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春生(河南省项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又称波浪热、马尔他热、地中海热,俗称蔫吧病、千日病、懒汉病、羊病等,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也是家畜的二类传染病。
布鲁氏菌属的细菌是一种微小的球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宽0.3~0.6微米,长0.6~1.5微米。无芽孢、无鞭毛、不形成荚膜。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羊种菌(3个型)、牛种菌(8个型)、猪种菌(5个型)、犬种菌、绵羊附睾种菌及沙林鼠种菌各一个型。
1.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该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既可以使人得病也可以使家畜得病。人患该病后常常因为误诊或误治转成慢性,长期反复发作后很难治愈,病程可长达数月、数年,严重的可丧失劳动能力。家畜患病后常常出现流产、不孕、空怀,使牲畜繁殖成活率降低,役畜使役能力下降,肉用畜产肉量减少,乳用畜产奶量下降等,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和养殖户经济收入。
2.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季节。布鲁氏菌病可发生于全年各月份,但春夏季发病相对较多。
3.布鲁氏菌病传播途径。主要是患病的动物及其分泌物和患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皮毛、尿、粪便及被其污染的土壤、水、饲草等都有可能传播该病。人接触了被其污染的环境就会传染上。
4.牲畜布鲁氏菌病临床症状。牛羊感染该病后临床表现不明显,缺乏全身特异性症状,通常呈隐性感染。病牛有弛张热,但往往被忽视。最明显的临床症状为怀孕母畜流产(多在妊娠2~8个月),多为死胎或弱仔,流产前阴道可有分泌物排出;患病公畜常发生睾丸炎。
1.首先进行疫苗选择。
(1)A19疫苗。适用于肉牛、3~8月龄奶犊牛皮下注射免疫。
(2)S2疫苗。口服免疫适用于羊、肉牛、奶牛,基本无不良反应;孕羊口服免疫较安全,流产率约十万分之二;约60%~70%外来品种与本地品种杂交山羊、绵羊注射免疫时出现发热,约在72小时后退烧,注射免疫慎用于小尾寒羊。
2.制定免疫程序。
(1)肉羊、肉牛。S2疫苗全群口服,初免后1~3个月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年口服免疫一次。免疫活菌数要求:羊≥1.0×1010CFU活菌/头,肉牛≥5.0×1010CFU活菌/头,具体用法、用量参见产品说明书。
(2)奶牛。3~8月龄犊牛用A19疫苗免疫,免疫活菌数要求:犊牛≥6.0×1010CFU活菌/头,必要时可在18~20月龄(即第1次配种前)再接种1次,免疫活菌数为1.0×109CFU-3.0×109CFU活菌/头,免疫过A19疫苗的犊牛以后不再免疫;8月龄以上的奶牛每年口服一次S2疫苗,免疫活菌数≥5.0×1010CFU活菌/头。
3.免疫前的准备。
(1)免疫时间。免疫应避开炎热天气、高温季节、刮风和怀孕、分娩高峰期,可选择在9~11月进行免疫。
(2)防护用品。N95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胶靴、消毒药等。
(3)免疫投药器。免疫时应使用布病疫苗专用全封闭式投药器或连续注射投药枪。
4.消毒药品。
(1)用于布病免疫畜舍压尘消毒药,可使用新洁尔灭、2%~3%的氢氧化钠、20%二氯异氰尿酸钠等。
(2) 用于手、皮肤消毒药:0.1%新洁尔灭。
(3)用于防护物品消毒药:0.1%~0.3%新洁尔灭。
5.穿戴防护用品。
穿戴防护用品前用清水或肥皂水洗手;穿戴过程双手不得接触面部;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6.场地压尘消毒。
喷洒剂量以墙壁、地面均匀湿润和牛羊体表稍湿为宜。
7.疫苗稀释。
依据不同的动物种类、疫苗种类和接种途径,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配制使用。
8.免疫接种。
操作人员按疫苗说明书要求进行免疫接种,免疫过程中注意防止针头刺伤,免疫结束后对场地设施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