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2022-12-28 07:11静,张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金寨金寨县文明

陈 静,张 岩

(1.安徽金寨干部学院 培训部,安徽 六安 237300;2.皖西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3.安徽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安徽 六安 23700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金寨县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大别山腹地生态优势,成功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今的金寨,“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绿中”[1]。“长寿之乡,养心金寨”成为金寨最靓丽的名片。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如何守护绿水青山,让大自然释放出更多的生态红利,是金寨始终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金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优越条件与生态潜力。近年来,金寨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科学的思想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站位高远、立意深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从核心内核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关系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基础上,阐明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整体系统观;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共赢观。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科学严密的科学架构,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核,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指导性与针对性,能够帮助我们打破中心主义思想的局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从建设指向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就是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中国,消除了资本运动产生的弊病;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美丽城市,即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要求坚持尊重自然规律与城市发展规律、完善与改革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宜居性、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原则;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农村,要依托农业,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这不仅有助于超越城镇化的单一思维,还为实现美丽城市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统一提供理念指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是基于长时间的实践检验,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指导金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针、总依据、总要求,是推进美丽金寨建设、实现金寨县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能够充分矫正金寨县改革开放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导金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对于新时代推进金寨县生态文明建设、指导金寨县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解决金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优越的自然环境

金寨县位于皖西,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安徽省面积最大、山区及库区人口最多的县。大别山山脉贯穿全境,境内群山连绵,河流纵横。据统计,县域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16座,境内有史河、西淠河两大水系,河网密度为0.7千米/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条。全县库区面积1355平方公里,有70余座小型水库、发电站,其中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总库容共计49.07亿立方米,灌溉豫皖两省900多万亩良田。全县林地面积299317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76.38%[2]。

金寨县是生态大县,境内有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一流。梅山、响洪甸水库等22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天堂寨、马鬃岭等处的水质达到Ⅰ类卫生饮用水标准。境内拥有丰富的高品质红色和绿色旅游资源,其中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7处。近几年,金寨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长寿之乡”“安徽省旅游强县”“安徽省森林城市”等“金”字招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金寨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三)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考证,金寨境内五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悠久的历史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金寨县是吴、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带。吴文化倡导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文。楚文化的精髓主要来自道家哲学,道家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树立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母体与主干,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早在西周时期,中原地区的思想家、政治家就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主张将国家迁到生态环境好的地方。

金寨受吴、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影响,经过千百年的代代传承,形成了推光漆、绿茶、手工挂面、红烧肉、小吊酒制作技艺等风格多样的民间艺术,留下了《大别山民歌》《思帝乡锣鼓》以及金寨古碑丝弦锣鼓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民间艺术和“非遗”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赓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传统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金寨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潜在的发展优势

金寨县东融合肥都市圈和长三角,南依皖江城市带,西临武汉城市群,北接中原城市群,直通“一带一路”,便捷的区位优势为金寨带来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部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合肥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六经济走廊等支持性政策。金寨作为“六安茶谷”“江淮果岭”“西山药库”的重要阵地,农业资源丰富,综合开发优势明显;区域旅游发展条件优越,旅游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较快。近年来,金寨县始终把“生态立县”摆在县域经济发展五大战略之首,使得“生态立县”战略深入人心,综合实力跨上大台阶。生态补偿、移民安置、宅基地改革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扶持政策的叠加与发展态势构成了金寨潜在的发展优势。潜在的发展优势为金寨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二、金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举措

近年来,金寨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安徽省和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定位,以保护为前提、发展为根本、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一)实行多措并举,筑牢发展理念

坚持规划引领。结合金寨实际,立足长远,科学制定金寨县“十三五”“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较长时期内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具体内容,并与城乡建设规划、乡村振兴、农特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多规合一、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的环境保护与发展目标。同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生态环保重点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并与长期目标相衔接。

压实工作责任。出台《金寨县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规定》《金寨县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考核办法》,压实乡镇及部门责任,开展不定期检查,分月分季度进行考核,确保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突出重点创建。2021年科学制定《安徽省金寨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以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抓手,开展常态化文明县城等城市创建工作,并通过常态化创建强化绿色环保理念。

(二)强化生态保护,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生态屏障。金寨县全面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严格执行乡镇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196.35平方公里。全面建立林长制,创建国家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十三五”期间人工造林9.99万亩,封山育林8.3万亩,森林抚育84万亩。深入推进大别山水环境生态补偿工作,保护当地的重要水源地,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符合国家规定的检测标准,出境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以上。

打好三大战役。第一,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开展秸秆禁烧、汽车尾气、建筑施工扬尘、畜禽养殖等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取缔工业、生活燃煤锅炉,淘汰黄标车,县城限(禁)放烟花爆竹。农作物秸秆禁烧连续多年未出现火点。2021年,金寨县空气质量总体优良率达91.4%,环境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并通过中国天然氧吧复核。第二,水资源保护稳中向好。全面建立河长制,加大梅山、响洪甸水库整治,累计投入3.7亿元取缔网箱养殖,确保西淠河流域出境水质P值稳定在0.5左右[3],确保优质水源。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第三,土壤保护有序推进。制定《金寨县土壤污染防治方案》,县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持续实施“两个替代”(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和物理防控替代化学农药、除草剂),全面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全县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全县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全面达到优先保护Ⅰ类。投入资金2900余万元,对33处矿山进行地质环境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矿区生态显著改善。

