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疾病态度的研究进展

2022-12-28 14:38朱花花崔倩倩田博文权海善
全科护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态度病人

朱花花,崔倩倩,李 莹,刘 瑶,田博文,王 通,权海善

国际糖尿病联盟2019年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有4.63亿例糖尿病病人,其中我国有1.164亿例,是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1]。糖尿病由于病情迁延所引发的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压力,已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在糖尿病的健康管理中,病人的疾病态度对其疾病的转归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疾病态度能够有效地促使其自我管理行为的提高。但是在我国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偏重于知识教育而疾病态度相关研究则较少,忽略了帮助病人认识到自身在疾病管理中的作用及地位[2],导致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低[3-4]、自我管理障碍和健康行为依从性差[5]。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病人的疾病态度现状、测评工具、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及社区工作者制定相应促进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措施提供参考。

1 糖尿病病人的疾病态度概述

1.1 概念 态度的定义最早于1862年由斯宾塞和贝因(H.Spencer,A.Bain)提出[6],认为态度即心理准备,是一种先有主见,是把判断和思考引导到一定方向的先有观念和倾向。之后由戴维·迈尔斯(Myers)[6]于1993年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定义,态度是指对某物或者某人的一种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其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倾向中表现出来,并且涉及3个维度,即认知、情感及行为意向。

态度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反应,通过人的情感表现出来[7]。当个体患病时,疾病会造成机体调节紊乱,会带来身体不适,甚至是痛苦的心理体验,如沮丧、担心、恐慌等。早期个体对疾病的恐惧是人类自身保健的一种正常反应,但对于慢性疾病病人,如糖尿病病人,由于长期存在消极情感体验,在面对疾病管理、情感负担及治疗护理时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8],这些情绪需要及时得到调节而转变疾病态度,才能达到接受疾病的阶段。

1.2 研究现状 Gautam等[9-11]表明,糖尿病病人的总体疾病态度水平不高,疾病知识、态度以及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Kueh等[12]对澳大利亚291例糖尿病病人的调查结果显示,病人的态度与饮食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更积极的态度导致更有规律的饮食自我管理行为。Taheri等[13]研究结果显示,同伴辅助学习可明显提高病人的疾病态度,表明同龄群体可以帮助糖尿病病人促进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提升。国内研究提示,糖尿病病人的总体疾病态度水平偏低,病人普遍认为应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其次认为糖尿病对自身的心理影响较大[14-15]。另外,老年糖尿病病人的总体疾病态度处于中等水平,还有待提升[16],尤其对于控制血糖的价值及疾病严重性的认知程度较差,须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其认知水平,增强其自我管理意识,有效控制血糖。鲁文菊等[17]研究显示,通过对病人实施不间断的指导服务,能够增强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意识,明显改善病人的疾病态度。因此,医务人员不仅要提升自身的糖尿病专业知识储备,还要重视病人对疾病的感受程度,关注病人的疾病态度,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

1.3 理论模型

1.3.1 知信行模式(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model,KAP Model) 是柯斯特(G.Cust)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行为改变理论[18],是一种应用于个体行为改变最常用的理论模型。该模式包括知识—态度—行为3个连续的过程[19]。“知”是相关知识的获取,“信”是信念和态度,“行”是行动或行为,个体首先对获取疾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思考,然后建立起基于知识的信念或态度,最后通过知识、信念和态度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其中态度的转变最为重要。目前知信行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中,以帮助病人确立正确的认知态度,增强健康信念,从而促使个体主动采取积极的行为措施。

1.3.2 健康信念模型 最早由霍克巴姆(Hochbaum)[20]于1958年提出,后经贝克(Backer)等社会心理学家逐渐完善形成[21],是发展较为成熟且重要的行为改变理论之一,可以为人们采纳健康行为做出合理解释。该模型主要由疾病威胁的认知、影响制约因素、提示因素3个部分组成,其着重关注病人的心理变化状况,认为当人们意识到疾病或不健康行为的危害,会坚定健康的行为可获得益处的信念,并主动采取对健康有利的行为;同时人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在行为改变的过程中会遇到阻碍,人们会树立起改变行为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他人的指导和帮助采取健康行为,达到预期效果。

2 测评工具

2.1 糖尿病态度量表 该量表最早由美国糖尿病委员会提出,经全国糖尿病专家小组的完善,后由周小萍等[22]进行汉化和信效度检测,用于调查糖尿病病人对医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以及病人的糖尿病态度。该量表包含5个维度,33个条目,分别为医务人员接受糖尿病教育培训的必要性、2型糖尿病的严重性、严格控制血糖的价值、糖尿病的社会心理影响、病人自主权。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42,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为33个条目得分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表示糖尿病病人的疾病态度越好。

