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荡漾,一根长竹之上,一位95后姑娘或穿着洁白的芭蕾舞服翩翩起舞,或头挽发髻、身披汉服挥舞双袖。她身姿轻盈,宛如画中人。
这些视频“火”到国外后,不少外国网友留言感叹:“这是哪一门中国功夫?”“像是下凡的仙女!”“这真的是物理层面能做到的事情吗?”
这门绝技叫独竹漂,而视频中的姑娘就是独竹漂非遗传承人杨柳。
因为优美的画面和高难度的表演,杨柳在短视频平台吸了100多万“粉”,获得上百万的点赞。
杨柳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从小就了解独竹漂的历史。起初,朝廷派采木官到赤水、习水一带采办楠木。“往回运楠木时,山路崎岖,过程特别艰辛,所以人们就通过水运的形式,把木头扎成木筏来运输。”
在运输途中,人们逐渐习惯站在其中一根木頭上撑竿。有时遇到木筏散开,人不会失重落水,还可以踩着这根木头追回被冲走的木头,慢慢地就掌握了独木漂这一技巧,后来木头换成了竹子。
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长大,杨柳5岁时就开始学习游泳。因为奶奶是遵义市独竹漂协会会员,耳濡目染下,她渐渐对这项运动产生了好奇。在奶奶的鼓励下,杨柳开始练习独竹漂的基础技能——在竹竿上保持平衡。
彼时,杨柳身材瘦小,压不住竹子,想在水中保持平衡十分困难,为此吃了不少苦。为了能掌握平衡,她一次次爬上竹竿,再一次次落水。因为掉落的时候经常会碰到竹竿,她的腿上时不时淤青,家里备了不少治疗跌打损伤的药。
到了10岁那年,杨柳已经能熟练地在水中驾驭竹子,并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当我第一次稳稳地站在上面,又成功划了一段距离时,那种感觉很奇妙。”
杨柳从小对舞蹈充满兴趣,报课外班学习了多年,掌握了民族舞、古典舞等。“因为我从小身材娇小,和舞蹈班上的同学相比,先天条件的差距比较大。”
每次集体演出时,杨柳都无法上台,只能在一旁放音乐,内心非常失落。每当这时,奶奶都会安慰鼓励她,希望她坚持下去。
2009年,12岁的杨柳获得了一个在游乐园表演独竹漂的机会。因为表现出色,她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欢呼和掌声,重拾自信,“那个时候,我觉得独竹漂就是我的舞台。”
奶奶深知杨柳对舞蹈的热爱,提议将跳舞与独竹漂结合起来:“放开胆子试试,能不能把舞蹈基本功用到独竹漂上?”
杨柳立即意识到,传统独竹漂可能会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舞蹈的融入恰好能够为其注入新鲜感,于是开始尝试加入舞蹈动作,比如一字马、后踢腿等。
“边跳舞边在竹子上保持平衡需要不断地练习伸腿、前进、扭腰、一字马等动作,每个动作至少要练习300遍。”杨柳的技巧就是不停地练习,不断适应,直到做得完美。在完全熟练后,她开始展示融合了舞蹈的独竹漂。
作为非遗传承人,杨柳希望未来有更多突破和创新。“我想在自己的作品里多下一些功夫。中国还有很多非遗文化,比如戏曲等,都可以与独竹漂融会贯通,让更多人知道,原来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也能这么有趣、好看和神奇。”(文/王宁,摘自环球人物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