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扇子

2022-12-27 14:57:15袁文良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羽扇仪仗扇骨

□袁文良

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已逾三千年,并形成了独特的扇子文化。

远古时期,祖先们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撷取植物叶或禽羽简单加工,用来遮住太阳,并通过手摇而产生凉风,当时被称为“障日”,这便是扇子的初源。后来,据说舜为寻找贤才辅佐自己,亲自用羽和竹做扇赠给贤人,以示诚意,史上称其为“五明扇”。此扇流传下来各朝沿用,到魏晋之时竟成为皇帝的专用。殷周时期,出现了一种采用五光十色的野鸡尾羽做成的大扇,置上长柄,称为“翟扇”,也称为“羽扇”。这种“羽扇”显然不是用来祛暑取凉,而是作为显示皇帝权力的一种仪仗品,这种仪仗一直沿袭至清朝。

民间作为拂暑纳凉、驱虫赶蝇工具的扇子也在不断发展,到了汉代已十分普遍。民间最早的扇子是一种长方形的苇编物,《尔雅》中就记载道:“以木曰扉,以苇曰扇。”到了汉代,除传统的苇草面料的扇子外,还出现了轻巧简便的竹扇,王宫贵族中间则出现了一种“合欢扇”,又名“纨扇”“宫扇”“团扇”“平扇”。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除原有的宫扇和羽扇外,还出现了纸质折扇,制作也越来越精良考究。扇骨一般采用竹制,贵重的则采用象牙、玳瑁、檀香等名贵材料制成,有的还请能工巧匠在扇骨的面上精雕细刻,成为一件珍贵艺术品。

自北宋时起,随着折扇在民间的普及流行,其制作便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以杭扇、苏扇最为著名。杭扇与杭州的龙井茶、丝绸并称“杭城三绝”,素有“苏杭雅扇”之称。而论及折扇之雅,便不得不提及文人雅士在折扇上所作诗词绘画,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三国时期。据唐人张彦元《历代名画记》记载,主簿杨修为曹操画扇,不小心掉了一个墨点,他就顺势画成了一只青蝇。自此,在扇子上题诗作画开始流行,并且在以后诸多朝代盛行不衰,扇子精湛的工艺和传统书法诗词绘画完美结合,两者相得益彰,令人爱不释手。

逐渐地,中国折扇开始走向世界。清朝乾隆时期,广州的商人曾专门生产适应欧洲贵妇趣味爱好的象牙折扇,折扇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家家备有电扇或空调,手摇的各种扇子大多已经“下岗”,变成一种艺术品,成为爱好者们集藏的一大门类。

猜你喜欢
羽扇仪仗扇骨
咏梨花
三河羽扇
诸葛羽扇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06-11 05:42:26
拉卜楞寺“道得尔”仪仗音乐的历史梳理①
朝鲜时代卤簿制度与仪仗军服饰
编辑部的故事
此去不经年,后会终有期
摺扇收藏成新寵 亦賞玩亦升值
台商(2014年10期)2015-02-10 00:51:39
仪仗女兵
折扇收藏:扇骨渐成市场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