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新时代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十年回眸

2022-12-27 03:51李广宇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高质量数字

李广宇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北京 10007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列,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十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数字出版作为新兴文化业态,紧握时代机遇,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1.数字出版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数据直观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历程。通过数据变化不仅可以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进行连续性观察研究、反映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而且还可以把握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轨迹。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连续推出的14 部《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从2005年开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速超过30%。较高的增速一方面表明数字出版产业自身具有较强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数字出版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1 发展速度由高速发展向中高速发展转变

新时代以来,中国数字出版产业依然保持规模化发展。据《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规模超过12700 亿元,较2012年的1935.49 亿元,实现了近6.6 倍增长。从表1可以看出,10年来,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在2012—2017年期间呈现出鲜明的高速发展特征,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3%以上;从2018年开始,数字出版产业的增速明显放缓,年增长率降到20%以下。这表明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国家战略指引下,数字出版产业逐步迈入放缓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阶段。

表1 2012—2021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产值增长率一览表

1.2 数字出版产业结构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目前,《报告》关于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情况数据计算模块主要包括互联网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博客类应用、数字音乐(包括在线音乐、无线音乐等)、移动出版、网络游戏、网络动漫、在线教育、互联网广告等。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在传统出版数字化业务稳定的情况下,以数字音乐、在线教育、网络动漫为代表的行业收入逐年增加,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也在逐年增长,与移动出版一起推动产业结构的变革,不断冲击互联网广告占据半壁江山的地位。

表2 2012—2020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情况 [1] 单位:亿元

2.政策引导数字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家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指引了产业发展方向、规范产业发展行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数字出版”列入国家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数字出版产业重要地位得到正式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文化+数字”的总体发展思路,“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壮大数字创意、数字出版等产业”。

由表3可见,党的十九大就高质量发展阶段首次做出明确论断。从2017年年底开始,国家宏观政策做出一系列部署,为数字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发展路径、构建指标体系与政策体系提供了保障。

表3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示、文件与政策

3.技术推动数字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创新放在首位,强调了创新在全局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数字出版是出版业与技术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业态。技术的迭代升级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实现新的跃升。十年来,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快速部署,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科技一直是出版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新时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基于创新技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出版的科技含量更是高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可以说,科技应用水平不仅事关出版产品的制作、生产,也深刻影响服务的有效供给、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式。十年来,出版单位对技术性能、应用场景、驾驭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当前,出版业以科技赋能创意策划、生产制作、营销推广等全流程,践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技术为先导的创新驱动战略。一些出版机构已积极运用大数据,及时捕捉用户需求与喜好偏向,利用分析结果进行战略布局调整,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决策;通过购买或合作等方式对一些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提供的用户大数据进行分析,寻得其中规律,筛选出一些关注度高的话题作为备选选题,筛选出较为活跃的有话语权的人物作为作者,分析用户的个人信息确定目标读者,从而实现精准策划;借助大数据技术和方法降低各项投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工作水平,提升编辑出版层次,加深用户理解,向以数据驱动决策的新型出版企业转变。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数据、信息的智能分析辅助出版物选题策划、营销推广等业务,积极运用于编辑、校对环节,提高编校质量与效率。各大出版机构加快推进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赋能作用持续加强,出版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4.保障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保障体系在诸多方面持续完善,尤其是在标准建设和版权保护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标准化工作向纵深挺进,产业标准化成果颇丰。一是数字出版标准体系族群化进一步加强。近年新修订的《出版管理条例》《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与《标准化法》等,共同构建了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的法律环境,为以标准为抓手、丰富管理手段提供了法律依据;行业监管、信息服务等重要领域的行业标准不断出台,这些自成体系的标准不断壮大数字出版标准体系族群,为以标准化引领数字出版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化机构体系正式形成与确立。全国版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建立,与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新闻出版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出版物发行标准化委员会和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推动我国数字出版的标准化工作。三是我国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我国首次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ISLI)正式发布,填补了国际信息内容标识符体系建设的空白;ISLI 国际注册中心的承办权被授予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国际信息内容产业协会(ICIA),这标志着我国拥有了首个国际标准注册中心,从而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话语权得到进一步增强。

数字版权保护更加有力有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数字版权立法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正式通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修订完成,一系列行业立法、司法解释及政策陆续出台,加强了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为解决新型网络版权问题打下了良好的立法及政策基础。二是司法与行政保护力度加强,成效显著。知识产权法院、“云法院”开始设立,为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提高案件审判效率、整合资源合力奠定基础。“清朗”“净网”“护苗”“剑网”等系列专项行动和专项整治让网络环境更加风清气正。三是技术保护进一步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正式完成并开始投入运营;人工智能、区块链在数字版权保护中的重要效用受到重视,一些数字出版机构已将这两种技术应用到产品策划生产、版权保护的业务实践中。四是社会保护获得新进展。《网络文学行业自律倡议书》《网络广告联盟版权自律倡议》的发出、中国网络版权维权联盟的成立等,都表明保护版权、保护原创的意识正逐渐深入人心,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自身作用,推动版权市场秩序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5.意识形态主阵地地位更加凸显

