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操作步骤现状

2022-12-28 16:19:04谭玉勇综述刘德良审校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入口食管内镜

谭玉勇 综述,刘德良 审校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消化内科,湖南 长沙 410011)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食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反流及体重减轻等[1-2]。AC 的治疗包括:口服药物治疗、胃镜下治疗及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等。其中,胃镜下治疗包括:肉毒素注射、球囊扩张、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和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1-2]。POEM由INOUE等[3]于2010年首次报道,随后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及有效性[4]。目前,国内外共识和指南均推荐POEM 作为治疗AC 的一线方案[1-2]。经过临床10 余年来的改良,现已降低了POEM 操作难度,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疗效。本文就POEM治疗AC的操作步骤现状做一综述。

1 现状

目前,有双镜POEM[5]和荧光内镜POEM[6]的相关报道。本综述主要讨论常规白光内镜直视下POEM操作步骤的现状。

1.1 麻醉与体位

术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可采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仰卧位时抬高右肩,有利于内镜操作[7]。推荐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状态下行POEM操作,使用CO2气泵,以降低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危害[8]。

1.2 隧道入口选择

1.2.1 隧道方位选择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选择在食管近后壁建立黏膜下隧道,相对来说比较安全[7]。 然而, 由于His 角[ 食管胃连接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防反流的重要结构之一]位于左后壁,在后壁行肌切开可能损伤His角,会增加POEM 术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发生率。因此,早期POEM操作多选择在食管前壁建立黏膜下隧道[3,9]。2013年的一项调查[10]显示:全球87.5%(14/16)的内镜中心选择在食管前壁建立隧道,仅12.5%(2/16)选择食管右后壁。一项Meta 分析[11]探讨了POEM 术后发生GERD 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前壁行环形肌切开,可能会降低术后GERD 的发生率,然而P=0.070,为临界值,无法得出肯定结论。为此,有学者[12-15]开展了前壁及后壁POEM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两者疗效相近。RAMCHANDANI等[13]的研究指出,前壁POEM更容易损伤食管黏膜,而后壁POEM更容易引起食管酸暴露。2020年的一项Meta 分析[16]显示:前后壁POEM 临床疗效、GERD 发生率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但后壁POEM可缩短操作时间(后壁和前壁操作时间分别为62.1 和82.7 min)。GERD 是POEM 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而目前前后壁POEM的对比研究中,随访最长的只有2年[15]。因此,在后壁行POEM 是否增加术后GERD 发生率,仍有待进一步的长期随访研究。对于既往曾行Heller 肌切开或POEM治疗的患者,建议在原手术部位对侧建立黏膜下隧道,以避开纤维化或瘢痕严重的部位[17-19]。对于S 形食管,建立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扭曲最严重的角度[19-21]。操作者可根据患者病情及自身习惯等因素,综合选择隧道建立位置。

1.2.2 黏膜下注射 隧道入口根据拟开展肌切开的部位和长度决定,一般在肌切开的开始位置上方约2.0~3.0 cm处行黏膜下注射,再切开黏膜层至黏膜下层,建立隧道入口。常用黏膜下注射液为亚甲蓝+生理盐水+肾上腺素混合溶液,美司钠和透明质酸钠等溶液在黏膜下层弥散慢,使用这些溶液可减少建立黏膜下隧道所需的黏膜下注射次数,从而缩短操作时间[22-23]。对于既往有治疗史(内镜或外科手术)或存在明显黏膜下纤维化的AC 患者,建立隧道入口时,应避免纤维化严重的部位(有治疗史者多位于原治疗部位),此时可通过抬举征阳性与否来判断有无黏膜下层明显纤维化[24]。如食管全周均存在黏膜下层严重纤维化,经评估无法成功建立黏膜下隧道者,则不宜行POEM治疗[1,7,24]。

1.2.3 隧道入口黏膜切口 目前,横行切口、纵形切口及倒T形切口三种切口方式均有报道,各有优缺点[7]。横切口法有利于隧道内气体弥散,减少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该方法会让隧道入口闭合难度增加[24-26]。传统纵形开口法虽闭合隧道入口相对容易,但易形成隧道内气体高压,导致气体相关并发症。为此,笔者改良了纵形切口法:建立常规纵形开口后,再沿黏膜下层向两侧横向分离至少0.5 cm,这样隧道内气体可通过隧道入口与胃镜镜身之间的间隙溢出[24,27]。笔者发现:该改良法可降低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7],而传统纵形切口是发生该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21]。倒T 形开口操作时,先开一个0.5 cm 横行开口,再向肛侧纵形切开1.0 cm,与笔者改良的纵行切口类似,有共识[7]亦推荐倒T形切口。

1.3 建立黏膜下隧道

建立隧道至EGJ下方2.0~3.0 cm。初学者容易将隧道“打偏”,尤其是对于食管明显扭曲或S 形食管的患者。此时,可将胃镜退出隧道,在食管腔内通过黏膜下注射设计最佳隧道路径[19,21,28]。为减少隧道建立阻力及隧道内气体积聚,隧道宽度应≥1/3食道周径,对于食管明显扭曲或S 形食管,其宽度可超过1/2 食管周径[21,24,29]。因黏膜下层纤维化或粘连明显而导致建立黏膜下隧道困难者,可同时进行黏膜下分离与肌切开[19,28]。隧道终点判断的关键点在于正确识别EGJ,可以通过内镜距门齿的距离、镜身阻力、胃底倒镜观察、隧道内血管形态、走形及腔隙形态等来综合判断[7]。

