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政工”:智慧数据视野下公安政工模式的创新研究
——以成都市公安“1+8+N”政工系统为例

2022-12-28 05:28赵静怡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2年6期
关键词:公安政工民警

◆赵静怡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大数据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1]。以公安云政工建设为例,随着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公安云政工的创新是智能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化改革兴警、科技强警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理论界对于公安云政工建设的相关研究尚显薄弱,鲜有学者对云政工系统化深入研究,此外,缺乏长效的总体规划、科学的评价机制也是当前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对此,本文就智慧数据视野下公安政工模式的创新建设提出几点构想,希冀为加快推进公安云政工实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公安“云政工”建设的政策背景及价值意蕴

1.1 公安“云政工”建设的政策背景

2016年,时任中央政法委书记在全国政法队伍建设会议上提出:“要构建以网络为平台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强化互联网思维、新媒体意识,健全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协调联动机制”[2]。一时之间,全国公安掀起建设智慧政工的浪潮。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科技兴警,把大数据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全面助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提升依法履职、服务人民的能力。”[3]在新时期国家智慧治理的政策下,以物联网、量子信息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均取得核心突破,公安机关也紧贴职能使命革新和政治教育水平提升的要求,主动投身政治工作转型战场,大力推动公安“云政工”的创建与应用。

1.2 公安“云政工”建设的价值意蕴

公安“云政工”就是借助尖端信息技术,将公安组织生活、政务工作、政治教育和文化娱乐等服务进行人机结合,形成互联互通、高效管理、实时感知的政工智能模式。公安“云政工”建设的价值意蕴不仅体现在强化公安政治工作时代感,拓宽公安政治工作影响力,还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公安队伍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新媒体意识,能够充分了解公安民警的工作状态、生活轨迹和思想情感,有利于全面掌握公安队伍整体动态,增强公安队伍管理的开放性和实操性,提高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二是公安队伍服务效能提升的有益补充。新时代探索公安“云政工”的构建是坚持以警为本的理念,通过线上平台丰富公安民警的政工交流形式,让民警不再怯于表达各自意愿诉求,既能使民警及时获取工作和生活上的帮助,加强全警参与政治工作的体验感,又便于组织从中选取出有助于个体或群体职业发展的政工需求。

三是公安队伍思政工作转型的重要举措。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可以转换政治工作的载体形式,将一些容易重复劳动或执行不当的碎片化传统工作升级为流程化、可视化、可追溯的新型政治工作,达到扁平化指挥、精简机构的公安政治工作目的。

2 公安“云政工”建设的实质内涵及构成要素

2.1 公安“云政工”建设的实质内涵

公安“云政工”是一个有机体,有着萌芽、演变和成熟的阶段特点。[4]根据逻辑模型理论来阐述,公安“云政工”建设可分为预先规划、项目投入、运行过程、结果产出、影响反馈五个步骤。其中项目投入和运行过程是主要阶段,也是达成公安“云政工”效益的基本要素,辅以后续阶段的成果输出、影响反馈和及时调整,即为公安“云政工”建设的完整周期。根据复杂适应性理论的观点,公安“云政工”是综合公安民警与政工干部间的社会关系、政工信息与科学技术间的耦合作用而形成的巨系统,其具有要素聚合性、目标多样性和模型可变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很难回答公安“云政工”完建的标准和时限,因为这显然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问题。

2.2 公安“云政工”建设的构成要素

国内学者依据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结合新型ICT技术在公安政工应用中的特点,将云政工的体系框架分成四个部分,即主体层、技术层、应用层和保障层。[4]其中,云政工主体层是参与建设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公安政工人才队伍和系统软件开发商。政府部门在云政工建设中承担着支持、投资及指引的重任,公安政工人才队伍从事云政工的建设与运作,系统软件开发商则为公安部门提供各类技术研发服务。技术层是公安政工建设的内核,其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科技对公安政治工作的对象要素进行属性、环境、行为等信息的采集,针对感知到的任务在线计算多种类的公安政工数据,并与网络其他单元进行资源交互,最终有价值的信息被仓库挖掘、传递到主体终端,为政工建设的决策行为提供数据支撑。应用层则是根据公安政工业务属性,结合政工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公安民警的客观需求构建的应用平台,其作用是着眼公安政治工作整体高度,综合各区域、警种、部门间的信息,统一管理和调度,做出最优政工决策。保障层包括政府经费保障、政策制度保障、人才队伍保障、信息技术保障等,是公安政工长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公安“云政工”建设的构成要素相辅相成,这个动态适应的有机整体系统共同促进公安“云政工”走向新形态。

