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记忆

2022-12-26 23:53
青年文摘(彩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部手机书桌上考场

周欣怡

我从没有想到,健康宝第一次被赋黄码,会是在离高考还有两周的光景。记得前一天,我们才刚完成高三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考前就有同学传言本地出现疫情,因为最后一门考数学,我们还戏言最好考到一半宣布放假。对于连读了近一个月的高三生来说,快乐无外乎是空调、大床和假期,至于疫情的严重后果,彼时的我们无力也无暇去想。

疫情纷纷扰扰,可生活、考试还要继续。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慌的,是有一天下课后,班主任告诉我们,今天开始封校。那天天黑得很早,学校里的指引灯却亮得吓人,一边要把高一高二的同学疏散回家,另一边还要安置好住校的高三同学。学校的护栏边,到处都是殷殷叮咛的家长。那天,我躺在学校的硬板床上,本想再回忆一遍早已烂熟于心的古文,却发觉自己头脑一片空白。

所有的老师都想装作若无其事,可安慰的语句更渲染出一种莫名紧张的情绪。那一天,语文课上分析阅读,讲的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那时,我仿佛突然和这些文字有了共鸣。疫情之下,我无比渴望正常的校园生活。

吴奕锦

自制贴纸球——这是提起高考我最先回想起的东西。高考前忙于学业,我几乎暂停了所有的娱乐活动,但有收集癖好的我仍会在晚自习后到学校后门旁的小店里买各种过时的、幼稚的贴纸——百变小樱、迪迦奥特曼……我给自己定下了计划,以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分类,开始高考倒计时的策略性刷题,每完成一套试卷,便撕下一个小贴纸粘在书桌上,等一版贴纸全部撕下后,就将剩余的边角料揉成团。就这样,一个一个,一团一团,书桌上的贴纸越来越多,用贴纸边缘合成的球也越来越大。其实一版的贴纸大多只有6条窄窄的边缘,但到高考的前一天,这些边缘已经逐渐汇集成拳头大小的球了。

于是,我在高考前的那个晚上对自己说:自信地上考场吧!努力和收获必定是正相关的。现在看,贴纸球或许不够好看,也有些幼稚,但我仍将它摆在书柜的最显眼处,借此不断提示自己:时间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苑景

我經历过两次高考。

人们好像更容易记住疼痛,所以至今还印在脑海里的是考完最后一门生物后,我一个人坐在公交车站时万念俱灰、抹掉眼眶中氤氲的泪水的画面。

再考一年的压力,考场外父母准备好的喷香的饭菜,一遍又一遍播报着考试秩序的语音……考场上,监考老师频繁走动发出的声音成为压垮我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坐在公交车上望着倒退的人潮,我的青春就像一部黑白电影,就此落幕了。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拥挤的车流,定格成我记忆里独一无二的经典时分。

幸运的是,最终我的成绩足以弥补曾经的遗憾,也感谢为高考掉的每一滴眼泪,让现在的我知道时刻要有咬紧牙关向前冲的勇气。

马兆坤

高考已是多年前了,很多关于高考的事早已淡忘,但刻在脑子里的画面有三个:故乡的铁路、满头大汗的母亲和一部手机。

我生在农村,平时寄宿在学校,每周乘坐绿皮火车回一次家。当时手机在同学们之间逐渐开始流行起来,出于自尊心的原因,我也想考前把家里的手机带去学校。

母亲本不允许,她让我专心参加考试。出发那天的下午,我是赌气的,临走时妈妈对我说:“别想太多,专心考试。”我没回头也没应答,背起书包就走了。到了车站,突然听到妈妈在喊我,只见她晃着家里的那部手机,气喘吁吁地对我说:“手机!”

六月,下午五点的太阳照在她满是汗水的脸上,她不想自己的儿子因为没带手机影响心情。我接过手机愧疚地说:“妈,我其实不带手机也没事的。”

“带上吧,小心别丢了。”

车到了。我转身上车,想着妈妈为了赶时间在枕木石子上尽力奔跑的样子,我流泪了。这部手机家里早已淘汰不用,但我至今还一直保留着。

猜你喜欢
部手机书桌上考场
要每两年换部手机吗?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西湖捞哥”6天捞20多部手机
幸运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发现
制作顽皮猪
制作顽皮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