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 张嘉瑶
我家里是开旅馆的,开发票是常事。
看着打印机慢吞吞地吐出一张又一张税务发票,我深吸一口上面的油墨香,感慨它伴随我成长的日子。
虽然我每天都能看到、听到、感受到税的存在,但我只知道人要交税,为什么要交税对我来说仍然很模糊,就像远处高楼上传来的缥缈的歌声。
直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切有关税的模糊感受都有了清晰的认知,沉沉地落到了我的心里。
在武汉,十天时间里,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相继拔地而起。我望着直播里忙碌的工人、不停运转的机器,不由得问父母:“这么大的工程资金从哪里来的?”
“国家拨款呀,这里面也有咱们家的一份呢!”
“我有点不明白。”
“税收啊,这钱可都是老百姓交的税!”
“税收,”我翻开《思想政治》课本,默念着这句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我突然想起那台打印机。疫情期间,我家旅馆暂停营业,因长时间不用,一层薄灰已覆盖在了打印机的表面,此时的它沉寂得像一块白色的石头。
可在我脑海里的那嗒嗒声仍挥之不去、不时响起。一张纸放入,一张纸吐出,像是个循环、无休无止。我看到一双双手拿走了这些纸,这手是我、是父母、是邻居、是你、是整个社会的。打印机是一个枢纽,将所有人的责任与担当连接在了这一个小小的墨盒上,在白纸上展现。
施工现场直播的画面仍不停歇,巨型的建筑材料在我眼中成了一沓厚厚的发票纸,矗立的建筑旁有一行红字: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疫情渐渐得到控制,经济开始复苏,我家的旅馆又打开了大门,打印机也恢复工作了。
打印机嗒嗒的运转声音贯穿我的成长,它存在于过去,存在于现在,也将存在于未来。这税收与我在岁月里将继续相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