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2-12-27 17:20陈景霞柳晓琳
新农民 2022年30期
关键词:作物密度植株

陈景霞,柳晓琳

(莘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莘县 252400)

玉米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产物之一,不仅是畜牧业饲养发展过程中常用的饲料,同时也是部分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主要原料,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生活、知识水平的提升,人们在关注玉米产量的同时,还更加关注玉米整体的质量,即玉米生长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众所周知,种植过程中的不良栽培形式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发芽率低、抗病虫害能力弱等。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栽培密度不合理,也可能是此玉米的品种并不适合某一种植区域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换言之,玉米的栽培密度、玉米的品种以及相关的栽培技术等因素会直接对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产生影响。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以及种植业的发展是重点关注的事情之一,基于此,文旨在分析不同因素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且提出一些措施,以期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1 玉米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1.1 玉米栽培密度大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如果种植密度过大,玉米叶面积也会增加,在生长过程中,叶片充分发挥光合作用,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却浪费了土壤资源,影响其产量。栽培密度的过高会对玉米籽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证明这一结论,我们可以将某一个农村试验田作为试验种植平台来对其进行试验分析。我们随机选择500粒相同品种的玉米种子作为试验对象,在保证除栽培密度不同外,其他生长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分组种植,以此来保证栽培密度是最终该试验玉米籽产量的唯一影响因素。研究比对后可以发现,这些不同组别中玉米种子生长所结玉米籽的产量以及质量并不相同,玉米籽会因为栽培密度的过大而导致产量下降。虽然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我们知道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可以使得相同种植面积中玉米的植株数量增加,但是这样不仅不会增加玉米穗的数量,反而会降低其数量。因为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其植株会具有避荫现象,一旦玉米植株的栽培密度超出合理的密度区间,便会对玉米穗的数量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玉米籽的数量,最终对玉米种植区域的整体产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只有合理把控种植密度,玉米的产量才不会受到影响,为农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当种植密度太大时,各相邻玉米植株对于土地中营养成分的竞争会增大,有限的种植面积不足以提供密度较大的玉米植株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同时,较大的种植密度会使玉米植株之间整体的透光性降低,从而影响玉米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也就是说,高密度下的玉米植株只有植株的高处能够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中低处的玉米植株由于受到其他植株叶片的遮挡,只能进行短暂的光合作用甚至完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对玉米的产量造成影响。

1.2 栽培密度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如果栽培密度过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改变玉米的产量,比如说当玉米植株的种植密度较小时,虽然能够保证所有的植株可以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极易造成严重的光能浪费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然而,个体间的发育十分优质,因此在具体种植时,玉米可进行光合作用,进一步保证玉米秆的正常生长,虽然能够提高玉米生长的质量,但是,总体数量偏少。因此,要结合该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种植计划,科学规划栽培密度,为玉米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减少玉米之间的差异性。

1.3 玉米栽培密度适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若单位面积内玉米种植密度适宜,将会使玉米叶面积的系数、光合系数、群体叶面积表等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群体总光合面积大大增加,光合作用时间增加,从而使得玉米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减少,玉米群体中产量与单棵植株产量之间的比例调和,使得玉米的整体穗粒数与穗粒重都得到增加,最终实现玉米产量最大化。基于以上介绍,合理的栽培密度条件下不仅可以合理利用光能以及土地资源,还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整体提升玉米的产量。

2 玉米栽培密度对品质的影响

2.1 对玉米高蛋白的影响

经过研究发现,在作物的生长中,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玉米中的蛋白质会逐渐减少,蛋白质是玉米中的主要的营养成分,所以,为了使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不受到影响,满足有关要求,就要规划好栽培密度。

2.2 玉米脂肪含量的影响

在实际栽培中,工作人员要充分研究玉米的营养成分和脂肪含量,由于种植密度的变化会影响其中的脂肪含量,如若密度过大,脂肪会逐渐减少,同时也会影响其灌浆效果,降低其中的营养含量。

2.3 淀粉含量的影响

如果玉米的栽培密度增加,玉米中的淀粉含量就会增加,在生活中,淀粉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如若淀粉含量不满足人体要求,就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影响。所以,有关部门要予以重视。根据该地的具体情况,控制好栽培密度,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增加其中的淀粉含量,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

3 提升玉米产量的措施

基于以上的介绍,我们知道玉米栽培过程中,不合理的种植密度会对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当然,除了栽培密度外,还有其他较多的因素会影响玉米栽培过程中整体的产量。因此,我们简单提出一些措施,以期可以使玉米的产量得到提升。

3.1 做好选种工作

选种是玉米栽培的关键环节,这项工作决定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工作人员要予以重视,要选择一些抵抗能力较强的高质量种子,保证种子的发芽率。一是根据栽培区域的实际土壤环境以及气候特点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同样对玉米的产量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农民往往需要选择一些具有适应性较强、抗病能力较强以及发芽率较高等特点的玉米品种。当然,在进行大范围推广栽培前,应该对所选的玉米品种进行划区域试种,分析其在栽培区域内的存活率、抗病性、发芽率以及玉米内各成分的含量。从而选择出最适合当地栽培的玉米品种,为玉米的高产奠定基础。二是在挑选过程中,要掌握实际的播种时间,如果在春季播种,就要挑选生产周期较长的种子,还要具备良好的耐寒性。如果在夏季播种,要挑选生长时间短的种子,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3.2 栽培密度的合理规划