1.4 肌切开

1.4.1 肌切开长度 POEM操作时,肌切开一般从隧道入口下方约2.0 cm处开始,由近及远直至EGJ下方2.0~3.0 cm,对于食管扭曲明显或S 形食管的患者,为降低操作难度,可从隧道入口处开始行肌切开[19,21,28]。目前,POEM 的肌切开长度尚无统一标准。为达到有效治疗目的,根据Heller 肌切开术标准,POEM术中肌切开长度至少应为6.0 cm[食管、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区域和贲门各2.0 cm]。INOUE 等[3]最初几例AC 患者的肌切开长度为3.0~5.0 cm,后延长至8.0~10.0 cm(包括EGJ 下方2.0~3.0 cm),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肌切开长度。国内外指南[1-2]建议,应根据患者AC分型来确定肌切开长度:芝加哥Ⅰ型或Ⅱ型者可选用标准长度;Ⅲ型者应酌情延长肌切开长度;对于食管上段有狭窄环并伴有胸痛等相应症状者,还应将狭窄部位同时行肌切开[24,29]。WANG等[30]将POEM术中平均肌切开长度缩短为5.4 cm,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AC患者的Eckardt 评分、LES 压力和4 s 松弛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提示:短肌切开安全有效。有随机对照试验(未纳入芝加哥Ⅲ型AC患者)报道了长肌切开与短肌切开的疗效差异,结果发现:两组疗效及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近,但短肌切开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31-32],而长肌切开组术后食管酸暴露发生率增加[31]。一项纳入5项研究474例AC患者的Meta分析[33]结果显示:长肌切开组与短肌切开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相近,但短肌切开组可缩短操作时间(平均缩短时间15.01 min),而长肌切开组可能增加术后食管酸暴露(95%CI:0.36~0.94) 及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95%CI:0.39~0.98)发生率。因此,笔者建议:对于芝加哥Ⅰ型或Ⅱ型患者,尤其是Ⅱ型患者,可考虑使用短肌切开。目前,关于长短肌切开的对比研究均为短期随访,其长期疗效及并发症有无差异,仍有待于进一步长期随访进行评估。

1.4.2 肌切开深度 目前,POEM术中肌切开方式包括:环形肌切开(+球囊塑形)、(渐进)全层肌切开和眼镜式肌切开[7]。因为全层肌切开可能增加术后GERD发生风险[11,34],所以绝大多数学者推荐环形肌切开[2,9-10,29]。肌层切开不充分是Heller 肌切开术后复发的常见原因。有学者[35-37]对比了全层肌切开与环形肌切开的疗效及安全性,发现:两者疗效及并发症(包括GERD)无明显差异,但全层肌切开可缩短操作时间。我国共识[1]推荐采用(渐进)全层肌切开。一项针对POEM 术后发生GERD 危险因素的Meta 分析[11]显示:环形肌切开可能降低术后GERD 发生率(P=0.060,临界值)。本中心的经验是:对于轻度患者采用环形肌切开,重症患者(存在以下三项之一或以上者:Eckardt 评分>6 分,既往有内镜或外科治疗史,S 形食管)建议行全层肌切开或渐进全层肌切开[38]。全层肌切开是否具有更好的长期疗效,是否会增加GERD的发生率,有待长期随访研究来证实。

1.5 闭合隧道入口

肌切开完成后,处理创面,再用金属夹夹闭隧道入口。有研究[39]显示:与传统金属夹相比,OTSC 可降低闭合难度,减少金属夹相关不良事件,但该装置费用昂贵,建议根据患者经济实力,充分知情同意后使用。

2 POEM术式新观念

2.1 双隧道POEM

由于部分AC患者采用POEM治疗后,4 s松弛压仍不能有效降低至15 mmHg以下,有学者[40]尝试双隧道POEM,结果发现:虽然两者短期疗效及安全性相近,但是双隧道POEM可明显降低4 s松弛压。此外,双隧道POEM 还可用于伴有严重黏膜下纤维化的AC患者的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41]。但该方法是否具有更好的长期疗效,是否会增加GERD远期发生率,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佐证。

2.2 开放POEM

开放POEM是指不建立黏膜下隧道,使用切开刀同时切开黏膜层、黏膜下层及固有肌层,从而达到治疗AC 的目的[42]。但该方法背离了隧道内镜技术的初衷,可能增加食管穿孔和胸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不推荐常规使用。对于某些POEM困难患者,可考虑尝试使用。

2.3 POEM+胃底折叠

为了减少POEM 术后GERD 发生率,有学者[43]在POEM术中同时行胃底折叠术,具体操作方法为:肌切开完成后,经黏膜下隧道进入腹腔内,使用尼龙绳和金属夹将胃前壁固定于EGJ。有研究[44]显示,POEM+胃底折叠术后GERD发生率较低,但目前缺乏其与常规POEM术后GERD发生率的对比研究。

3 展望

目前,POEM 作为AC 的一线治疗方式,已在国内外大范围开展,使AC 的治疗实现了超级微创化。虽然众多学者就POEM操作步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良,但是部分操作步骤仍未达成共识,如:合适的肌切开长度及深度,以及其对POEM术后远期疗效及GERD发生率的影响等。同时,出现了一些改良新术式,如:双隧道POEM和POEM+胃底折叠术。但是,双隧道POEM 对AC 患者的长期疗效还有待佐证,POEM+胃底折叠术是否可降低POEM术后GERD的发生率,仍有待今后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入口食管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2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49:56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2
秘密入口
作品三
丝路艺术(2018年3期)2018-06-23 10:12:28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
健康管理(2015年3期)2015-11-20 18:22:36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