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2022-12-28 06:30:56王公旺张颂汤先萍
中国军转民 2022年23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新疆

王公旺 张颂 汤先萍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概念界定

(一)共同体意识

本文研究的共同体意识特指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视域下的共同体意识,即一个民族集合体的成员对集合体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在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对集体民族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归属信念。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集体民族认同,核心内容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1]是中华各民族表现在情感、文化、政治等方面对国家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的思想将“多元一体格局”的现实价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认识新时期民族关系的新视角,也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思想主线和重点,促进民族学、政治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推进良好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治疆方略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表达最初的提出,到后期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话语的发展变化,总是与国家民族工作的实践和边疆地区治理政策调整息息相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理论界普遍认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同样,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正式提出之后,每一次涉及到新疆社会发展治理的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会和一系列较为具体的治疆方略同时被提出。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更是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深入分析和科学研判新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建设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事关长治久安的深层次问题发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治疆方略是建设新疆发展新疆的具体方案和策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对于治疆方略,就好比是基本内核和终极指向,前者如果是侧重于实践层面提升新疆社会硬实力发展的具体策略和做法,后者就是侧重于新疆社会软实力提升的价值指向和选择。

二、新时代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机遇

新时代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将机遇切实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巨大力量,让作为共同体的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在新疆各族人民中生根发芽。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共识为铸牢新疆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时代机遇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在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同时,主动进行国际秩序建构,为促进国际秩序更为安全、友好、和平、正义、互利,促进全球治理的有效性、正义性,而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理念。”[2]当前,更加合理与良好的国际关系与国际秩序的建立需要这一理念的闯入,推进全球化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促进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组织及人民团结协作,开辟全球治理的新局面。

自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文件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多次被写入联合国文件。如果世界治理离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么中国发展就更离不开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新疆不仅是世界的一部分,更是中国的一部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新疆人民能更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对于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也会增加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肯定,有利于国家对新疆社会治理政策的落实,促进新疆各地区团结稳定发展,从而对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积极影响。

(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铸牢新疆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已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人民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奋发图强中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新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脱贫攻坚、民生改善都取得了新进展。“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3]民族地区一直都是党中央的重点扶持对象,各项援疆政策的制定与出台,“新疆306.4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3666 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5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这项使命已完成了阶段性目标”。[4]现在步入“十四五”规划时期,党中央继续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等研究推出一大批政策。物质决定意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民生问题解决好了,以改善民生来凝聚人心,新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提升,这对于社会稳定与民心安定起着积极作用。国家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疆地区的全面进步,为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全球抗疫证明了中国制度优势为铸牢新疆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情感依托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国抗击疫情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中国还在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力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反观西方一些国家,还处于一片混沌之中,疫情发展飞快,社会秩序混乱。在此鲜明对比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凸显。全国人民听从党的指挥,形成从中央到基层、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防疫态势;各个地区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范围内调动人力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疫情传播。国家努力保证每一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不是只喊着“人权”,却让人民失去了享受权利的机会。全球抗疫证明了中国制度优势,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国家力量,增强了人民的制度自信,提升了中华儿女对国家的认同感。

2020年中旬,新疆经历了程度较为严重的疫情,党立即领导其他地区赶来援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这样关键和特殊的时刻,从各地的支援行动上,新疆各族人民能看到中华民族是一体共生的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团结一致,从国家采取的有效措施上,新疆各族人民能够看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情感上、思想上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一家亲”意识,这有利于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

21 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机遇,但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的冲突日益复杂,新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元且复杂的民族和宗教关系,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国际变局的复杂和动荡

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其一,“三股势力”即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的威胁依旧长期影响着国际社会的稳定,其通过境内外各种途径不断传播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指挥和遥控民族分裂分子进行破环社会稳定的活动;其二,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敌对势力通过在网络上散播影响民族团结的谣言,对新疆人民的思想造成困扰,削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其三,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疫情期间,一些网络信息铺天盖地、难辨真伪,一些地区负面舆论此起彼伏,造成一些民众产生恐慌、焦虑、排外的情绪,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同时对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

西方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西方大力推行普世价值的本质是要使西方价值观成为各国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一方面,西方普世价值以“自由、民主”的假象通过网络新媒体散播、渗透到新疆等民族地区,不断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的引领地位,对新疆各族人民思想观念和价值信仰确立造成困扰,影响新疆人民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了阻碍。

