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星星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中共党史教研部,河南郑州 450046)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指导下,在中华大地上开展革命斗争、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总称。河南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加上人口、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我党革命以及建设的重要活动区域,也因此在中原大地上产生了丰富的红色文化。无论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原大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时代楷模,上演了一幕幕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件,诞生了大批的红色革命遗址、红色革命精神,这些人、事、物成为河南红色文化的光辉旗帜以及典型符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对于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来传承以及发展,这样才能保证江山永不变色。目前河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河南各界需要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宝贵价值,关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
近现代以来,河南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革命建设的不同阶段,中原大地上都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数量众多、类别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从河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具体构成来看,基本上由名人故居、革命建设活动旧址、纪念馆等组成,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内的各种革命遗址数量多达数千处,基本上涵盖了不同革命建设时期,成为河南红色文化光辉的象征[1]。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无论是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地区文化实力、引领社会价值风向等方面论述河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价值。
目前红色文化已经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一座“富矿”,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由于红色文旅产业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强的特点,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凸显。统计数据显示,从河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区域分布来看,呈现出鲜明的区域聚集、主题鲜明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大别山、伏牛山、桐柏山等山区以及晋冀鲁豫交界处,不同地区的红色文化主题都比较鲜明。当前红色文化旅游不断发展壮大,其在创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以及政府税收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从上述分析来看,河南红色文化很多都源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居民生活比较困难的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迫切性更加突出。针对这种情况,红色文化是河南上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加强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旅产业,能够给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例如,在晋冀鲁豫交界处,这些地区可以发力发展红色旅游,开设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影视基地,吸引相关主体的影视作品前来拍摄,提升地区经济的发展潜力。
红色文化是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不同省份之间的文化竞争不断升级,提升地区文化实力成为各个地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河南省文化软实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做好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对于河南文化软实力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河南需要抢抓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做大做强红色文化产业,注重对河南红色文化的大力宣传,让红色文化为更多人所熟知,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河南红色文化资源类别较多,典型的遗址有二七大罢工旧址、扶山寨战斗遗址、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省委旧址、平顶山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等;名人故居有邓颖超故居、许世友故居、杨靖宇故居等,仅从大别山区走出来的将军就多达上百位;纪念场馆有刘少奇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南阳桐柏革命纪念馆、任长霞纪念馆等。针对上述红色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红色文化推广宣传,可以依托红色文化制作一些影视作品,通过举办论坛、研讨活动等来吸引社会各方势力对红色文化的关注,从而进一步增强地区的文化软实力。
红色文化具有引领社会价值风向的重要作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式十分严峻,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大行其道,部分群众尤其是部分年轻人,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严重不足,出现了娱乐至上、信仰缺失、思想迷茫等问题,红色文化对于这些不良风气的扭转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都需要红色文化的助力。从上述分析可知,河南需要利用好红色文化,通过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引领社会价值风向。河南红色文化中的红旗渠精神、任长霞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虽然跨越时空,但是永不过时,在当今时代依然有重要的感染力。艰苦奋斗、大公无私、实干奉献、自力更生等红色精神内涵激励、引导着公众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让社会风气更加积极向上,让人民群众在这些精神的感召下,主动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河南虽然有丰富的红色文化,但是目前在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及资金保障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对于红色文化挖掘以及保护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投入力度、关注程度远远不够,部分红色文化没有得到完备的保护,很多红色文化的重要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河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各种红色文化遗址数量众多,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目前河南省一些红色文化遗址年久失修,导致最终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散落在偏远地区的红色文化还没有被发掘就已经面临消失的困境,如果连最基本的保护都做不好,自然无法更好地传承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数千处红色文化遗址,目前得到较好保护的占比10%都不到,多数的遗址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护。
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首要前提是文化要为人所认知,如果对于红色文化不了解,自然更谈不上传承以及发展红色文化。河南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河南很多红色文化都处于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状态,只有少数的红色文化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例如,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除上述红色文化外,其他在全国知名度较高的红色文化较少。这折射出河南在红色文化宣传方面所遭遇的困境,目前河南很多红色文化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相关部门在红色文化宣传方面的动力不足、经费不足,加上宣传方法不够新颖有效,最终导致宣传效果差,影响了河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效果。