意识形态工作重在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一直是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十年来,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业的生力军、数字时代的弄潮儿,始终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放到重要位置。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出版业的深度融合,机器算法在数字内容产品的生产、传播方面的应用逐步普及,意识形态安全与阵地建设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履行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深化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党管出版原则,培养造就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推动出版业持续健康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2]2021年9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央宣传部等九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3],旨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公平公正和网民合法权益,规范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同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4],从思想引领、文化培育、道德建设等多方面提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要求,为数字出版参与网络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南。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5],强调要坚持贯彻落实党管出版原则,健全完善党领导出版发展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及主管主办制度和属地管理责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出版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些政策文件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版宣传,维护出版意识形态主阵地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出版单位深刻领会政策文件精神,找准历史方位,以政治高站位、清醒的战略头脑,将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融为一体,大力推进数字主题出版和重大工程,以此为抓手打造出版新标杆,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6.“走出去”迈向深入

十年来,数字出版在文化“走出去”方面成果突出,已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的重要力量。出版单位在“走出去”的深度和广度上,铆足劲、下足功夫,深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产品内容质量和技术含量,积极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绽放新时代光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

传统出版单位深植自身集聚的优质内容资源,运用新技术,发展数字新业态、拓展新赛道,创新“走出去”模式,以融合发展理念指导国际化新路径。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运用线上会议等新形式、新工具,实现网上网下协同共振,开展图书宣传工作,寻求国际交流新渠道,努力争取海外图书宣传效果最大化。值得一提的是,与英方出版社合作举办的“冯骥才云上课堂”活动,吸引了超过7 万海内外读者观众的积极参与。[6]浙江大学出版社与圣智集团Gale 公司合作,将旗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救治手册——浙大一院临床实践经验》制作成11 个语种的电子版在其全球平台发布,探索以数字出版和线上贸易为核心的国际合作出版新模式。[7]

网络文学产业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机遇,持续拓展海外市场,2021年海外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0 亿元人民币;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在亚欧美非和大洋洲均有辐射,在亚非拉的市场基本形成,其中对东南亚国家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影响力最大。移动App 和搭建平台成为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主要渠道。自2020年起,我国网络文学出海App 数量呈倍数增长,海外读者通过手机App 阅读网络文学作品的数量占比达86%,通过移动设备网页进行阅读的占比近37%。[8]直接出海、翻译出海是网络文学作品“走出去”的主要方式。《鬼吹灯》英文版、《全职高手》日文版、《斗罗大陆》法文版、《盘龙》土耳其版、《将夜》泰文版等,经阅文集团授权,已在日韩、欧美、泰国等东南亚多国出版实体书或数字版。爱潜水的乌贼创作的《诡秘之主》更是在网络刊载之初就采取中英文同步发布,总阅读量超过2500 万次,一举创下全球网络文学订阅纪录。IP 价值受到重视,多版权形态输出成为现实。网络文学IP 通过影视、动漫、游戏等多元开发,故事内容呈现更加丰富立体,更有助于海外受众领悟和感知中华文化。《恰似寒光遇骄阳》《混沌神剑》等网文作品被改编成漫画,据网文《扶摇皇后》《凰权》改编的电视剧《扶摇》《天盛长歌》等作品在欧美主流视频网站和多国电视台热播,由《步步惊心》《花千骨》等网文改编拍摄的电视剧集被日韩和东南亚国家翻拍,这标志着网络文学IP 影视化改编出海已初具规模,网络文学多版权形态输出切实可行。搭建平台进行模式输出,成为网文“走出去”新尝试。近年来,大型网络文学企业放眼海外,搭建国家出版传播平台,布局海外市场。阅文集团作为先行军,上线起点国际站、掌阅科技推出国际版App、点众科技上线Webfic、中文在线推出互动式阅读平台Chapters,这些平台既提供多语种网文翻译作品,又支持海外文学爱好者进行多语种网文创作,成功将网络文学这一中国独有的文化生产模式复制到海外,有望形成海外网文作者创作、本土读者阅读的独特现象。

网络游戏出海呈现佳绩。多年来,我国游戏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运营水平,游戏出海成绩亮眼,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和占有率不断上升。据Sensor Tower 数据显示,2021年共42 款中国手游在海外市场的收入超过1 亿美元,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加5 款。出海收入 Top 30 手游产品在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的总收入达到115 亿美元,较2020年的92.4 亿美元增长24%,是 2019年的 1.8 倍。美国市场为Top 30 手游贡献了 36 亿美元的收入,已成为中国网络游戏最大的海外市场。[9]

新时代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成就,印证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闻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认知、判断与决策。未来的数字出版,在政策、科技、体制等多轮创新驱动下,将继续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提升高质量发展层级,为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展示和传播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高质量数字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答数字
网络文学的诞生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