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杂粮“特优牌” 创出产业大天地

2022-12-26 01:13王小静隋萌
科学导报 2022年82期
关键词:杂粮大麦谷子

王小静 隋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提高杂粮科学的研究水平,促进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12月10日,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山西省杂粮学会、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协办的主题为“打响杂粮‘特优牌’创出产业大天地”的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线上举办。线上活动中,各位专家聚焦各类杂粮发展方向,提升公众对杂粮营养管理意识性和实操性,进一步普及公民杂粮营养健康理念,引领居民驶入健康生活“快车道”。

刁现民: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谷子、高粱等杂粮作物是我国传统的粮饲兼用作物,具有抗旱耐瘠薄、营养丰富、保健功能突出等特点,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在旱作生态农业、食物多样性和“健康中国”工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眼下,原粮消费仍然是主导,但随着新育优质品种的推广、种植方式的变革和机械化率的提升,谷子和高粱等杂粮产业优势区正在逐渐形成。

对杂粮作物来说,优质先于高产,商品品质永远是第一位,种子是提升品质的关键。近10年来,我国科研机构及公司育种正在快速发展,这些产业技术体系育成的种子品种优质、高产、适合轻简化收获,在生产上,传统优质品种正在被新育成的优质品种所取代。不久的将来,随着不断深入地开展原始创新的研究,在关键技术环节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一定能够推动谷子种业继续做大做强,实现产业水平和能力的快速提升。

杂粮产业想要得到更长远的发展,除了强调品质,还应加强种植大户、合作社、杂粮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同时,重视在优势产区加强品牌建设,促进优势产区向产业区的发展。

杂粮必须要走品牌产业化的路子。如果杂粮没有品牌,就没有产业,没有产业就会退出商品化社会。实际上,杂粮品牌产业化要比水稻、小麦、玉米这种大作物更容易走。因为杂粮是有地方性、有特色的品种,注定了它会和一些特殊的环境相关联,再加上当地的一些地域文化,所以只需要将杂粮和产地的地理环境和当地的人文结合,走品牌化的路子并不难。

在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的产业技术研发,以及地域文化的品牌效应之下,以谷子高粱为代表的杂粮产业将迎来新机遇,为人们的膳食健康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大麦是世界四大作物之一,具有万年以上的栽培历史,也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兼啤用、饲用、食用和药用价值,具有较强的抗旱、耐低温和耐盐碱能力,与同生长季其他作物相比,抗逆性强,易于栽培管理。世界大麦年总产量约为1.4亿~1.5亿吨,年贸易量为2500万~2900万吨,我国大麦常年播种面积近1500万亩,产量约为400万吨。由于我国啤酒消费巨大、畜牧业的发展、国内肉蛋奶消费需求的增加,对大麦的需求缺口非常大,而我国的大麦自给率低于20%,进口量常年居高不下,形势严峻。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引领大麦育种创新是目前的重要任务。

大麦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最早的大麦遗存发现于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距今约5200年。在全球收集保存2万份以上大麦种质资源的国家和国际机构中,我国位居第六。在我国收集编目保存大麦中,国外资源占43.5%,具有极高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价值。我国大麦经历了农民自留育种-系统选育-杂交育种起步发展-多元化发展-提高发展-现代化育种六个阶段的发展,已形成成熟的育种体系。

作为一名种质资源工作者,除了做好基础性工作的传承外,还应加强种质资源鉴定快速发掘重要功能基因,包括:开展规模化基因型鉴定,全样本解析资源遗传本底,拓展育种遗传基础;开展育种重要目标性状精准鉴定与基因发掘,加快优异基因直接利用;构建和完善现代化遗传改良技术体系,加速育种进程。

为提高育种效率、缩短周期,可通过建立与育种团队联合的鉴定和创新协作体系,搭建基于种质资源大数据的全基因组选择种质创新体系,利用新型快速育种技术加快育种创新进程等方式,构建“种质-遗传信息-鉴定性状”大数据平台。

  邹剑秋: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研究员

高粱是世界上收获面积仅次于小麦、玉米、水稻和大麦的第五大谷类作物。高粱高产、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用途广泛,可食用、饲用、帚用、酿酒、酿醋、生产酒精等,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目前国产高粱主要用于酿造,其次是食用、饲用、帚用。非洲及印度高粱主要用于食用,美洲、欧洲、大洋洲高粱主要用于饲用。

1956年、1978年、1979~1984年,我国进行了3次大规模、有計划、有目的的高粱品种征集工作,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开展了地方品种的整理、鉴定、保存。在抗病虫鉴定方面,筛选出莲塘矮、东山红、Tx622A等抗丝黑穗病的资源,以及亨加利等兼抗丝黑穗病、 散黑穗病、坚黑穗病资源,筛选出7511、TAM428等抗蚜性强的种质。在抗逆性研究方面,对耐旱性、耐瘠薄、耐盐碱、耐低温等性状进行了鉴定,筛选出一批在边境条件下,生育较正常,能获得一定产量的种质。在品质鉴定方面,筛选出11份蛋白质含量10%、赖氨酸含量占蛋白含量3.00%以上的材料。

近十年来高粱品种改良进展,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淀粉含量和结构优化进步显著,满足酿酒产业需求;加强籽粒饲料品种选育,抵御进口高粱冲击;创新甜高粱、草高粱品种选育技术,解决能源和饲草高粱产业瓶颈问题;开展高粱抗旱、耐瘠薄、耐盐资源鉴定,为发掘高粱优势奠定种质基础;创制一批双抗和多抗高粱育种资料,为提高新品种抗性提供了物质基础;适于机械化作业高粱资源创新和杂交种选育取得突破,促进高粱生产方式变革。

目前,我国高粱品种改良的主攻方向为:对高粱种质资源进行深入鉴定,加强基础性研究,提升资源创新力度,选育优质专用品种,矮秆适宜机械化与高产紧密结合选育抗除草剂品种,在提高品种抗逆性上狠下功夫。

原向阳: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山西省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从全国来看,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其中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90%和84%,小麦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是山西省谷子的全程机械化率才30%多一点,与主粮差距较大。具体来说,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1年12月,全省谷子机械化种植面积270.33万亩,机耕面积226.74万亩,机耕水平达到83.88%;机播面积208.27万亩,机播水平达到77.04%;机收面积105.68万亩,机收水平达到39.09%;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82.67万亩,全程机械化率达到30.58%;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39%。

山西省作物的机械化在区域、作物种类和管理环节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大。从区域上看,平原地区机械化发展较快,丘陵山区发展较慢。从作物种类看,主粮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谷子等杂粮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从谷子品种上看,杂交谷品种的机械化率高于常规品种。从管理环节上看,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率最低。

推进全省杂粮机械化和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制约因素需要攻克。一是机械化抗旱精量播种机械和技术研发亟待加强;二是机械化收获机械和技术研发亟待加强;三是相关机械的关键零部件质量和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和适应性亟待提升,部分领域或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依然明顯;四是不同生态区域、地形地块的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模式还不成熟;五是农机农艺农田协同配套亟待加强;六是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有不足。所以,提高全省谷子的产业化、机械化水平,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杂粮大麦谷子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我的大麦哥哥
打谷子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细粮VS杂粮
大麦若叶青汁
杂粮小镇之歌
谷子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