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任
(中共湛江市委党校)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在社会其他方面也迅速得到普及和应用。大数据党建是指在党建工作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党建数据“聚、通、用”的问题,为党的组织活动、党务管理、服务群众等活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从而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党建工作新模式。当前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推进大数据建设,创新和改进党建工作,探索以大数据助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径。和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党员年龄相对老化、文化水平较低,这些都影响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党建中优势的发挥。推进大数据建设,能帮助我们找准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痛点难点,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赋能。
大数据运行的机理首先建立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工具的使用上,然后才能由此产生大量的数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党员使用的数据工具以及数据资源的产生存在较大不同。相较于城市党员群体,农村党员群体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由于大量年轻人到城市就学就业,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比较明显。其中,一部分农村老龄党员数字工具使用能力有限,有的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熟练使用,有的即使有智能手机也没有连接网络。那么,大数据对这一群体数据的收集基本空白,这种缺失会导致数据和现实的不匹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遗漏这一群体的党员数据,党建功能是不全面的。同时也正因为年龄的原因,一些农村老年党员身体状况和收入情况较差,需要党组织的帮助和关怀。因此,加大对党员群体的数据整合,能修正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偏差,补充进信息弱势群体的诉求,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广、量大、线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大多数基层党建的领导者是资历丰富的老党员,他们对传统的党建工作形式较为熟悉,同时部分同志工作和思维模式较难更新,创新意识较为薄弱,甚至抵触运用大数据来开展工作。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农村基层的党建工作往往是凭经验,临时性的工作较多,缺乏科学的评估和长远的考量。大数据建设能够深入挖掘党员结构、日常管理、教育培训等动态信息,围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水平,为农村基层党组织适应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需求提供技术支撑。唯有掌握的数据足够多,方能全方位地了解社情民意,精准施策,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交互性。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党建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大数据可以充分利用其开放、交互的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通过网络这个载体收集老百姓的诉求和意见,并按照问题清单、整改措施、推进进度等节点信息,推进党建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村务党务等信息公开,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广大群众的监督下运行,既让群众对村务政务有充分的知情权,也时时刻刻提醒农村党员干部要秉公用权、廉洁自律。
现在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常年待在农村的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党员队伍也存在这种情况。农村党员队伍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成了共性问题。一些地方平时开展组织生活时人数较少,党员教育培训更难保质保量地完成。由于既无师资,又无经费, “三会一课”有时流于形式,党课出现党支部书记念文件现象,上课时“心猿意马”,下课后“转头就忘、一并还给老师”。大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这些难题,推动“互联网+”与党员教育深度融合,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云课堂”,充分利用全国各地的优秀师资,打破时空的限制,形成高品质、广覆盖的党员教育网络。另外,利用大数据海量的数据库,可以筛选出个性化的党员培训课程,根据当地特殊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党课服务,给农村基层党员教育送上“及时雨”,插上智慧的翅膀,让新时代的农村党员教育更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
当前农村党员区域流动性较大,并且社会角色多种多样,使得农村党员队伍的管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尤其是有些地方担任村干部的在职党员履职不力,而有能力的党员作用发挥不出来,流动党员在外管理松懈、困难党员组织关怀不够等问题凸显。大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宏大的党员数据库,实现党员管理精准到人。对担任村干部的在职党员,可加强履职监督,建立健全履职管理和问责机制,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对在村无职的党员则引导他们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常年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可建立网上党支部,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缴纳党费等情况进行跟踪处置,并探索建立“流出地+区域+行业”三重覆盖的党员管理体系,全方位地管理和考察农村流动党员;对困难党员可长期动态跟踪,针对性地解决其具体困难,让党内关爱更及时更有效。
