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代禄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 济南 250014]
党的十八大以来,报业媒体对互联网大潮带来的媒体生态变革感受最深、行动更早、变革更彻底。报业媒体积极拥抱互联网,引入新技术,变革内容生产、新闻传播和媒体形态,铸就了非凡的十年变革历程。“报”正在从“纸”延展到“网、端、微、号、屏”。借助技术手段,报业媒体延展了传播载体,在坚守党媒姓党的同时,增强了内容生命力,推动了报业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提升。
回首十年来报业媒体的变革动因,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并进行详细的媒体融合发展顶层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内部动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动因。两类动因叠加,可以初步窥探报业媒体十年来的变革逻辑。
移动网络实现4G、5G 两代跃迁,移动用户成为绝对主流。2012年,我国手机首次超过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且在后续的十年中持续增长,保持了大约10%的年均增速。2013年12月,工信部首次向国内三大运营商发放了4G 牌照,开启了国内全面推进4G 网络商用的进程。而在这之前的一年左右,国内就已经开始试点4G 网络。4G 网络的兴起,打开了移动互联快速发展的闸门,逐渐颠覆了传统桌面互联网的生态,传统互联网全面向移动端转型,人们的信息消费习惯也逐渐转向移动端。2019年6月,工信部向国内四大运营商发放了5G 牌照,开启了国内5G 网络的升级换代。5G 网络的逐渐普及,影响逐渐从消费端向生产端扩展,“4G 改变生活,5G 改变社会”成为最好的注释。4G、5G 网络的跃升,带来的是移动网络用户的持续增长,并派生出平板电脑、电视等多种上网途径。
图1 不同上网终端网民数十年变化趋势图
网络应用模式形成Web2.0 到Web3.0 两代演进,应用场景更加繁荣。十年来,传统互联网完成了移动化转型,派生出众多新的网络应用模式并融入生产生活。Web2.0应用模式得到持续发展,逐渐从小众参与的广播模式向大众参与的众播模式转变,又从大众参与的众播模式向分众参与的社群模式转变。Web3.0 应用模式得到持续演进,并逐渐从人参与的语义互联网模式向人机共同参与的虚实融合模式转变。Web1.0、Web2.0、Web3.0 三类模式并不是替代,而是叠加,形成了三类应用模式融合共生的新业态。十年来,信息主流形态实现了从图文到音视的转变,内容表达手段实现了从单维到多维的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意识形态工作视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谋划了媒体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媒体融合到媒体深度融合的两阶段发展规划。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改革要求。为落实中央深化改革部署,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揭开了媒体改革的大幕。《意见》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改革要求。为落实这一部署要求,2020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改革进入新阶段,从融合发展到深度融合发展,从现代传播体系到全媒体传播体系。
十年来,报业媒体对新技术的感知更为敏感,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需要更为迫切。由此形成了报业媒体应用新技术的九个维度,也形成报业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九个阶段。
(1)固网:稳固PC 网站,感知移动趋势。报业媒体几乎与商业媒体同一时期进入互联网创办网站,传播网络新闻,开发网络应用,形成网络运营模式。网站基本成为报业媒体的标配。2012年前后,大都积累了十多年,进入稳固发展阶段。比如2012年4月、2016年10月,人民网、新华网分别在上交所上市。2014年2月,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舜网在新三板上市。以2012年为转折点,移动用户持续快速增长,报业媒体很快感受到了移动化趋势带来的影响。
(2)开号:开设媒体号,入驻第三方平台。在感受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后,报业媒体积极应对,最快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入驻第三方平台,开设媒体号。2012年前后,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第三方商业平台通过互联网商业手段迅速崛起,用户快速飙升,并针对媒体提供了单独的媒体类账号。一时间,开设两微号成为各报业媒体的基本标配。随着强国号、头条号、抖音号、企鹅号、百家号、B 站号、微信视频号、雪球号等平台次第推出,及时广泛布局又成为报业媒体新一轮融合措施。比如上海报业集团截至2021年年底有227 个账户入驻60家第三方平台[2],大众报业集团截至2022年年初融媒矩阵用户总数超4.2 亿。[3]
