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职业学院 张昱,徐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重大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强国、落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助力基础。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想打造美丽乡村、现代化农业、幸福农民、活力农业,离不开现代化农业技术、机械化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设备以及高素质精技能农民的支持与配合,更离不开本土人才培养的提升。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农民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在振兴农村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分析职业教育角色定位势在必行,是发挥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职业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依据。作为具有地方特色、区域服务特征的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所谓角色主要指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价值的个体,是按照社会规范、社会发展规律、社会期望值,借助自身能力形成的适应社会环境、区域经济和农业生产的过程。就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职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其首要任务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专业技术人才,本身存在专业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职业院校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优势,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同时,努力培养出精技能、高素质人才。在办学和教学的时候,要明确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优势,精准定位,形成系统化、专业化人才培养格局与策略,做到教学与区域环境、市场需求发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技能教学优势、毕业生就业优势,为农村提供充足人才。另外,职业院校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各专业师资队伍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精技能人才增砖添瓦,推动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输入助力,保证学生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更加符合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本身是一个系统、综合的内容,由多个不同专业相互配合和促进的过程,加强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之间的战略协同,对职业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帮助学生和农村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所在。在目前职业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较差的情况,为此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地域、学校和专业合作,不断引进其他学校、地区优质教师资源,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要优化专业构成。另外,要努力探索出符合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教学模式,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提供重要的基础。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主要趋势之一,是实现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职业教育领域,依托职业教育的资源能够丰富农村专业知识,并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农民专业知识,丰富农民技术能力。职业院校在教学工作中,应将教学工作与优秀产业结合在一起,让优秀企业员工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帮助学生自我成长,同时发挥职业教育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职能。
自职业教育观念提出以来,职业教育便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现今,职业教育是一个面向人人的教育,本身就是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更是技术教育、现代化教育的过程,在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就业、服务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对目前职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量职业教育都布置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很少有学生愿意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导致职业教育功能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并成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孩子学习的主要途径,不仅圆了这些地区孩子的大学梦,还成为在自己家门口学习的关键,这也是在职人员、农民群众深造学习的关键。
自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发以来,明确了各地区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指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在各地区创办职业院校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就目前职业教育公布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分布中乡村学生的比例较大,已经形成了覆盖区域广泛、分布均衡的网络院校,为城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助力,也给农村群众的职业技能提升提供了基础,让群众在家就能够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这种数量多、规模小的职业学校,是在当地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带有浓浓乡土气息的职业教育体系,因此地方性作为职业教育的内在属性,是为教育注入乡村办学基因的过程。事实上,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以及脱贫攻坚中一直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让农业现代化生产成为事实,也让农村经济发展变得更加有动力,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也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功能,服务国家战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团队成为目前工作的重点,这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为此,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乡村本土人才、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人才在乡村建设发展中发挥骨干和支撑作用,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使命所在。同时,将职业教育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对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着重要意义,同时更需要重视职业教育的办学功能定位,从这个角度而言乡村振兴战略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的内容,包含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在推进和实施过程中,对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有着一定的干预作用。可以说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发挥其适应功能,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需求展开教学。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战略,是缓解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关键,是一个系统、繁琐工程,需要多方位、多部门、多专业共同努力。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现代化农村团队建设、鼓励社会各界乡村建设、创新乡村发展是目前农村发展的核心,也是职业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向。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机制和教学方法,加快构建适应能力强、服务乡村的人才培养体系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也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过程中,职业教育体系表现出了专业设置前瞻性、办学模式适应性、办学机制灵活性、办学体系一致性、培训机制全面性的特征。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推进之中,必须要构建一批有文化、有技术、善于创新、懂得管理的综合型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分析,职业教育与这种农村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息息相关,两者之间的契合度非常强烈。这种构建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主要包含了课程体系的开发、教学资源的优化分配、教学模式的创新指导和教学观念的改进。
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基础,在承担传统教学职能和社会作用的同时,还要在组织形态上向网络平台、现代化教学方向转变。
首先,在教学工作中采用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职业院校的实际入手,将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教学机制融入其中,从成本与效益的角度出发分析乡村中小企业的发展优势,通过新教学模式形成企业与学校的融合,彰显学校教学价值的同时,给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其次,将乡村振兴战略当成职业教育工作的平台,目前仍然有很多地区的农民、企业不愿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也不喜欢和职业学校合作,造成职业教育工作开展受到影响。就这些个人、企业的生产生活现状分析,问题比较多,急需要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优化和创新,职业院校在此过程中发挥出无与伦比的作用,通过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推动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优化平台创新策略。
再次,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我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1.48%,而乡村经济占国民经济总数的5%不到,可见实现乡村振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给予高度重视。而在乡村地区,职业教育资源严重匮乏,这也是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常态现象。基于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院校应该高度重视乡村资源的应用,有效聚集各种不同的资源种类,其中包括政府资源、政策扶持、行业指导、技术培训、行业交流等,通过校企合作、在职培训、在岗学习等方式来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增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最后,优化人才培养新渠道。随着城镇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和农村人口的不断缩减,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其中农村空心化、边缘化和农民老龄化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建立数量充足、结构科学、人员齐备的职业教育团队十分必要,在保证服务乡村人才培养和教学的基础上,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让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从现行的乡村振兴战略机制的角度进行分析,职业教育在应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表现在:一是职业教育服务能够与乡村经济发展无缝衔接,与乡村社会稳定融为一体;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乡村振兴政策融合,能够满足生产经营基层员工技术培训要求;三是职业教育在乡村发展中能够实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目的。当然,职业教育的开展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评估,从不同的角度提升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参与感和贡献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教育应有职能。
每个设区市办好一所高职院校,每个县区办好一所职教中心,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格局。从我们过去在相关课题研究中的梳理来看,随着内涵建设的持续深入,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越来越清晰,服务面越来越集中。而且,随着2015年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拨款制度的全面实施,职业院校在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上也正面临着来自地方政府越来越大的压力。在乡村振兴中,要提高职业院校参与的有效性,需要职业院校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办学定位。
这种明确和强化,应该从过去的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为更加积极主动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不仅是字面上或言语上的微调,其背后更能体现出职业院校对学校服务域的明确和细化。也只有将服务域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职业院校才能赢得来自地方政府的更多支持,才能赢得社会大众的更多认同,才能真正提高在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才能在乡村振兴中有效发挥和彰显自身价值和作用。
在教育改革力度不断深入的新时期,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逐渐成熟,也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为核心职业教育新方法。但是就目前的职业教育工作进行分析,普遍存在产业融合教学观念不成熟、应用不深入的问题。校企合作难度较大且得不到重视的现象,造成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很大的制约因素。
在乡村振兴中,需要职业院校真正静下心来,破除办学中的浮躁倾向,在发展模式上从一般的合作式发展向深度的融入式发展转变。这种融入,应当体现在专业建设上,专业设置随区域产业真正实现动态调整,专业内涵建设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发展之中;应当体现在校企合作上,校企合作除了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之外,更要与本地重点企业合作,让学校的服务面向首先落实到校企合作之中;应当体现在课程建设上,除了聚焦产业和行业发展前沿外,也还要因地制宜聚焦到本地企业的普遍需求,提高人才培养与本地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应当体现在人才培养上,通过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创新,不断拓展、丰富学校与本地企业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当体现在就业创业教育上,深化校园文化、职业文化与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的对接和互融,提升毕业生对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的认同度等等。
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角色定位内涵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职业教育角色定位认知,分析了职业教育角色定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作用,让职业院校在教学中能够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规避,为培养综合性技术人才提供契机的同时,为今后同行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