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娟,汤逸翔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洪凝畜牧兽医站,山东 日照 262300
羊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羊养殖的过程中,羊体表面出现创口时,容易受到破伤风梭菌感染,进而损害羊的神经。病羊会出现精神不振、肢体不灵活、吞咽困难、身体颤抖等临床症状,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手段,将会导致病羊流产或死亡。现阶段,为及时控制病症发生,养殖场不仅应严格按照羊群养殖免疫要求制定接种方案,全面贯彻科学饲养原则,完善疾病预防管理机制,还应合理运用中西药配合治疗,降低疾病影响,保证养殖产业的长效、稳定发展。
羊类破伤风病的病原为破伤风梭菌,该菌在自然界中极为常见,菌体细长,两端钝圆,正直或稍弯曲的大杆菌,多数菌株有鞭毛,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外都可以形成芽孢[1]。羊群对该种病菌的抵抗力较为低下,且破伤风梭菌可以长期在土壤中存活,需要高温煮沸1~3 h 才会失活,具有耐高温、潜伏时间长、分布广泛的特点。经过凝集试验可以将该种病症划分为10 种血清型,第V 型在我国羊类养殖领域影响最广。病菌会分泌2 种毒素,一种是破伤风痉挛毒素,会导致病羊出现肌肉痉挛、神经兴奋的情况;另一种是溶血素,会溶解患病机体的红细胞。
各年龄阶段的羊都有可能感染破伤风病,但产后母羊、羔羊的感染率最高。母羊感染多是由于生产环境、器具消毒不彻底或是助产手术不规范导致,羊群养殖过程中,个体出现外伤、羔羊断脐以及胃肠黏膜损伤等也是引发破伤风病的主要原因。羊的伤口封闭后非常容易感染破伤风,入侵伤口的细菌会大量繁殖,损害羊的神经系统[2]。该病症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区分,人畜均可能被感染,具有较强的散发性,猪群、牛群、鼠类等也会感染、传播该种病菌,但如果羊的体表无创伤,则不会被感染。
破伤风梭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当羊的体表出现刺伤、脐带伤、钉伤或者阉割伤等创口时,容易受病菌侵害,诱发破伤风疾病。通常情况下,创口深、创伤面大的创口、伤口存在异物的病羊菌体芽孢繁殖速度会加快,且有可能会分泌毒素,引发疾病的可能性较高。在规模化、集约化的养羊场中,为提升羊群养殖的效益,通常会选择圈舍饲养的模式,饲料与饮用水中的异物、圈舍栏杆与铁丝等都很容易导致羊出现意外创伤,分娩、阉割等手术流程管理不规范也容易引发破伤风疾病,造成病羊精神不振、开口困难,导致病羊体重下降、死亡。
羔羊患病后,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进食困难、难以开口、面部肌肉痉挛、眼睛眯缝、口角向外侧牵引等状况。观察刚出生羔羊的断脐创口位置,可能会出现伤处红肿、化脓情况。患病严重的羔羊,全身肌肉都会出现僵直的状况,且角弓向着反方向生长,瞬膜外露,口中会流出泡沫状分泌物,有时会伴有腹泻情况,容易受惊。患病羔羊在奔跑时也会突然无法控制四肢,经常摔倒,倒地后四肢维持奔跑状态,难以正常站立,在晚期体温会明显升高,最终死亡。
成年羊患病后,初期的症状表现不明显,可以正常进食、奔跑、反刍,因此难以第一时间发现,潜伏期较长。在患病中后期,病羊会突然出现全身肌肉僵硬、身体震颤、精神不济、角弓反张等状况,在走路时如同踩高跷,进食量下降,反刍减弱、停止,同时会出现瘤胃臌气,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最终会中毒而亡。当病羊受到刺激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全身肌肉痉挛、持续颤抖,养殖人员可以根据羊的临床状况与过往创伤史进行初步诊断。
当养殖人员根据初步观察诊断出病羊可能患有破伤风病时,应及时采集病羊创口的被感染组织进行实验室检验,确定病羊具体病情。当前,破伤风实验室疾病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养殖人员在进行染色镜检时,需要先在病羊创口感染的部位采集坏死细胞病料组织,然后在无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染色,将病料组织制成涂片,然后在高倍观测显微镜下观察。如果观测到病菌上生成芽孢,且仅在致病菌的一端处呈现,不存在荚膜,但是有很多鞭毛,呈鼓槌状,确定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则可以判断羊患有破伤风病[3]。
