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中的绿色生态养殖技术

2022-12-27 17:20:07高志强
新农民 2022年30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淡水养殖业

高志强

(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聊城 252400)

1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概述

淡水养殖在发展过程中受技术水平和管理方式制约,所以目前淡水养殖模式依然是传统养殖,导致养殖品种单一,然而单一的结构抗病能力弱,容易出现生物病害,影响水产品质量。基于此,养殖户引进了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不仅有效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还可以减少淡水养殖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淡水养殖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绿色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应用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不满足于温饱问题,更加追求有品质、安全的食品,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督进行重点管理,规范养殖户的养殖行为,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确保消费者生命健康。除此之外,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热点,因此,采用绿色养殖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进而确保食品安全。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可以实现经济效益提升和环境保护双丰收,使养殖户和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保障。在传统养殖中,药物残留和环境破坏等问题突出,对养殖户和消费者都有不利影响,所以,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可以保护食品安全,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淡水养殖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因此,淡水养殖业要想在我国各领域巨大的发展压力下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有效采取绿色养殖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才能使淡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1]。

3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现状

3.1 养殖环境的选择和清洁问题

绿色生态养殖需要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是生产绿色有机养殖产品的基本前提。现阶段,大多数养殖户没有明确如何正确选择养殖环境以及环境清洁的方式,而且没有科学设计养殖环境,养殖环境清洁不到位,种种不利因素导致淡水养殖产量和质量不高。

3.2 绿色养殖技术薄弱

长期以来,在淡水养殖中,养殖户更重视养殖产品的质量,而忽略了养殖产品的品质,因此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经济效益。然而,传统的淡水养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水产品的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在传统的淡水养殖技术中,水产品发生病害但没有及时处理,或者药物残留,长期食用会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也损害了淡水养殖业的形象,使后果更加严重。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会在生态环境健康的前提下发展,所有无公害、绿色环保的药物和技术均可以用于水产品病害防治。因此,采用传统的养殖技术不利于淡水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在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中不断提高和优化淡水养殖的技术,以深化淡水养殖的绿色健康理念,需要加强推广普及深化绿色生态养殖技术,鼓励养殖户积极采取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2]。

4 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

淡水养殖应采取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在制定养殖方案时,养殖户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以及现场考察和管理经验,推动淡水养殖业得以顺利开展。

4.1 建造规范化的养殖水域

规划淡水养殖区域需要综合当地条件和淡水养殖要求进行实地考察,做好养殖水质检测工作,达到淡水养殖所需的水质标准,满足水产品生长的条件。首先,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淡水养殖环境中不得含有对淡水养殖产品有害的病原体和有毒物质等。其次,淡水养殖水源各项指标必须满足食品生产安全标准化要求,并具备较强的抵抗能力,不会轻易受到环境或人为因素威胁。养殖户在规划好养殖区后,应做好养殖环境的标准化设计,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种影响淡水养殖的因素,并做好应对措施,然后对淡水养殖中使用的基础设施进行性能测试,例如:进排水系统的性能测试。每个池塘应设置相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并在每个进水口设置消毒系统,设置蓄水池,选择晴朗天气,在太阳暴晒下杀菌消毒。

4.2 不断地完善生产技术标准化

淡水养殖中需要建立一项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操作规范,用于养殖过程中的养护工作、防治病虫害工作、鱼苗引进工作、药物使用工作、饲草喂养工作等内容。每个工作内容都需要根据制度标准进行,在此过程中,需要养殖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确保养殖工作顺利进行,控制养殖发展方向。此外,还需要定期对淡水养殖人员进行培训,丰富其知识体系,加强技术掌握,提高安全意识。淡水养殖中安全质量问题的频发,制约了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实施一系列安全管理体系,保障淡水产品安全。相关单位需要重视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实施合理的相关措施推动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在淡水养殖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制度执行,保障淡水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淡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4.3 提高水产品抗病能力

做好淡水养殖病害防治工作,提高水产品的抗病能力。淡水养殖水产品必须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所以,不仅要提高水生生物自身的抗病力,还要采取人为控制措施,通过药物的防治病害发生。首先,淡水养殖的鱼苗种类需要多样化,并研究市场实际需求,科学选择鱼种,丰富水环境的多样性。但是,混合养殖也需要适度,不要把过多不同种类的鱼混在一起,防止感染发生大面积病害。其次,饲料必须达到要求并绿色健康。投入饲料前,要研究养殖环境的水温、气候和水质,保证水质符合条件要求,适量投入饲料。最后,随着淡水养殖规模扩大,投入的鱼苗种类更加丰富,所以要定期向池塘注入淡水,确保水质新鲜且水体具有流动性,给水生生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4.4 明确绿色生态养殖工作要点

运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能够促进养殖户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既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又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能够更加合理科学进行淡水养殖,营造良好的生态养殖环境,增强水生生物的抗病力,不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确保水产品绿色健康[3]。

4.5 加强对水产养殖的扶持力度和培训

在淡水养殖工作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强资金和人力支持,积极宣传科学养殖技术,为养殖户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其知识和技能,此外,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安排养殖户进入高校学习更加专业的知识,或邀请权威专家进行实地技术培训。利用淡水养殖技术分析和分享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水产养殖人员知识和技能,还能促进淡水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如此,养殖户在遇到养殖问题时,可以及时请教专业人员或与其他养殖户沟通,能够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案,增加水生生物的成活率,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4.6 合理选择饲料