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主义最早起源于美国和加拿大,其基本主张是不同的民族拥有各自文化的独特性,彼此之间相互尊重和包容,随着时间的演进和理论的发展,也逐渐延伸出更多的政治诉求,以及代表人群扩大至非主流文化群体。”[6]西方多元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潮容易与国内狭隘民族主义同频共鸣,使部分新疆群众过分重视本民族文化片面理解民族政策,造成新的民族矛盾,在文化认同中“弱化”了中华民族文化,让分裂势力有机可乘,进而淡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错误认知和思潮的侵蚀和破坏

一方面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关系的片面认识。多元强调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一体强调五十六个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片面强调多元忽视一体或脱离一体空谈多元,这两种错误认识都是不可取的。在具体的实践中,不能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会使中华民族存在融而不合的问题。其一,受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过分强调发展各民族的文化,没有看到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联系,这就片面强调和加剧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性。其二,忽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少数民族文化的贡献,甚至将汉族文化等同于中华民族文化,使得少数民族人民对其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地位产生怀疑,严重割裂了新疆各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关系,不利于民族团结。新疆有着复杂的民族问题,若不处理好一体和多元的关系,会使得新疆的民族分裂分子利用这些问题进行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影响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从而对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造成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消解了人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是:第一,提出‘否定革命、告别革命’的主张,认为革命除了起到破坏性作用外,一点建设性意义都没有;第二,把‘五四’以来中国所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视为背离近代文明的主流,误入了歧路;第三,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掩盖甚至否定它的主流和本质,把它认为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6]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近现代革命的进步性、否定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对人们的思想有极大的欺骗性、迷惑性,更因新疆自身的特殊性将其视为目标,使新疆部分群众出现认知偏差,对新疆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四、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铸牢新疆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实践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就是希冀能够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凝练和形成铸牢新疆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在对铸牢新疆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机遇和挑战分析的基础上,只有在坚决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的实践中,才能铸牢新疆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依法治疆,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依法治疆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的基石。新疆的繁荣稳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需要法治守卫;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法治保障。

一方面,依法治疆推进反恐维稳和“去极端化”法治化常态化。新疆的反恐怖主义工作、去极端化斗争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进行。新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为遏制、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另一方面,依法治疆保证宗教事务法治化。对于新疆的宗教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大对合法宗教活动的保护力度,相继出台或修订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宗教事务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为各族群众进行合法的宗教活动提供了法治保障。依法治疆,推进新疆的法治化建设,强化各族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规范社会行为,维护公平正义,从而巩固铸牢新疆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二)团结稳疆,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民族团结是新疆社会稳定和繁荣发展的必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8]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是新疆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

一方面,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是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在实践层面的延伸,也是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具体思路和措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有利于协调“多元”与“一体”之间的关系,保持民族多样性和国家整体性之间的适度张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意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事共学的环境,形成相互往来、邻里守望的友好关系,致力于让民族团结在各民族的交往中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常态。另一方面,持续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各民族领导干部、基层群众深入活动中去,为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搭建一个重要平台。在以后的活动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进一步拉近各民族之间的距离。

(三)文化润疆,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9]解决民族问题,不仅要解决好民族的物质问题,更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

其一,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华文化为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文化基础和思想条件。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在保证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同时,将中华文化根植于新疆各族人民的心中。

其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新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而激烈,正确的思想可以影响人们正确的行为,错误的思想和价值观可能会使人们步入歧途。在新疆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使人们在思想上认同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道路,是治理新疆的治本之策。

(四)富民兴疆,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10]“如果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拉大趋势长期得不到根本扭转,就会造成发展失衡乃至民族关系、地区关系失衡。”[1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民族经济,是改善民生、缩小疆内外和南北疆差距、实现各民族平等、巩固民族团结的重要路径。

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要从新疆地区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以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依托,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必须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保障第一、二产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服务业。新疆地区发展民族产业有天然的优势,特别是在旅游领域,多元民族文化、独特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既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文化又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国家要继续加大对新疆地区特别是南疆的扶持力度,缩小新疆与内地省市、南疆与北疆的经济差距。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不断挖掘新疆地区的自身优势,以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五)长期建疆,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治疆方略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保障。

其一,党是最高领导力量,在国家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领导为新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正确方向。同时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自身的纯洁性,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巩固党在新疆的执政地位,为新疆的稳定发展和民族团结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二,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2]这一制度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方式来协调国内民族关系,促进国家的政治整合,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极具中国特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即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保障新疆各族人民的正当利益,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五、结语

总之,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新疆的社会治理指明了实践维度。铸牢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作为社会意识的意识形态的价值再塑,“共同体意识”必然形成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在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过程中,实现了从实践共治到价值共识的逻辑进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这一过程的价值回应。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新疆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4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新疆多怪
丝绸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