病料组织菌落的分离培养也是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在无菌环境中将病料接种在营养琼脂培养平板上,然后将其放置于温度恒定的培养箱中,培养48 h 以上,如果平板上出现中心密集、边缘疏松、大小在l mm、呈羽毛状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逐步迁移扩散的菌落,则可以初步判定为破伤风梭菌。下一步检测需要挑选菌落在血液琼脂平板以及疱肉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48 h 后,血液琼脂平板上接种培养的菌落出现溶血环且呈不规则状分布,则可以确定是检测病羊患有破伤风疾病;疱肉培养基中的溶液如果呈现混浊的状态且病料被消化,溶液变成灰黑色、出现大量气体、带有酸臭味,可以判断为病羊患有破伤风疾病。
破伤风梭菌的生物试验主要是利用菌落与其他化学物质的反应原料进行,该种病菌在添加糖类、醇类后进行发酵,可使明胶液化,能够生成硫化氢,吲哚试验呈阳性,硝酸盐还原反应呈阴性,对蛋白质也有微弱的消化作用。
养殖人员应在实际养殖管理工作中贯彻“预防为主、中西医综合治疗”的原则,在严格按照养殖科学要求进行羊群饲养工作的同时,对羊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动态、全面地观察,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控制破伤风疾病的发生与感染风险。
合理的免疫接种可以针对性地提升羊群对羊破伤风梭菌的免疫力,降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养羊场应按照地方羊类养殖的免疫管理要求,制定免疫流程,同时,规范各项分娩、阉割、断尾等手术的流程,降低羊群的患病风险。在免疫接种工作中,根据我国羊类养殖行业的免疫管理情况来看,大规模接种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采用药物注射的形式对易感羊群接种破伤风毒素。羊羔免疫接种最好是在母羊生产前进行;需要阉割的羊应在手术前1 个月注射免疫药物,尽量避免出现术后感染状况;如果羊体表存在创口,则需要使用消毒药物清洗伤口后注射抗菌药物,再进行免疫接种;状态不佳的羊群应在恢复健康后,进行疫苗补种。破伤风血清的注射量、注射形式等应根据羊群的生长体质、年龄段等条件确定,药量应控制在20 万~80 万单位,一般可以分3 个阶段注射,采用皮下注射、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的形式均可。为有效预防破伤风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养殖人员在进行阉割、分娩、断脐带、断尾等手术时,应按照手术要求做好消毒工作。在手术准备阶段,应检查羊的生长状况是否达到接受手术的标准,对需要使用的手术器具进行消毒,保证手术环境适宜,并确保手术步骤、方法、术后处理等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在饲养过程中,养殖人员应按照科学饲养原则,最大限度地控制养殖风险,保障羊类健康生长。在饲养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行方面:首先,应建立完善的检疫管理制度,对于引进的羊群,需要按照地方羊群养殖行业羊类引进管理规范采购,对采购的羊群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适当喂食一些疾病预防、降低应激反应的药物,确定羊群健康后再混养;其次,在日常养殖管理工作中,应定期对羊圈进行清理、消毒,及时处理羊群排泄物,在温度适宜的天气通风,降低羊圈中病菌的整体含量,同时,应尽量避免在环境较差的泥塘、沼泽、垃圾集中堆放处、石头较多、树杈较为尖锐等地方放牧;第三,在饲料与饮用水的管理方面,应保证水、饲料质量问题、没有较大的异物,适量补充营养物质,保证营养供应充足。除此之外,还应强化应急消毒管理,严格控制传染源。一旦养殖场内出现疑似患病情况,应第一时间对病羊进行隔离,对病羊圈舍进行全面消杀处理,及时清扫病羊所在羊舍的粪污,用10%漂白粉溶液对使用的饮水器、料槽等用具、周围环境和羊舍消毒处理,第一时间杜绝该病的传染源[4]。
