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利利,王倩倩,宋晓卉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肥 230012)
B公司是半导体显示领域龙头企业,不断强化其行业领先地位,巩固其发展优势,B公司所依靠的正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B公司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其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那如何孵化出引领市场的前沿技术,且确保其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是B公司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确保技术领先性也是不断鞭策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和升级,才能确保B公司产品竞争力领先,成为最具竞争力产线。为成为最具竞争力的α-si产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解决和改善以往技术开发独木难支的各种问题,为此B公司建立了技术创新铁三角机制。聚焦未来1~3年可商业化的技术,根据市场调研和集团战略,挖掘适合B公司产线的技术和产品技术创新,孵化出新技术,提升商品化率。
技术信息的收集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技术信息的收集决定了公司技术开发的发展方向。B公司对于技术信息的收集往往依靠领导个人经验,技术信息收集线索单一。缺少多维度的信息收集,特别是针对前瞻性技术及应用场景创新涉猎较少,这样导致很多技术开发没有市场前景和客户需求,开发完成就束之高阁了。
相对于被动地从客户那里接受技术需求,研发人员需主动走出去,主动了解市场行情,进行自主技术路线规划,倒推客户产品升级的新路线。通过创新显示展会的参观学习、行业咨询公司的情报获取,以及企划部门及研究所等部门的频繁互动,搜集市场需求及动向信息,了解行业水平,整理创新产品规格需求及新技术方向。
有市场前景的技术开发才是有意义的技术开发。B公司的技术研发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商机洞察,缺少商机论证环节。B公司缺少对新技术开发完成,市场或客户接受程度的分析,缺少对市场占有率/新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的提升贡献分析。技术研发仅仅为与单一客户交流的信息,缺少横向拉通,对于技术前景以及市场的判断也是基于组织的技术工艺路线图。研发组织无法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商机洞察,技术研发缺少商机论证。
技术开发项目立项前的论证仅仅为研发部门一个部门参与,制造工厂及市场企划等部门的参与度低。项目立项前只进行了设计和工艺可行性的研判,缺少对于技术价值和产品收益的测算;工厂参与度低,工程对应能力评估不充分;市场企划部门没有参与进技术论证,缺少商品化计划,技术项目的论证不充分、不全面。
B公司技术开发项目仅仅凭借技术开发项目经理单打独斗,技术项目推动力不足,其他组织重视程度不足,参与度低,导致项目进展缓慢。主要体现在:①项目立项时缺少高层授权;②项目启动时没有广泛邀请相关方参与;③项目推动时缺少平台的助力和各组织领导的关注。
针对上述的技术项目存在的问题,有以下改进方向。
针对技术项目线索单一的问题,多渠道进行信息收集。通过创新显示展会的参观学习、行业咨询公司的情报获取,以及市场企划部门及研究所等部门的频繁互动,搜集市场需求及动向信息,了解行业水平,整理创新产品规格需求及新技术方向;与主流客户拜访交流、SID/IMID/FPD/IDW等行业展会参加、IDC/AVC/Futuresource/IHS等行业咨询公司互动SID/高校论文阅读和筛选,寻找新的技术课题;对竞争社旗舰产品进行拆解分析,寻找其中可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基于以上方式,以半导体显示为核心,融合智慧传感和智慧医疗,寻找创新型技术突破。