(3)上端:上线客户端,进军移动互联网。2009年9月,南方周末在全国报业中较早地推出了新闻客户端。[4]2014年前后全国报业媒体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入局移动互联网,开发上线手机客户端,建立自己的内容分发平台。比如2014年1月,《解放日报》上线上海观察(现改名上观新闻);同年6月《人民日报》上线人民日报客户端,《浙江日报》上线浙江新闻;9月《齐鲁晚报》上线齐鲁壹点。[5]再比如2015年7月《大众日报》上线新锐大众(现改名大众日报客户端),同年10月《南方日报》南方Plus 上线,11月《新华日报》交汇点上线。随着客户端自主平台用户的逐步提升,各报业媒体以端为媒陆续搭建自己的平台,比如人民号、大众号、北京号、南方号、启航号、上观号、川观号、广西号、澎湃号、海报号、壹点号等。
(4)建房:建“中央厨房”,引入新型机制。入局移动互联网之后,倒逼的是报业媒体内部生产流程和生产模式的变革。2016年前后报业媒体开始以技术打通、协同生产为特点推进“中央厨房”技术平台的建设,支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体化生产。[6]比如2016年2月,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正式上线、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中央厨房”“媒立方”上线;6月内蒙古日报社、10月江西日报报业集团的“中央厨房”相继上线;2017年2月经济日报社,3月中国青年报报社,6月大众报业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10月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的“中央厨房”相继上线。而在这之前的两三年,已经有包括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在内的不少报业媒体积极尝试“中央厨房”的全媒体生产模式。
(5)入云:升级云平台,赋能报媒行业转型。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后,各报业媒体,特别是中央级、省级报业集团,开始考虑如何向外进行技术平台、业务模式等的输出,支撑行业融合发展。或升级“中央厨房”或直接规划为媒体云,由此开启了媒体云的建设阶段。比如2016年上线的赣鄱云,2017年上线的现场云、广西云、津云、黄河云、大河云、新湖南云,2018年上线的齐鲁智慧媒体云[7]、天目云、四川云再到2019年上线的新甘肃云等,将媒体融合的发展方式推向由自身各媒体融合向与社会公共服务相融合的新阶段。积极尝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
(6)汇数:汇集大数据,创新业务模式。随着媒体云推进报业媒体与社会各界的融合发展,云端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数据资源,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融入报业模式创新。[8]一是数据平台支撑业务模式创新。比如大众报业集团上线“统一大数据运营平台”[9],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上线“中央数据库”[10],支撑了媒体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数据新闻创新融媒生产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大大推进了数据新闻在国内报业的应用。[11]澎湃“美术课”、上观新闻“图数图说”、新京报“有理数”等逐渐在业界形成品牌,四川日报MORE 大数据工作室、大众日报数据新闻工作室逐渐形成体系探索团队。二是舆情分析创新媒体经营模式。比如人民舆情、新华舆情、大众舆情、南方舆情、浙江舆情、河新舆情、大江舆情、甘肃舆情等已成为各报业媒体大数据相关的成熟业务模式。传播分析创新媒体考核方式。比如大众报业集团引入大数据传播分析进行报端一体化考核推进以新媒体为主轴的全媒体生产传播机制的建立。
(7)增智:AI 赋能全流程,创新生产模式。数据的积累为报业媒体智能化转型奠定了基础。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完善可用,融入报业媒体生产传播全过程。2018年新华社推出了全球首个AI 合成主播,开启了AI 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全新应用模式,2020年前后虚拟主播逐渐成为各报业媒体的标配。[12]同时AI 短视频生产、AI写稿作画、AI 语音播报、AI 智能检校、AI 智能推荐等技术也成为报业媒体的应用日常。点状积累逐渐形成体系突破。比如四川封面传媒2016年推出智媒云,2019年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正式建成投用[13],2020年人民日报上线AI 编辑部并持续迭代[14]、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包含内容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的媒体中台[15],持续推进智慧媒体建设。
