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Rachel
小王在一家眼镜店上班,但最近的业绩不太理想,他一直认为是新来的小张抢了他的业务。
今天第一个走进店里的是顾客A,这是一位戴着黑色方形小框眼镜的学生,进店后肢体动作明显有些拘束。小王一看,好机会!
小王:您好,想看点什么呀?
顾客A:额……想换副眼镜。
小王看了看顾客A配戴的款式,拿了一副类似的黑色方框眼镜出来。
小王:这款如何?
顾客A没有吭声,明显不满意。这时,旁边的小张刚好看到了这一幕。小张眼光一扫,当即作出判断:之前配戴的款式过于保守、老气,不符合其年龄,想换眼镜一定会对款式有要求。思考片刻后,小张从柜台中取出一副眼镜推荐给顾客。
小张:要不要试试这种金属圆框眼镜,时尚感较强,还能修饰脸型。
顾客A立马接过眼镜试戴,似乎很满意。
顾客A:那就这款吧。
小张:好的,请随我到这边来验光……
2小时候后,顾客A满意地走出了眼镜店。
顾客B衣着讲究,脖子上挂着一副老花镜,脸上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小王心想,这次不能再让小张抢先,立即迎上前去。
小王:您想看什么类型的产品?
顾客B:我的老花镜不太清楚了。
小王:到这边看看,有没有您喜欢的?
选购过程中,一旁的小张心里有了答案:既近视又老花,身上的穿戴都不便宜,有经济实力。
小张:要不要了解一下渐进多焦点镜片,远近都能看清,专门为近视又老花的中老年人研发的。
顾客B:什么焦片?
小张:我跟您详细介绍一下吧,这边请。
小王看着顾客B认真地听着小张介绍,心里一片茫然。
为什么小张总是能够成功“抢单”?因为他洞察了顾客的真正需求。想要成功地将商品推销出去,就得了解你的顾客。
消费者心理影响着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研究消费者心理,有助于选择正确的市场营销手段,从而扩大销售范围、提高销售额及利润效益。想要掌握消费者心理,需了解促使消费者做出消费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这里的价值涵盖了在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能够得到的服务、产品的用处、消费体验及意义等。选择不同的消费方式会给消费者带来截然不同的价值。
例如,选择网购的消费者能够获得便利以及更便宜的价格,但同时他们也需承担货不对板、质量低下的风险,并且等待收货的时间会比较长;而选择实体店的消费者虽然会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费用来挑选、购买商品,但与网购相比,购物体验更加丰富,不仅享受到了面对面的优质服务,还能够触摸、感知实体商品,掌握更多信息。
规范的字面意思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各种道德行为规范,包括理智、原则、遵纪守法等。在消费行为中,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适应国家政策、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品牌。例如,近年来大为流行的“国货运动”,更多的消费者选择了华为、瑞幸、李宁、鸿星尔克等国货品牌,这些都是消费领域中的“民族主义”。
正如南甜北咸、南米北面等饮食习惯,消费习惯也是生活习惯的其中之一,一旦形成将难以改变。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疫情封控使不少人养成了网购的消费习惯。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不一样的价值,将其吸引至线下,从而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企业、品牌、销售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相当看重自己的身份,现代人办事也总是带有身份制的行为倾向,这在精神分析学中被称为“身份情结”。在消费时,身份情结依然存在,人们更愿意选择符合自己身份甚至高于自己身份的品牌及产品,以此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因此,在推销前,有必要考虑顾客的社会身份,推荐与其相符的产品。
情感心理指消费者对产品、品牌、企业文化的喜爱或厌恶等直观情绪,是人们受外界刺激时做出的心理反应。受情感心理的影响,消费者对每种商品持有不同态度,如选择或不选择、喜欢或讨厌。这意味着,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对情感价值有着一定的要求,通常会体现在产品及服务当中,即产品的颜色、形状和材质是否受到消费者喜爱、服务过程是否让消费者感到愉快、在消费之后能否获得满足感,都会对消费者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
出于不同的心理需求,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动机,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为明确意图者,一类为不明确意图者。
消费意图明确即有着特定的需求以及想要购买的商品类型,通常以“我想买一个……”作为开场白。这一类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类型的商品,大多属于理性消费,更加看重商品的内在属性和质量特性,关注商品的实际作用,并且会将价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在其选购的过程中,导购的主要作用是解释说明。例如,顾客想选购一副功能性眼镜,消费目的明确,但并不了解产品的种类、性能等信息,这时就需要导购为其介绍,列举出不同产品的优势与劣势,提供足够的信息供其参考。
在进行理性的物质消费时,消费者更关心商品的性价比,因此他们需要足够的信息,以便于在分析之后选出能够最大程度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
消费意图不明确即没有想要的商品类型,但喜欢新鲜感,享受购物带来的满足感,通常以“随便看看”作为开场白。这一类的消费行为往往属于感性消费,为的是获得满足感与存在感,在选购商品时大多以自己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精神满足程度为依据。例如,在选择餐厅时,物质消费阶段的需求是解决温饱问题;而在感性消费阶段,人们考虑的因素还有餐厅的环境、菜品的特色及品质、服务的水准、营养是否均衡、推销方式以及情感体验等。
在已经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之上,感性的消费者更看重商品所包含的文化、精神、心理附加值。商品不只是物质,更是消费者的个性、地位、品位的载体。消费者的重点不再仅仅是使用价值,而是能够满足其精神需求的附加价值。面对此类顾客,需要为其制造消费意图,即消费动机。制造并非凭空捏造,首先需要了解顾客的职业、喜好、品位,再通过分析挑选出符合其预期及偏好、个性化的、能够获得满足感的商品,赋予商品被购买的理由,从而更好地把握销售的良机。
只有精准掌握、运用消费者心理,在保证商品基础物性的同时满足顾客的情感需求,使商品的象征意义及内涵与其理想的自身价值相对应,营造“你懂我”的感性认识,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