3 智慧数据视野下公安政工模式创新的实践应用

3.1 智慧数据视野下公安政工模式创新的主要类型

按照不同部门结构和网络治理的集约程度,可将公安“云政工”的创新建设分为“政工一体化模式”和“自主搭建模式”。然而,结合各地创新实践可以发现,当下公安“云政工”模式创新多表现为“自主搭建模式”,即立足公安机关自身业务需求和系统功能,较为独立地开发和建设政工信息平台。如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的“政工云”、广东省清远市公安局的“清.管家”、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的“红船政工”及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的“e警队”等。同“政工一体化模式”相比,“自主搭建模式”的组织结构相对集中,但权力结构相对单一。虽然“政工一体化模式”是未来公安云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但“自主搭建模式”成了现下公安“云政工”实践的主流。为确保个案的典型性,本文选择“自主搭建模式”中的成都市公安作为案例。一方面,通过搜集获取的资料发现,成都市公安“1+8+N”政工系统具备“自主搭建模式”的共性属性;另一方面,作为公安“云政工”起步较早、西部综合实力第一的成都市,符合个案研究的突出性标准。基于上述原因,选取成都市公安“1+8+N”政工系统作为个案分析。

3.2 引入个案:成都市公安“1+8+N”政工系统的创新模式

近年来,成都市公安局创新研发公安“云政工”系统,将资源、队伍、工作汇集作用于指挥处置等综合实战中,深层次服务党委和公安民警。目前,该政工系统已被全国多地公安机关借鉴应用。

(1)依托一个基础平台,立意创新有亮点

成都市公安积极推进建设信息共享的政工平台,打造以市局牵头、各级使用对接的“1+8+N”云政工系统,将公安政工智慧化作为重大战略落实。其中“1”是公安政治工作系统;“8”为“在线学习”“人员调动意向信息”“队伍管理评估系统”“成都公安微报”“蓉警E家”“蓉警先锋”“辅警管理系统”“心理健康中心”八大业务系统;“N”则指各区域公安因地制宜建设的特色应用。成都公安依托“1+8+N”云政工模式,实现了政工管理效率提升、服务全警落实到位的新突破。作为基础平台的公安政治工作系统完成了信息准确收集、规范录用、完整处理和实时更新的目标,展现了公安人事工作智慧化建设的新作为。

(2)搭建八大业务系统,暖警惠警有温度

为加强成都市公安全警政治思想和能力素质,市局创建了“在线学习”和“蓉警先锋”两大学习系统。“在线学习”是为全局民警提供无纸化学习与成绩记录的移动警务终端,自2020年系统开通以来,全市民警均参加了“全警实战大练兵公共科目”和“教育整顿应知应会”的学习考评;“蓉警先锋”是“指尖上的云党务”,民警在线进行党课培训和党费缴纳,党组织通过线上系统对“三会一课”等目标进行管理,增强成都市公安党建队建的时代性。

为贯彻执行从优待警政策,市局创建了“人员调动意向信息”、“成都公安微报”、“蓉警E家”和“心理健康中心”四大服务系统。“人员调动意向信息”是由民警自主提出申请,经过数据匹配和单位考察后实施调动程序的服务,运行以来解决了部分民警夫妻两地分居的困境,也大大畅通了民警跨单位调动的渠道;“成都公安微报”是基于微企业号的应用,其中“公安微报”、“文武茶舍”、“人事管理”、“从优待警”等板块,分别为成都民警提供通知通报、自由交流、答疑解惑和免费商品等服务;“蓉警E家”为解答民警实际问题,下设蓉警智汇、蓉警故事、警营110栏目,通过搜集创意、分享故事和倾听心声来激励全警、服务全警;“心理健康中心”导入成都市民警年度体检数据,与辖区医院建立动态交流机制,促进成都市公安政工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身心能力提升。

为排查风险、确保队伍安全稳定,市局还创建了“队伍管理评估系统”和“辅警管理系统”两大管理系统。“队伍管理评估系统”通过运用技术手段摸底民警思想状况、即时监测队伍风险;“辅警管理系统”集结了辅警薪酬、训练、奖惩、教育、伤亡优抚等信息,对辅警招录、培训、监督、激励保障等情况全面掌控。

(3)打造N个应用程序,成果拔高有突破

成都市各级公安根据切身政工需要,创建了一系列微系统、小程序以实现办公信息化。金牛分局在微信程序中开设“金牛公安”公众号和行业资讯、出入境、请休假、平安金牛等栏目,简化了民警线下汇总跑腿的流程;青羊分局在钉钉上开发了“每日一考”,便于民警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教育整顿学习;交警支队开创了“成都交警之家”公众号和工资查询、警体自训、鼓楼论坛、被装交换、交警练兵、基层动态等方便民警互相交流的栏目。通过“N”个微系统、小程序的应用,成都民警能享受更多智慧警队带来的福利。