(8)涉外:引入多语种,讲好中国故事。在推进国际传播体系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入多语种呈现、翻译,跨境发布等技术,整合号、端、云、数、智等互联网相关技术,打造国际传播支撑平台。依托报业集团采编力量建设国际传播中心逐渐成为各地宣传主管部门的常见做法。比如2019年11月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组建海南国际传播中心,12月成都传媒集团建设成都国际传播中心;2022年3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运营四川国际传播中心[16],5月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建设济南国际传播中心[17],6月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承建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18],新华社与文昌市融媒体中心合作建设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传播中心[19],8月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组建甘肃国际传播中心[20],将国际传播建设落地见效。
(9)触元:进军元宇宙,探索新领域。随着5G 生态的不断普及提升,元宇宙为报业融合创新提供了新机遇。越来越多的报业媒体试水元宇宙,先是推出数字藏品,后是建设数字藏品平台,再是建设元宇宙虚拟空间。比如2022年人民网灵境人民艺术馆、新华网新华数藏、光明日报光明艺品、光明网光明数藏、中青网豹豹青春宇宙数藏、海报新闻海报数藏、齐鲁壹点壹点数藏、赣商传媒城市数藏、川观新闻数藏天府、上游新闻上游数藏等数藏平台纷纷上线,并通过不断发行数字藏品,形成营业收入。2022年8月,江西日报社赣商传媒联合商汤科技上线“元宇宙展厅”[21],齐鲁壹点研发上线自有元宇宙平台“壹点天元”,形成沉浸式虚拟3D 空间,适用于发布会、直播、展览等多种现实应用场景。[22]
十年探索,铸就报业蝶变重生。从行政层级上来看,中央级、省级报业媒体逐渐向全媒体集团发展;市级逐渐分化,一个方向是新型媒体集团化发展,一个方向是融入市级融媒体中心;县级及以下则更多是融入县级融媒体中心。从专业领域来看,以党报为核心的时政类报业逐渐加强,以生活为主题的都市类报业逐渐新媒体化,以垂类领域为定位的行业报媒稳固深耕。十年来,报业积极践行中央关于媒体融合的部署要求,取得一系列非凡成就。
十年来,通过固网、开号、上端、建房、入云、汇数、增智、涉外、触元等措施手段,报业媒体建成涵盖报、网、端、微、号等全媒体形态,覆盖所在地理区域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手机报、户外大屏、电子音像出版社等媒体形态也成为报业媒体探索尝试的新领域。中央、省级、市级、县级四级全媒体传播体系基本建成。近年来逐步扩展国际传播渠道,创办国际版、开设海外平台账号,改变话语体系,创新表达手段,新型国际传播体系渐次形成。
主力军全面进入主阵地。报业媒体基本完成全员转型,逐渐形成提笔能写,拿麦能讲,举机能拍,上机能剪的全媒体记者团队,新增出镜主播、设计制作、技术开发、数据运营、对外合作等全媒体岗位。舆论引导主战场转向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分析技术实现的舆情监测、态势感知成为报业媒体舆论监督、舆论引导的重要一环和日常。十年来,兼具报业媒体深度、权威和新媒体快速、丰富特点的新型主流媒体初步建成。
十年来,报业不断引入新技术,媒体形态不断迭代升级。通过固网、开号、上端、建房、入云、涉外,报业媒体从内容生产到新闻传播的全过程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形成以数字化形态为主的数字媒体。通过汇数、增智、触元,提升了报业媒体智能化水平,丰富了其互联网感知能力、服务能力,呈现出智慧媒体新形态。随着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智能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万物皆媒已具雏形,澎湃新闻、封面新闻、南方都市报、沈阳晚报等积极入局,探索无处不在的超级媒体新形态。
全媒体出现了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特点,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报业媒体积极应对,完成四全媒体的常态化布局。通过布局全媒体矩阵,运用滚动更新、实时直播等手段,形成了随时随地、持续跟踪的全程报道模式。通过采用文、图、音、视及三维动画、混合现实、H5 交互等技术创新融媒表达,形成信息立体展现的全息呈现模式。通过搭建网民互动平台、社区,引入大数据舆情监测感知系统,实时了解社情民意,通过大数据传播分析动态了解用户信息需求,让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更具针对性,形成全员参与模式。通过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用户画像分析,融入党媒算法,通过分众化精准传播实现全效传播模式。
十年来,报业媒体通过引入互联网新技术,基本建成全媒体传播体系,初步形成新型主流媒体,逐步实现媒体形态跃升蝶变,总体完成四全媒体常态化布局。报业媒体作为党媒的重要分支,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更是时代发展的参与者,承担起了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职责使命,发挥了党媒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