在淡水养殖日常管理中,需要非常注意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要控制水体成分,投入饲料时确保不添加激素或抗生素等物质,使用维生素、酸菜碱、肉毒碱、几丁聚糖等生物营养素,并根据具体水生生物的特征,选择天然饲料,给水生生物提供更优质的饲料。

4.7 注意病害的防治并严格控制季节性疾病

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规范下,淡水养殖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治病害措施。规模化淡水养殖基地要有较强防病意识,及时预防大面积病害,采用绿色、环保、药物无残留的病害防治手段进行病害防治。首先可以通过自然条件防治病害。在淡水养殖中,水产品的生长难免会受到病害的侵犯,影响淡水养殖稳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养殖户必须充分发挥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做好病害的检测和预防,确保水产品的正常生长,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共生原则。共生原则即促进养殖区域内所有的水产品与水生植物、真菌等微生物一起生长,反对为扩大淡水养殖规模而人为地破坏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是相互依赖生存的,具有自然法则,人类不可以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而打破自然规律,严重时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在改善水质的前提下,养殖户还应注意水产品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维护绿色环保的生态系统。二是坚持混养工作原则。混养原则即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形式,如稻鱼结合,或稻虾蟹结合等,不仅可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还可以推动绿色生态养殖技的广泛应用,减少对生物使用抗生素,避免药物残留,确保水产品健康安全[4]。

淡水养殖过程往往会出现一些季节性病害,针对此类病害,需要采取有效的季节性病害管理策略。季节性病害主要是由季节变化引起的,这就要求养殖户根据实际情况对季节性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常用的方式主要为中草药外用药物预防,饲料投放也预防季节性病害。在选择外用药物时,可将药物直接洒在水环境中,避免水生生物出现表皮疾病。硫酸铜漂白剂和硫酸亚铁通常用于预防季节性疾病,此外,通过饲料可有效防治季节性疾病,添加大蒜素等药物可有效防治鱼肠炎。生物表皮疾病一般采用中草药预防和治疗,如流苏子等中草药,使用中草药增强鱼类自身的抵抗力,可提高我国淡水养殖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实现绿色农业。

4.8 选择合适的养殖物种和菌类

水质环境对水产品的生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获得水产品生长的最佳的水质状态,养殖户采用人工方法调节水质,保证满足水产品生长需要,淡水养殖不仅对水质环境有较高的要求,还与气候条件等因素相关。比如北方地区冬季漫长,室外长期处于低温状态,许多水生生物无法适应长时间低温,因此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养殖物种。当前,许多养殖户在淡水养殖引入了蟹、鱼等,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选择养殖物种时,尽量选取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品种,确保生物健康生长。

淡水养殖工作户要科学选择菌类,并合理使用,确保适宜生物生长。第一,选择天然水体中的菌类,既能促进水产品的健康生长,又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但是要适量投入菌类,如果菌类过多,就会给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养殖户应汲取经验,更新水环境管理方式,确保菌类投入适量。第二,在淡水养殖中,应选用适应性强的菌类,能够有效不仅水生生物结构多样化,提高抵抗力,促进其健康生长。第三,要选择正规销售渠道购买菌类,必须经过仔细对比测试后,才能投入水池中,避免菌类对淡水养殖造成负面影响。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光合细菌、芽孢类和乳酸菌等,这些菌类更适宜水生生物的生长,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淡水养殖管理成本,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4.9 水产和农作物共同养殖

运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可以利用生物生态链的特点进行养殖,最大程度提高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比如,有的养殖户把河蟹引入水田里养殖,因为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里有各种细菌和害虫,这些对河蟹而言是完美的天然食物。此外,河蟹的粪便可以丰富稻田的营养,使土地肥沃,而且稻田能够让河蟹有栖身场所,可以躲避天敌的威胁。不仅如此,水稻能发挥净化水质、促进河蟹生长的作用。所以,将水产和农作物共同养殖,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节约成本,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4.10 应用浮动草床技术调节水质

在淡水养殖中水质条件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利用浮动草床技术进行水质调节。这种方式主要是与自然规律相结合,人们以浮床为支撑,在池塘水面种植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陆生植物,然后通过植物根系进行吸收、吸附和物种竞争等方式,有效降低池塘中富营养体中的氮、磷和有机物,最后将植物从池塘中移出去,实现净化水体的效果。该方法效果显著、成本低、操作简单,给淡水养殖省去许多不便操作,因此,在淡水养殖中,发挥该技术或与其他水质调控手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绿色生态养殖在淡水中发挥的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养殖户需要掌握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和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养殖业的经济环境效益双丰收。在淡水养殖中,需要注意水产品环境是否适宜生物生长,维护淡水养殖产品的生长安全,发展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规模,促进淡水养殖业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淡水养殖业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08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24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新农业(2020年18期)2021-01-07 02:17:14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鲸豚趣多多之它们爱淡水
跳到海里喝淡水
学生天地(2020年25期)2020-06-01 02:16:28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22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金桥(2018年5期)2018-09-22 02:16:48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