在观测到羊群中有疑似患病羊时,应先进行体表检测,观察病羊是否有创口、伤口数量、深浅等情况。如果伤口已经出现感染情况,应及时进行消毒、防腐处理,伤口小但深的创伤需要扩创处理,排出脓液分泌物,同时使用消毒药水清洗。如有伤口较大,采取先缝合内层、后缝合外层的方法进行缝合,手术过程按照无菌操作,避免二次感染。为使手术创口尽快愈合,可以在术后创口周边注射青霉素,连续注射3 d,每天早晚注射2 次,使用医用纱布包扎伤口,保证创口位置干净。需要注意,夏季气温较高,病菌繁殖速度较快,在伤口包扎时应尽量宽松,纱布不要过厚,避免包扎过紧、不透风情况影响伤口愈合。而冬季应适量加厚纱布,保证患处温度利于伤口愈合,也可以选择采用其他保暖措施,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
1)早期治疗方案。经过养殖人员观察与实验室检验确诊后,需要为病羊提供清洁、安静、干燥的饲养环境,降低外界应激影响。在喂食方面,应保证饮用水清洁、饲料易消化。如果病羊存在便秘或臌气情况,可以在饮用水或饲料中添加镇静药物或盐类泻剂,情况严重的可以使用温水灌肠。病羊早期患病时,在对感染创口进行扩创、清理后,应使用双氧水、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创处理,然后在创口处涂抹碘酊,1 次/d,连续3~4 d,彻底清理杀菌。如果创口处的位置是由常规手术导致,在清除分泌物、坏死成分、创口异物后,需要注射大剂量的青霉素,按照每千克体重2.5 万~5 万单位青霉素或是每千克体重10 mg 链霉素的剂量注射,2 次/d,连续4~5 d。早期可以结合中药治疗,主要作用是祛风止痛,将乌蛇、金银花、防风、生黄芪、全蝎与蝉蜕、甘草等几十种药物按比例配置,添冷水煎0.5 h 左右,然后加入适量黄酒、白酒,每日灌服1 剂,连续3~5 d。
2)中后期治疗方案。在羊患病的中后期,采用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针对患病羊全身肌肉痉挛状况,使用药物缓解病毒。在使用西药时,为了缩短治疗周期,可以选择药物直接注射的方式,使用稀释为4%比例的乌洛托品静脉注射,一次用量为5~10 mL。然后,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5 万~10 万单位的破伤风毒素,2 种药物交替,提高治疗病毒感染的效果。针对病羊全身肌肉痉挛的状况,可以按照病羊的体重,注射氯丙嗪0.002 mg/kg 或直接注射100 mL 稀释为25%比例的硫酸镁溶液,同时搭配100 mL 稀释为5%比例碳酸氢钠,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如果病羊表现症状为牙关紧闭,可以使用2%的普鲁卡因,每次注射5 mL;比例为0.1%的肾上腺素,每次注射0.2~0.5 mL,2 种药物混合溶解后在咬肌两侧进行肌肉注射。如果病羊的患病表现为采食困难,养殖人员应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及时补充盐分与糖分。中后期病羊还需配合中药千金散治疗,主要作用是祛风镇惊。将天麻、乌蛇、蔓荆子、独活、防风、藿香、川芎等药物加水煎服,连续用药3~5 d,再结合针刺穴位:颈脉、风门、伏兔、百会、开关[5]。
由于患有破伤风疾病的病羊整体进食量下降、抵抗力降低,需要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案,保证治疗效果。病羊应激反应较为激烈,在隔离观察与治疗阶段,需要保证整体环境肃静、黑暗,病羊不会因为挣扎、乱动影响伤口愈合,同时,安静的环境下病羊容易进入睡眠状态,可以有效缓解病情。部分药物需要掺入饲料、饮用水中服用,养殖人员应将其掺入到易消化、清洁的米粥或饮用水中。如果病羊长时间处于俯卧状态,养殖人员应适当增加病羊身下草垫厚度,并定期翻动,避免病羊出现褥疮。对于病羊所处的羊圈,应使用消炎药物、生石灰消毒,做好病羊的治疗与护理工作,降低病羊的死亡率。如果病羊死亡,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破伤风疾病是羊群养殖常见的疾病,其病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环境中,当羊体表出现创口时,容易受病毒侵害,出现精神不振、肌肉痉挛等状况,具有人畜共患的特点,对羊类养殖产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威胁。在羊类饲养的过程中,为有效控制破伤风疾病的发生,需要养殖人员贯彻“预防为主、中西医综合防治”的原则,强化饲养管理,做好手术护理、创口应急处理等工作,及时采用手术、药物治疗手段,降低羊群患病可能,为羊类养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