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这一工作的开展需要一批专业的人才进行,目前河南红色文化传承以及发展专业人才存在一定缺口,这一问题若不解决好,必然会影响红色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工作的有序推进。出现上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河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稳定的产业,相关就业岗位很少,无法吸纳更多的人从事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相关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具体来说,高校、部分文化事业单位等机构没有建立良好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人才培养机制,导致了相关人才供给的严重不足[3]。河南各级地方政府也没有制定红色人才培养规划,没有能够统筹安排好这一工作,缺少对于这一工作的足够支撑,从而影响到了人才培养。
红色文化传承以及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人文基础、理论基础等,这一工作并不是孤立的,只有发展基础更加扎实,才能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持续推进,实现这一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目前河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基础并不扎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经济基础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河南虽然经济总量很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不强,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所需要的经济支撑不足,例如,专项资金的规模较小,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2)从理论基础来看,目前河南红色文化传承以及发展方面理论研究比较薄弱,这一课题研究成果不够系统、深入、全面,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实践的需要;(3)从人文基础来看,人文素养、教育水平、思想认识、社会风气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也影响到了河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河南对于红色文化要进一步加强挖掘与保护力度,河南可以设立红色文化专项保护基金,由宣传部门牵头,组织专家学者对于省内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整理,确保对红色文化“家底”了如指掌,对于红色文化的价值及保护情况进行全面排查。要对加大河南红色文化挖掘与保护力度的重要价值有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保护。河南红色文化基金重点要用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对于红色物质文化进行保护,对于各类红色遗址进行修葺保护,对于一些红色纪念馆进行必要的升级,丰富馆藏文物等;其二,对于红色精神文化进行保护,对于各种红色故事、诗歌、事件、典故等做好记录,整理成册,避免这些文化因为没有得到发掘和保护而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例如,可以出版河南红色文化图鉴,保证所有的红色文化都有迹可循,对于一些纸质的、口头的红色文化内容进行数字化保存。
河南需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宣传工作,在此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红色文化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红色文化。河南要有足够的经费来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行的做法,既要通过各类平台进行红色文化的推广宣传,也需要举办各种红色文化论坛,吸引相关专家学者、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前来研讨,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举例来说,开展一些规格较高、影响较大的论坛,诸如红旗渠精神论坛、“二七”大罢工纪念论坛等,邀请知名学者前来参观研讨,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提升影响红色文化的影响力[4]。从红色文化的宣传方式看,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创新,运用好新媒体,围绕红色文化内容打造影视节目等方式进行宣传,以提升宣传效果。例如,在焦裕禄精神的宣传方面,除了传统的在报纸上、电视上进行焦裕禄各种事迹的宣传之外,还需要开发更多的影视作品,通过更加贴近生活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宣传。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制作一些短视频,抢占宣传阵地,扩大红色文化在年轻人这一群体中的影响力。
对于目前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人才缺口的问题,需要进行充分调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按部就班推进人才培养工作,从而逐渐增加人才供给,解决人才培养缺口,为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撑[5]。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人才培养方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鼓励引导高校开设相关专业,系统培养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人才,完善课程体系内容和培养模式,确保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能够做好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其二,鼓励一些文化事业单位加强人才培养,举例来说,很多红色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这些单位需要切实承担起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人才培养重任,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从而增加人才供给;其三,政府应设立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人才培养基金,每年筛选一批民间的、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人给予一定奖励,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从而提升其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专业能力。
结合省情,采取有效措施夯实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基础,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1)经济基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河南经济,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给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撑,例如,设立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基金,加大对于这一工作的支持力度,对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各类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2)理论基础方面,需要加强对河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举办各类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论坛,鼓励引导学者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丰富相关研究成果,从而指导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各项工作有序开展;(3)人文建设方面,关键是要提升人文素养,加强教育,提升居民教育水平,密切关注社会风气的变化,扭转不利于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观念[6]。例如,在人文素养提升方面,可以加强红色教育,让红色文化获得更高的“曝光度”,可以建设更多的基层文娱活动设施,融入更多的红色文化要素,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更多的熏陶,实现自身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河南的红色文化是先辈留给后人的重要精神财富,对于这些文化要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发展好,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文化的重要价值。目前河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还存在较大不足,进一步加强这一工作的开展,提升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水平,是未来河南省文化事业发展领域的一个重点。河南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要给予更多重视,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策略,重点做好红色文化挖掘与保护、加强红色文化宣传力度、培养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人才、夯实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基础等工作,以确保红色文化得到更好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