当前部分农村党员服务群众仍存在主动性不足的问题,少数农村党员干部不讲究工作方法,在推进工作时仅仅靠“行政命令”,处理问题依靠“经济手段”,面对纠纷矛盾时则依靠“蒙骗威胁”,这些做法不符合党和群众的要求。大数据则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首先,利用信息化的便捷将服务群众的最新动态及时发给群众,让群众第一时间知晓具体情况。其次,各级各地党组织的工作信息也可以互相分享、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最后,通过以上办法无法解决的一些难题,比如法律援助、业务咨询等,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归类,提交到更大的网络平台,寻求上级部门和党员志愿者组织的帮助,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困难与党员服务之间需求和供给的对接问题,较好地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帮扶。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数据在给党建工作带来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伴随着数据泄露、数据滥用等方面的风险。所以,运用大数据开展党建工作政治引领是前提,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立场和原则,在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党建信息的基础上,充分保证其安全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大数据服务于党的事业,必然涉及一些党内重要信息,因此大数据的党建工作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各部门各要素联动合作,打破条块设置、区域限制,完善制度,明确共享数据权限;财政统筹经费保障安全系统技术升级,整合网格信息员队伍,定岗定责,使各环节的数据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互通有无,更好地发挥服务作用;还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与建设大数据同步构建安全体系,作为一些党建重要数据的处理者,要深入学习《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责,对党建数据处理要开展常规性的风险评估工作。总之,要在思想上牢固确立党建数据合法合规理念,在制度上推进党建数据管理体系建设,在行为上严格按照党建数据处理流程和操作指南来操作,从而做到党建数据主权属于党组织,旗帜鲜明讲政治。
大数据技术通过采集、存储、管理、分析相关信息,为党建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进而影响党建工作的各项决策。党建的大数据建设应紧紧围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水平,为农村基层党组织适应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需求提供技术支撑。探索大数据与党建相结合,把理论学习、党建管理和党务公开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高度整合,让党建工作“可视化”,让党员群众参与“多样化”,让党务管理“智能化”。建议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跟着数据走,而不是数据跟着管理走,激发基层在数据采集和应用等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农村党务政务公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方面的便利,让广大村民充分参与其中,加大透明度,并借助数据收集,针对农村居民个体的需求进行提前研判,加大党建工作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大数据要涵盖党建领域风险信息点,侧重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态势预测、突发情况管理预警。根据大数据技术对风险点进行深入分析和发掘,作出科学预判,从而达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反应从被动到主动、从经验化到科学化、从滞后到及时的转变,加大事前事中干预,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信息化时代来临之后,全国各地党务政务的信息化一直在持续推进,已在多项业务中应用或开发了基础性信息系统。结合各地实际,整体推进党建工作的大数据建设,首先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到“有数据”。整合各地已有信息系统,比如党务管理信息系统、全国远程教育平台、干部在线学习中心、智慧党建平台等,将已有的宣传教育、干部教育、党务统计、工作监管几大党务信息系统实现技术层面的联通接口,增加数据实时采集功能,统一数据格式,建立党建数据资源库。破除数据分割和系统孤岛壁垒,实现跨行业和跨区域的党建大数据交互共享,同时可以和其他涉农部门互联互通,实现与相关部门的数据交换。其次是提高智能化水平,解决“让数据说真话”。通过挖掘党建数据,从海量的党务政务大数据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进行画像分析,也可以通过可视化图表展示党组织分布、党员分布及学习、考核、投票等数据,让党建工作全面量化,为党建决策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根据党建数据库海量的数据和大概率分析,提高大数据应用水平,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基于党组织活动、党员动向、公共服务、专项工作、时间安排等基础信息关联及分布情况的查询、统计、分析服务。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大力发挥大数据的追踪功能、检验功能和对比功能,在细微之处精准落实党建工作的具体要求,对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痛点难点进行综合筛选,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之策。最后,还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使用方便的网络平台提出各类意见建议,集合众人之智,探索破解难题的新途径新办法,着力提高农村党建工作的精度和广度,促使数据与职能同时下沉到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解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标准不够高、特色不凸显、成效不够明显等问题,提高基层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