狠抓问题整改。针对环保污染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尤其是2017年以来,借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对全县所有涉高耗能和污染企业进行整改,采取关闭、搬迁、整合进园区等措施,全面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组转办的10批次19个问题。

(三)坚持绿色发展,释放生态效益

绿色引领,“净土”成“金土”。绿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核[4]。近年来,金寨县注重从源头上推进绿色生产,在全国率先实施“两个替代”,对大宗特色农产品开展土壤和产品定量化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严格对标奖惩。加快生态茶谷、西山药库、江淮果岭等建设,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接近100万亩。加大对六安瓜片原产地核心区的保护力度,传承弘扬六安瓜片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2021年12月22日,六安瓜片入选2021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注册了“金寨红茶”“金寨黄大茶”“金寨山茶油”等29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红绿融合,“景山”变“金山”。立足县情特点,以“红绿蓝”(红色文化、绿色土地、蓝色水利)三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推进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针对境内的天堂寨与白马寨在早年间,因建林场重采轻育所导致的森林资源消耗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果断采取“放下斧头、守住山头、吸引人头、搞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封山育林20余年,森林覆盖率从之前的70%上涨到了96.5%[5],天堂寨景区早已经成为金寨乃至整个皖西的旅游经济支柱产业。全力打造被誉为“华东最美自驾线路”的“金寨中国红岭公路”,这条自驾线路全长800里,串联全县多个红色景点,以及天堂寨、梅山湖、马鬃岭等著名的自然生态景区,成为全国闻名的“红绿融合”特色旅游风景道,入选“2020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全县休闲农庄与园区共170个、农家乐259个,从业人数达13.55万人[2]。202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人数达1220.28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47.08亿元[6]。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红色旅游做法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产业带动,“弱县”转“强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产业,逐步形成新能源、电子信息、中医药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新能源产业实现突破性增长,年产值达5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初具规模,机械制造发展势头良好。全县高新技术企业1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6家,中医院大健康特色产业集群跻身全省首批2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应用日益广泛,先后成功创建“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国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在“双碳”战略指引下,光伏发电增至14亿千瓦时,累计减少标准煤4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约140万吨,先进光伏制造入选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实验工程,成为县域工业支柱产业之一[2]。

(四)加大制度创新,提供发展保障

创新保护机制,增强发展动能。金寨全县拥有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6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占全县面积的18%,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矛盾。通过创新保护机制,在天马自然保护区试点建立集体林地租赁制度,在摸底排查的基础上,确定租赁范围和租赁标准。按照公益林补偿标准补齐商品林补偿后,再按照每亩28元标准将集体林地纳入补偿范围,年新增补偿资金262.14万元,受补对象涉及8个行政村、18000多人,增加了深山区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实施宅基地改革,释放政策红利。科学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建设农村居民点。按户和人口多少确定宅基地面积标准,对低于宅基地面积标准的,按规定予以奖励,叠加各项政策补助,每户可获得8至20万元的补偿。新建居民点占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多出来的土地有的复垦为耕地,提高了粮食产量;拟征收的土地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节余用地指标。这几年,金寨通过实施宅基地改革,节省了更多土地资源,用于发展特色种植业,促进了农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创造了互惠共赢的“金寨样板”。

创新“三变”模式,实现三方共赢。“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金寨是全省农村“三变”改革整县推进试点县。如古碑镇迎河村拿出村集体资金25万元,投资生姜、养猪和茭白产业,每年村集体获得固定收益1.2万元;梅山镇徐冲村115户农民以309亩土地入股公司,每年获得保底收益18.54万元;麻埠镇桂花村以财政项目资金20万元入股公司,从事红茶生产经营,每年获得收益1.2万元[2]。

三、金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

近年来,金寨县锚定发展目标,发挥生态优势,成功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启示。深刻总结金寨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经验启示,对金寨及类似金寨地区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带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提高政治站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能否在实践中开花结果,取决于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进而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中落地生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7](P360),“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7](P361),这些无不体现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自然界的产物”[7](P374)。所谓生命共同体,就是二者共生,相互提供赖以生存的条件,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会灭亡,人类破坏生态就是毁灭自身。保护生态环境如同一个人保护眼睛一样重要,唯有如此高度的思想认识,才会有切实有效的实际行动。近年来,金寨县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在大力推进“三大革命”“两个替代”等过程中,尽管任务艰巨、阻力重重,但广大干部和群众始终坚持一切为环境让路,从而在环境保护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金寨境内的梅山和响洪甸水库的网箱养殖对饮水与防洪安全等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县上下以高度的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到网箱拆除事关六安、安徽乃至全国,事关生态环境保护,从而统一了干部思想,做通了群众工作,先后共投资3.7亿元取缔了全部网箱养殖,保证了两大水库的出境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

(二)站稳人民立场

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征程早已证实,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也是铸就成功的根本保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如群众思想认识相对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发展资金不足、发展和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矛盾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才能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化解一切风险和挑战。

