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中央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新发展阶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问题,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我国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川滇等生态屏障区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极具潜力。
目前,生态屏障区的复杂性、差异性给当地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一是生态产品供给缺乏系统谋划。生态屏障区生态产品标准不统一、生态价值“显化”不足、经济效益转化不充分,区内资源分布分散,生态产品难以直接进入市场。二是生态产品边界和价值核算规范有待完善,生态产品供给和生态服务范围界定未从国家层面予以确认和厘清,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尚为空白,全国各地试点的核算方法存在评估技术、指标体系不统一等问题。三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存在政策瓶颈,试点地区施行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存在重数据发布、轻政策保障等问题。地方工作绩效考核、生态资产确权、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定价、绿色金融服务、绿色产品认证等六个方面面临“卡脖子”难题。
为此,建议:
一、促进生态屏障区生态产品持续、高质量供给。一是在具备条件的生态屏障地区,根据区域差异和生态产品特点,分类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二是以“三线一单”(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基础,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绿色标尺”,加强对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空间的科学管控,并在青藏高原保护、黄河保护等立法中进行明确,维护好生态产品原产地,夯实生态环境资源的存量,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扩大生态环境资源的增量。三是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通过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政府采购、生态环境权益配额交易等方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二、研究出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一是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生态产品的价值内涵,厘清生态产品的认定边界,制定发布生态产品认定清单。支持生态屏障区摸清本地生态产品家底,系统梳理生态产品的类型、标准、数量、权属及开发潜力,系统评价生态产品的数量、质量和价值量,建立生态产品数据库,动态更新生态产品存量、变量。二是总结生态系统评估、环境综合价值核算、GEP 核算经验,细化核算指标体系、标准和程序,从国家层面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指导生态屏障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建立生态产品核算统计制度与发布制度。
三、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政策和市场机制设计。一是制定发布GEP 综合考评办法,推动生态屏障区重点考核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等指标。二是在生态资产确权方面,建立自然环境生态空间环境权、发展权、管理权确权登记制度。三是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领域,开展出让、租赁、买卖等试点工作,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制度、生态资产产权转移登记与监管制度、交易程序与资金管理配套制度。四是在生态产品定价领域,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定价,让市场说出生态价格。五是在绿色金融服务领域,完善生态资产融资担保、绿色奖补等政策。六是在绿色产品认证服务领域,强化区域公共品牌创建,提升农林产品溯源体系,通过生态品牌溢价提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