致病虫害多发。
云南省由于具有四季如春的光热优势,立体气候明显,选择种植方式时生产中主要考虑因地制宜:在高海拔、气候冷凉地区选择大棚进行种植,能提早上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中、低海拔地区选择地膜覆盖栽培,即在上面覆盖塑料薄膜,有保持水分、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展的作用。
保护地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时,采取配方施肥技术,严格控制化肥用量。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根据需要适当施用复合肥料,有机肥的使用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透气性、透水能力,在保证蔬菜产量、质量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无公害、绿色蔬菜生长后期,合理肥水管理,防止蔬菜内硝酸盐累积,防止污染周边土壤;同时配合叶面施肥,保持蔬菜生长健壮,以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
2.8.1 农业防治措施。优选抗病品种,也可通过嫁接、营养钵培育的方法提高种苗抗病性,同时加强苗床管理,做好苗床消毒工作。深翻晒垄,精耕细作,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根据蔬菜品种生物学特性选择合理的密度,科学选用喷滴灌等技术,及时通风,控制好保护地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及时清除蔬菜残枝病叶,定期深翻土地,减少无公害蔬菜病虫基数。
2.8.2 物理防治措施。目前采取的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有频振式杀虫灯,利用害虫趋光性进行诱杀。温室或大棚通风口设置防虫网,减少害虫进入。利用黄板、蓝板诱杀害虫,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蓝板诱杀蓟马,同时,高温闷棚也可以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2.8.3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依据病虫害特点、对象以及病虫习性,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具有安全、高效、无污染的优点。如根据地区蔬菜病虫与气候条件情况,分析可能发生的病虫灾害,寻找病虫天敌,如小蜂防治蚜虫、捕食螨防治红蜘蛛等。此外,大力推广新型杀虫剂、生物制剂,也可有效防治病虫害。
2.8.4 化学防治措施。保护地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时,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时,要选择合理的防治时间,禁止使用高剧毒农药,同时需将化学药剂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浓度合理、剂量合理方可有效防治病虫害,生产出的蔬菜达到无公害、绿色蔬菜标准。在农药选择时,应以烟雾剂、粉尘剂为优,从而有效降低药物在蔬菜中的残留量。此外,保护地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过程中,做好病虫害监测工作十分关键,主要监测项目包括病虫害种类、数量、发生时间、范围、程度等,根据蔬菜生长情况研究化学药剂投放情况。如:喷雾时避开高温时段,掌握好使用时间,切忌多次使用,控制好蔬菜产品上市间隔期,为防治农残超标,夏季上市间隔期为7天、冬季上市间隔期为10天,同时还需考虑使用农药的种类等因素,生产中要确保蔬菜品质与产量。
对于我县的实际情况,实施保护地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可带来巨大的效益。因此各级政府、农业农村部门要对保护地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予以了足够的重视,加大此种技术培训、宣传、引导,逐渐让农产品生产者了解、接受。一是宣传环保与绿色理念,通过展示保护地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效果,逐步转变农产品生产者传统种植观念;二是宣传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可获得经济效益,由此引起农产品生产者的兴趣,并逐步推广技术;三是加大市场宣传力度,让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看到此类技术的优势,积极主动学习保护地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
3.2.1 举办培训班。目前大部分农产品生产者对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理解不深,为有效提高蔬菜产量、控制蔬菜品质,农业农村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应牵头开展培训活动,以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派专业的技术人员至各地进行技术指导,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保护地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重点放在种植技术、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且加强现场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农产品生产者的问题,帮助掌握此项技术。
3.2.2 以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引导广大农产品生产者成立无公害、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让技术人员担任顾问,实现大规模统一种植,如统一购买生产资料、播种期、标准化种植技术、安全检测、基地和产品认证以及销售,以便获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无公害、绿色蔬菜的推广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包括政策、资金以及技术研发方面,为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对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的农产品生产者予以一定的扶持;二是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更好地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专业上的指导与帮助;三是考虑统一规划出蔬菜示范区,扩大示范区域,促进保护地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有序化、规模化发展;四是建立无公害、绿色蔬菜发展奖励机制,提高种植的积极性,逐渐提高推广和种植面积,增加农产品生产者的收入,真正达到增收致富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观念的改变,对蔬菜品质、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护地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环境要求高,种植过程把控严,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十分关键,为提高无公害绿色蔬菜产量和质量,必须加强相关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切实为我国现代健康饮食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