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伦
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镇域是关键发力点,也是强帮扶、抓发展、促振兴的基本单元。镇域经济发展壮大了,乡村振兴的基础就更坚实,内生动力就更强劲。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关键是要迈好壮大镇域经济这一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关键是要率先抓好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重庆市委、市政府正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帮扶新布局,确定了城口县咸宜镇、梁平区铁门乡等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通过延续并创新集团化对口帮扶模式,以求集中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探索积累一批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镇域帮扶新经验。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新形势下,厘清有关帮扶机制的新内涵及其转化路径,对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乡村振兴帮扶总体成效意义重大。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帮扶机制在有效衔接过程中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帮扶对象由小变大。脱贫攻坚的帮扶对象精准到相对分离的户或人,而乡村振兴帮扶的对象主要转变为整体的镇乡,帮扶对象实现了从点状向面状、从个体到区域的转变。二是帮扶目标从算小账变成算大账。脱贫攻坚帮扶更多是聚焦于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算的是家庭收入的小账,而乡村振兴帮扶则主要着力于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算的是促进重点产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做大镇域经济总量的大账。三是帮扶切口由满足小需求变成对接大发展。脱贫攻坚的核心是“两不愁三保障”,关键是确保贫困户个体或者家庭层面的小需求达标,乡村振兴帮扶则要努力改变交通不畅、物流成本高、产业不兴、人才支撑能力弱、农民技能水平低等镇域层面的诸多制约,系统支撑区域大发展。四是帮扶期限由中短期变成长周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关键标志,是党中央在特定历史节点确定的中短期任务,帮扶机制呈现出集中资源、短期攻坚、精准投入等特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一项长期战略,帮扶机制将更加注重长期性、平稳性和可持续性。总之,在从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过程中,理顺帮扶机制系统性变化中的大小特征和转化机理,对于优化政策扶持、精准项目策划、高效推进工作都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
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欠发达地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帮扶乡镇实际,加快探索帮扶机制“大小转化”的多种路径,多从小微处着眼发力,力争取得区域层面上的新业绩和大成效。
普通乡镇特别是生态地区和偏远山区的乡镇,可用于开发建设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关键设施或区域布局要尽可能实现小空间里集合多种功能。一是推动道口服务区丰富特色农产品展示销售功能,特别是高速路下道口服务区和重要干道交叉口服务片区,要加大本地农特产品推销展示力度,着力完善配套电商物流网点,做好道口经济文章,推动服务区向消费区转变。二是推动康养、休闲、民宿、餐饮等集聚区丰富文化体验功能,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嵌入,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元素打造,让外来游客或消费者体验到独特的乡村文化浸润,获得高质量游憩与高品质消费的愉悦。三是推动社区(村落)便民服务中心兼具公共公益和特定经营功能。既要提升基本的文化、卫生服务,又要提供技能培训、技术推广服务,还要整合物流配送、快递收发等适度有偿服务。
镇域产业布局尽管试图以“一镇一品”为基本导向力争实现规模化生产,但多数仍存在产量偏小、品质不高的问题,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要实现小产量大价值。一是要着力推动重点产业品种改良和品质提升,夯实产品质量基础,多在生产标准化建设上下功夫,一体化推动土壤土质、灌溉体系、质检溯源等建设优化,在“种植的端头”把好质量关。二是要推动产品从初级形态向精深加工提档升级,通过延伸加工链条、开发关联产品、促进关联消费等手段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加工的中段”有效提升产品价值。三是要深度挖掘培育特色品牌,持续释放品牌效应,积极申报“两品一标”,让地域特色农产品自带光环。改进产品包装,强化线下线上营销,把农特产品及手工艺品打造成带得走的礼品。积极推动和参与区域公共品牌共建。
对诸多乡镇而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产业振兴的关键举措,而交通不畅是制约旅游开发的最大短板。发展镇域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要有小线路导入旅游大流量的前瞻性布局。一是要全面融入区域性旅游开发格局,瞄准串联周边大景区,融入旅游大环线,加快打通景区与景区间的旅游断头路,做好旅游接待服务,完善旅游驿站功能,让周边游客有想来的强烈意愿和能来的畅通条件。二是要加强与区域性主干道的快速链接,有效导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干线道路的车流和人流,连接精品景区和乡镇消费集聚区的旅游干道要适当加宽拉直提档升级。三是要畅通镇域内部交通小循环,提高镇与村、村与村通畅通达水平,部分路段要充分预留错车道和车辆掉头空间,特色景点周边要合理配套微型停车场,全面提升游客通行与停车的便捷度。
镇域是实现小农生产者与大市场及社会化服务对接的关键一环,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多方面合作,尤其是在乡村振兴帮扶机制下,产业培育或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小合作要致力于构建多维度的大网络。一是要聚焦产业发展构建大网络,强化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开放意识,积极引进科技团队和先进技术提升产业,积极对接县城及周边区域市场需求推销产品,积极引进新品种并做好原种保护品质提升,充分调动企业、农民、帮扶集团成员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参与谋划产业发展。二是要聚焦引才引智构建大网络,加快培养引进产业带头人、兴农科技人等入乡创业,有效回引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兴业,着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农村电商人才等扎根基层的本土人才队伍,精准对接有效推动帮扶集团专业人才下乡服务。三是要聚焦高水平帮扶构建大网络,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帮扶集团成员单位的各自优势,在规划、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项目策划争取、建设推进中加大协调力度,在引进社会帮扶力量、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加大引导力度。
以镇域为基本单元实施乡村振兴帮扶,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人居环境等项目建设是帮扶的重要切入口,这些领域要同步解决好“有没有”和“好不好”的问题,项目小投入要体现民生大关怀。一是瞄准偏远山区基层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远的问题,建好乡镇卫生院,加快与县级医院探索共建紧密型“三通”医共体,充实配强医师力量,让群众看小病不出乡镇。二是瞄准“一老一小”抚养抚育关照难问题,在乡镇集中建好敬老院和托幼机构,加强本地闲置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就地培养照护照料人员。三是瞄准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师资不强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群众所盼的问题,要积极牵线与对口帮扶单位和帮扶地区的优质教育机构对接,通过共享网上资源、共建线上课堂等方式提高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