根据上文介绍可以知道,科学合理地栽培密度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所有的玉米植株皆可以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以及有效积累吸收玉米植株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同时可以最大限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以及光能,不会造成浪费。栽培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在种植区域内种植最多的植株便可以保证产量,应该保证适合栽培生长的密度。因此,根据栽培区域所处的实际种植环境来进行合理的种植密度规划是十分必要的。比如产约450kg/667m2的中产田,适宜栽培的玉米密度在3000株/667m2;产550kg/667m2的中产田,稀植的面积为3500株/667m2,密植则是在4500株/667m2;产650kg/667m2以上的高产田,根据玉米穗的品种来归类密植,中穗最高可植5500株/667m2,大穗密植 5000株/667m2。但一切的栽培前提都要立在因地制宜上,合理发挥种植玉米的优势。

3.3 选择合理的玉米栽培时间

种植密度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息息相关,所以,在实际种植中,要了解土壤和环境等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规划好种植的密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如果栽培密度过大,玉米中的营养物质都会减少,无法满足有关标准,也会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如若作物的栽培密度过小,就不能发挥出土壤和资源的作用,降低作物的产量,还会面临逼熟的问题。所以,在播种前,要掌握好具体的播种时间,使其满足有关要求。据统计,玉米的种植密度要控制在 60000~70000株/hm2,一般于5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播种。最好在6月10日前完成,最迟不应晚于6月15日。机播机收时,要适应机器的要求,必须是70cm行距;人工收获则以60cm的行距为好。也可大小行种植,大行70~80cm,小行40~50cm同时还要使土壤温度符合相关要求,保持在12℃为最佳,通常情况下,种子基本不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并且,要结合作物密度的特点,把控好种子的数量,对深度进行管理,如果栽培过深,就会出现腐烂的问题,在生长时期,也会使其养分减少,如果播种过浅,会造成出苗不全,进一步影响作物的产量。除了栽培密度以及玉米品种外,播种时间的选择同样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影响。

3.4 提高栽培水平

现阶段,一些农民在种植时,依旧运用传统的栽培技术与方法,如若作物的产量较低,也没有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由于农民的专业水平较低,并未掌握现代化的栽培技术,这会为种植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为了实现作物的高产,提高作物的质量,就要第一时间解决其中的问题,有关部门要通过培训和建立示范田等方式,强化农民的意识,在一段时间内,要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栽培技术,运用技术来研究作物栽培全过程的状态。

3.5 研究玉米栽培增产增密技术

玉米栽培的关键在于培育品种,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核心,同样地随着农业化的高度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类似郑单958、阳光98这样的耐密植品种培育出来,可以肯定的是,针对当前我国玉米栽培密度偏低的现状,玉米育种的大方向无疑是耐密品种的培育,但并不是说完全否定稀植品种,适当宽窄搭配种植,能够有效实现玉米栽培增产的最大化。除了品种之外,农户还需要注重日常的虫害防治和人工辅助授粉,通过定期的喷药作业来达到及时预防虫害,病虫害防治是栽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作物生长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要运用有效措施,消灭害虫,比如,在晚秋,要喷洒一些农药,消灭玉米螟虫。同时,还可通过培育虫害克星的方式,消除病虫,做好预防工作,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开花前,可隔行去雄,苞叶过长的可剪去顶端3~7cm,使花丝早出,增加授粉机会。结合我国劳作型农业向机械化农业发展的趋势,我国的玉米增密增产增效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就当下如何做到增密增产,还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

3.6 参照气候条件差异

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不光有种子和吸收光合作用的能力,还包括生长过程中的温度和环境等。一般条件下,在降雨量较多的地区,要减小作物种植密度,如果降雨量较少,就要增加种植密度。

3.7 参照土壤的差异

在规划作物栽培密度的过程中,要以本地的土壤为着手点,由于土壤是保证玉米健康生长关键因素。如果栽培基地的土壤质量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就可以增加栽培密度,如果肥力不足,就要减小栽培密度。所以,农民要在种植前重点研究土壤肥力,合理规划种植密度。

3.8 做好穗期和花期管理

3.8.1 穗期管理

在作物的生长中,穗期是作物生长较为旺盛的时期,穗期管理十分关键,工作人员要做好灌溉工作,在抽穗前灌溉效果最佳。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根系的呼吸能力,解决作物倒伏问题。

3.8.2 花期管理

做好花期管理工作能够保证玉米灌浆和授粉的质量,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可以解决玉米的早衰问题。实际方法:利用补水的方法调节土壤状况。如若降水量过多,就要马上做好排水工作,从而可以缓解作物的生长压力。同时,还要对其进行补肥,能够适当改善作物的生长情况,解决茎叶枯萎的问题。

4 结语

玉米作为我国粮食储备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对我国粮食产业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本文结合不同的栽培密度玉米质量和产量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对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和分析。可以知道,玉米的栽培密度无论是太大或者是太小,皆不利于玉米的成长,且栽培密度的大小对玉米的质量和产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玉米良好的成长以及高产除了受栽培密度影响外,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玉米的良好生长以及高产,还应该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猜你喜欢
作物密度植株
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专题性作物博物馆的兴起与发展
大尺寸高相对密度钨管的制备
准确辨识辣椒植株徒长及徒长的防控措施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哈密葡萄黄化病的发生情况及补救措施
流翔高钙作物叶片管理技术
“密度”练习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