金寨是安徽最大的库区县,库区人口多。为减轻库区及生态保护区环境压力,需将人口从库区和生态保护区迁移出去,因而产生大量的库区移民和生态移民,移民安置一直是个大难题。为此,县里决定以政策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将移民工程变成惠民工程,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将移民安置、宅基地改革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扶持政策进行捆绑,动员仍在“土坯房、砖木房”中居住的农户自主、自愿搬迁。通过各种奖补政策,对政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将“一块蛋糕”变成“一盘蛋糕”。至今,全县已享受到改革红利的农户共有4万多,实现“挪穷窝、不负债”的共有2.4万户,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改善了移民生活,实现了群众利益最大化。

(三)实现价值转化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离不开发展,离开发展一切都是空中楼阁。金寨县的优势在生态,金寨县的发展离不开生态,通过充分挖掘自然环境中蕴含的生态价值,并适时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在发展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要使生态价值实现转化,一要深挖生态资源,将生态资源转化成高质量的生态产品。金寨生态资源富集,生产出众多的农副产品,但有些产品由于档次不高没有卖出好价钱。近年来,金寨注重将独特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相结合,在丰富产品形式和提升产品价值上下功夫。例如,位于金寨县东南部的油坊店乡面冲村,是典型的库区一线村,茶产业是主导产业。但由于茶叶产量小、档次不高,一直未能给农民收入带来实质性增长。于是,该村充分挖掘六安茶谷核心区的生态优势,以“五百里茶谷”为切入点,以4A级景区响洪甸水库为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村内“一山一水一茶一竹”的生态优势,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挖掘当地茶文化,积极推进采茶体验、养生度假等旅游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了集生态、绿色、休闲等为一体的六安西茶谷。这不仅迎合了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需求[8],还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吸引了更多的人来这里休闲观光、养身养心,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魅力,使西茶谷自然生态的“常青树”真正变成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摇钱树”。此外,金寨县斑竹园镇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助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以红色基因为主线,以绿色生态为底蕴,以观光休闲为配套,高起点打造大别山红色文旅小镇,先后获得多项省级荣誉,红色文化助推生态资源实现价值转化。

二要搭建平台,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生态资源转换成生态产品,只是以物的形式固定其价值,而物的价值能否转换为经济价值,则取决于市场信息是否能够充分沟通。市场信息不对称或缺乏好的交易平台,再好的商品也可能不被市场认可,或养在深闺人未识,无法实现其价值。

金寨持之以恒打造安徽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有机绿色农产品基地,实行“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功申报“金寨灵芝”“金寨天麻”“金寨茯苓”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力打造金寨品牌,不仅提高人们对新型生态产品的了解和价值认同,也提升了生态产品溢价。

金寨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县域内的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确权、收储、进行市场化运作,拓宽生态资源、资产、资本之间的转换路径;围绕特色生态产业发展,积极开发“油茶贷”“林园贷”等信贷产品,探索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土地入市改革;采取“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在政府主导下,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通过市场化运作,统一改造提升老的生产基地,新建标准化基地,就地生产销售当地的农产品,解决了当地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提高了生态产品价值。单凭这一项,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的400多户茶叶种植农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三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自然生态资源具有价值,但并非所有的生态资源都能加工成生态产品。因此,要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经济价值,对因各种原因不能进入生产实践进行市场交易的生态资源,则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进行相应的生态补偿,以弥补保护生态环境所支付的成本。这样才能保证大自然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态资源,这是持续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7]。金寨境内的梅山、响洪甸水库是六安乃至合肥的两个天然“大水缸”,自2014年启动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以来,累计获得生态补偿资金28312万元。同时,金寨县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试点建立集体林地租赁制度,先按照每年每亩16元的公益林补偿标准补齐12003亩商品林补偿,再整体将243911亩集体林地补偿标准提高到28元,新增年补偿资金262.14万元[2]。这些补偿资金大多数投向生态环保,以项目形式落实森林和水资源保护,从而在制度层面解决了环境保护的资金和动力问题,增强了环境保护的实际效果。

(四)坚持系统思维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必须统筹好生产、生活和生态三者的关系,坚持走“三生”协调发展之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人们的高质量生活、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生产是手段,生产水平决定生活水平;生活是目的,高质量生产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生态是保障,良好的生态为高质量生产提供资源,为高质量生活提供环境条件。

金寨坚持“三生”共赢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通过精准实施各产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88.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97亿元[9],水质和土壤等环境质量逐年提高,PM2.5逐年下降,据统计,2020年为36微克/立方米,2021年下降到34微克/立方米[10]。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金寨人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空间,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坚定了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之路,助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金寨深深扎根。

总之,保护好金寨的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仅是金寨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金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因此,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康庄大道上,金寨要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创新绿色发展新路,切实把金寨打造成安徽、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猜你喜欢
金寨金寨县文明
中國“將軍縣”安徽金寨:高速連接長三角 山貨緊俏遊人如織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安徽省金寨县香炉尖-石家湾饰面用花岗岩矿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山区地区小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对不文明说“不”
金寨红
幸福金寨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