2.2 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知识、态度、行为评价简化量表 由王文绢等[23]编制,包括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分量表,7个维度,涉及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总体情况、运动治疗、饮食治疗、血糖和血压监测、药物治疗、足部护理和低血糖的预防,共42个条目。除知识分量表外,态度、行为分量表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该简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知识、态度、行为3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均>0.70[24],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较为全面且快速地评价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

3 糖尿病疾病态度的影响因素

3.1 一般社会人口学因素 女性比男性对疾病的态度更积极[25],可能是由于女性比男性更细心,对疾病关注度更高,能更好地进行自我行为管理;也有不同的研究发现,男性较女性更为积极,这可能是由于男性比女性更加理智,情绪保持稳定有关[14]。而贺忠娥等[26]研究显示,性别对疾病态度没有影响,这可能与选取的研究对象样本量不同有关,仍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确定。姚平等[15]研究提示,糖尿病病人的月收入、学历与糖尿病病人的疾病态度呈正相关,而吸烟、职业、饮酒与糖尿病病人的疾病态度呈负相关,吸烟和饮酒对疾病态度的影响表现为发生频次越高,病人疾病态度得分越低[23]。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能够有效保障病人的医疗费用,使得病人接受治疗的积极性和配合度明显提高,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态度[26-27]。具有职工医疗保险保障的病人疾病态度明显好于其他非职工医疗保险的病人[28]。

3.2 疾病相关因素 糖尿病病人一经确诊,将伴随终身。在疾病管理过程中,病人获取健康教育宣教的机会会逐渐增多,因此糖尿病病人会更加主动地进行糖尿病的治疗和自我管理,表现为病程长的病人疾病态度好于病程短的病人[26]。姚平等[15]研究显示,糖尿病病人的病程与糖尿病病人的疾病态度呈正相关。吴蓓蓓等[14]研究提示,患有视力模糊、足部感觉异常的糖尿病病人表现为更加积极的疾病态度,这可能与病人已经感知到自身伴有相关症状,亲身体验到并发症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不良后果,由此加以重视而更加积极地应对疾病有关。周西等[8]研究显示,并发症体验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疾病态度,可能是通过模拟体验,病人能深刻体会到疾病的严重性,从而转变疾病态度。

3.3 糖尿病知识 糖尿病病人的疾病知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9-31],提示病人虽然对自身疾病有一定了解,但对于疾病治疗、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尚欠缺。病人的知识水平越高,疾病态度则越积极,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疾病的危害而更积极地面对疾病。因此,医疗机构及社区医务人员要为病人提供切实可行的健康指导,从而促进糖尿病病人防治知识水平的提高。

4 改善糖尿病病人疾病态度的措施

4.1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医务人员应重视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提升自身的糖尿病专业知识,以便更有效地为病人提供指导。加强对病人疾病态度现状的关注,帮助病人增强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需终身管理的意识,引导病人重视控制疾病的重要性[25]。对于在职人员,引导他们重视自己的健康,促进形成正确的疾病态度;对于文化程度不同的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促使其形成积极的糖尿病态度;加强吸烟、饮酒对健康危害性的宣传教育,增强病人日常防护知识的自主性意识。医务人员还需获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通过与病人交流,倾听病人的心声,了解其真实的感受[32],通过运用具体事物和真实案例引导病人[28],加深病人对疾病的了解,改善病人的疾病态度,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

4.2 加强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干预,提高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糖尿病作为公认的心身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可使病人产生负性情绪。因此,医务人员应重视病人内心真实的反应,尽早帮助病人排泄不良情绪,正确面对疾病,促使病人转变态度从而更好地管理疾病[16]。引导病人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端正疾病态度,指导病人听一些轻缓的音乐,保持心情愉悦,缓解因疾病所致的心理痛苦[33]。可以采用同伴教育模式,改正病人不良行为,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病人对血糖控制的知识、行为和态度[34]。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医务人员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帮助病人掌握有关的糖尿病知识,指导病人进行用药、饮食、血糖监测以及运动等的管理[35];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糖尿病病人的病耻感[36],关注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痛苦水平,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转变其疾病态度,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疾病预后改善的效果。

5 小结与展望

疾病态度对促进行为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糖尿病病人的疾病态度水平较低,亟待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管理偏向于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病人疾病态度的关注[15],健康行为依从性差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37]。因此,医务人员应积极关注影响糖尿病病人疾病态度的因素,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措施,帮助病人建立稳定积极的糖尿病态度,提升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促进血糖的有效管理,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病人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态度病人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谁是病人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病人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