4 迈向公安“云政工”:智慧数据时代公安政工模式创新构想

4.1 用户式思维:结合机关实际情况,创新模块化业务管理

公安机关在“云政工”构建过程中,应根据自身优势和科技条件,针对社会需求,着重打造“云政工”的建设方向与功能应用。例如设置政工业务应用模块对民警信息电子档案库、人才库、出入境管理系统和表彰奖励审批等系统进行关联,根据业务办理所需的部门,自动化运行审核审批流程;设置职业能力分析模块对民警的学历、特长、履历分层分类,在线模拟匹配,找准对应的岗位,量身定制训练计划;设置警力资源配置模块对全市民警退休减员的高峰年份进行预测、在超出同一岗位服务年限的民警占比突出时生成轮岗交流曲线图;设置风险防控预警模块对内部数据、行政数据、执法风险、信息泄露风险、工作8小时外风险进行研判,及时提示并自动阻断;设置绩效考核评价模块对民警出勤率和工作效能进行评价,动态抓取民警执法图像,将工作质量记录到个人电子档案,不定时填报工作现状表,防范人员缺管失控;设置精细爱警服务模块对民警身心健康指数进行监测,出现较大波动趋势或异常数值时,联系专职人员纠正民警不良生活习性、做好心理干预等调适服务。

4.2 协同式推进:推动组织管理变革,赋能专业化政工体系

公安“云政工”建设的推进过程要求各方主导和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一支科学合理且富有创造性的组织团队是“云政工”建设获得实效的关键,能够保证公安政治工作的稳定性,以可持续的领导力促进智能政工发展。同时,成立类似信息情报研析等非临时性的专业公安政工信息研判机构,立足于国家总体统筹、实时数据治理,可以为公安“云政工”建设提供信息支持与保障服务。

其次,在“云政工”建设的团队组成中,应当使更具活力的年轻人才占更大比例结构。对内要不断培育公安政工队伍,主动与科研单位和各高校建立合作,健全培训机制;对外可引进一批计算机技术、组织管理、心理教学等多知识结构的专业人员,释放更多人才红利。

4.3 内涵式发展:制定科学评价指标,构建常态化反馈机制

公安“云政工”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还须经过科学的估算评价,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缺陷。首先,需要建立具有普适性及弹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便于跟随“云政工”的更新进度而决定调整或增减的部分指标。其次,对定性分析的评估指标要求应当尽量细分,以定量分析的次准则层指标来衡量。再次,还需要及时地对评价指标体系作出调整,确保评价的客观真实与科学价值。

从公安“云政工”建设的相关利益者出发,有必要从企业和民警这两者的角度建立多项反馈机制来及时调节建设策略。一方面,向企业实时反映公安政治工作的需要和软件应用功能的情况,能够加快软件升级,更新政治工作模式;另一方面,注重倾听作为“云政工”主要得益者的民警心声,使“云政工”建设也能适应警员的内在需求,创造良性的管理格局。

4.4 持续性保障:强化数据伦理治理,提供长久性保障制度

由于互联网之间的潜在联系,公安“云政工”运用的数据分析往往需要公安机关、企业和多方主体协商共识,共同遵守伦理原则。一是必须以人的价值取向为基准,二是必须以数据获取无害为评判收益的基准。因此,应围绕政工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发布、销毁等全生命周期阶段,建立安全监管技术措施。通过敏感和非敏感数据分类,控制精确颗粒度,实现可疑访问“进不来”;通过数据脱敏、加密授权,实现核心数据“看不懂”;通过最小权限职责分离,实现数据保护“拿不走”。

此外,还需按照“三权分立”中“多方参与、相互制约”的工作思路,找准基础设施、数据、应用三个层面中各参与方的职责定位。并从物理环境、区域边界、计算环境、管理人员、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系统运维等角度出发,编制《公安“云政工”系统安全责任落实表》,组织各方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结合目前国家信息技术安全标准规范和相关数据安全研究成果,研究制定“云政工”基础设施、应用、数据等相关管理制度或规范,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预防网络安全事件发生。

5 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的公安“云政工”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仅依靠技术和工具,更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未来有关公安“云政工”建设的研究应重视每个环节中的风险和效益评价,及时采取调整策略,以求突破项目预期成果。另外,如何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科技给公安政治工作带来的便利条件,是需要我们持续探讨的问题。

猜你喜欢
公安政工民警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如何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疫情当下,我们上前”——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港航公安掠影
民警轩哥说案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论新形势下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