针对商机缺失的问题,通过SPM企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市场洞察,深入分析市场和客户,了解市场是否真正有需求,从市场趋势、市场空间、市场增长、竞争分析等方面,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深入剖析市场和客户需求。研发人员通过技术洞察等方式,研究技术变化背后深层次的未来发展趋势,即寻找技术与用户需求匹配点,洞察技术的前景和可行性,进行证伪和挖掘。针对线索进一步论证,SPM与开发协同作战,充分论证项目的技术价值和市场预期。
新技术前期的价值分析和市场前景评估,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论证新技术存在开发的价值,避免浪费人力和物力。各组织协同作战,充分论证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收益性,对于论证不足的问题,进行收益型测算的商业论证、设计方案的技术论证、验证量产性的工程论证。内部,结合公司战略规划,对厂内技术及设备能力进行反思,并通过与平台对标结果的频繁交流,不断厘清技术需求与技术现况,找出差距,进而衍生创造性张力,并制定和不断更新技术路线以消除差距;外部,结合市场需求,对标收集到的主流客户需求及厂内能力,找准发力方向。通过“铁三角”(SPM企划+开发+工厂)平台,对技术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商业论证、方案可行性评估、工厂对应能力等,确保技术方案的创新性、先进性和开发价值。
根据动态调整的技术路线规划,结合公司布局及产线特点,不断催生新的技术项目落地,为创新转型铺平道路,并通过头脑风暴敲定终版。通过内部研讨,进行自主技术能力提升,引导客户产品升级。
对于技术推进乏力的问题,邀请各组织成员成立技术战略委员会,通过月度例会推进的方式进行验证和企划。建立一个完善的创新制度,确保新项目持续输出,聚焦未来1~3年可商业化的技术,创新组织包括企划(SPM)、开发、工厂等组织,平台化运营,制定公司新技术开发项目。技术战略委员会的运营需要全公司各个组织的配合,企划(SPM)、开发、工厂3个组织紧密协作,旨在改善以往技术开发独木难支的各种问题,提升商品化效率。通过技术战略委员会,根据市场调研和集团战略,挖掘适合公司产线的技术和产品。
此外,项目立项仪式:项目组铁三角与总经理签订项目责任书,明确项目目标(技术价值、项目日程、商业价值),同时宣布项目正式启动。
通过定期例会协调资源推动项目进展,同时针对项目进行阶段性考核;技术验证和商品化同步进行,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创造收益;充分利用技术战略委员会平台协调资源解决重点问题,确保项目进展。
技术战略委员会的运营需要全公司各个组织的配合,特别是SPM(项目管理办公室)、开发、工厂3个组织需要紧密协作。由此,铁三角项目机制应运而生,旨在改善以往技术开发独木难支的各种问题,提升商品化效率。
建立铁三角机制平台,即SPM企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开发和工厂三部门组成像铁三角一样稳定的平台,SPM企划负责信息收集、商业论证和技术推广,开发负责技术方案选择和实施,工厂负责工程实施,3个组织紧密协作,提升技术开发效率。定期召开铁三角会议,各工厂总监参与,集体梳理项目中问题点和需协助事项,极力推动项目快速前进。针对各阶段重难点问题,科长、部长及总监集体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寻找验证方案,对项目具有重大意义。铁三角的运营模式,将开发部门前置,同企划一同参与技术推广,有效提升推广的专业性和时效性,让开发部门更加贴近客户,及时掌握客户的心理和需求,开发出更加适合客户的技术和产品。第一期铁三角项目已顺利完成产品化,通过与客户交流、展会展示、与当地政府合作,均取得不错效果,成功占领市场和引领行业。
铁三角机制不仅持续创造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点,提升公司的组织协同效率和创新氛围,持续积累特定技术领域的智力资本,也大大提升了公司新技术研发的速度及商品化率的提升,确保B3新技术的先进性。
开发部门确保技术可实现,负责技术方案的选择和技术方案的实现。针对技术指标制定实现方案并主导样品验证,针对验证问题点进行分析和解决,SPM企划部门确保技术有需求,负责市场洞察、商业论证及技术推广等工作。项目验证过程中与BU持续推动商品化立项,同时协调其他资源支援项目组,工厂部门确保技术可量产,负责工程对应、产线升级和量产确保,确保技术可量产。
在项目立项阶段,项目组铁三角与总经理签订项目责任书,明确项目目标(技术价值、项目日程、商业价值),同时宣布项目正式启动。技术战略委员会:通过定期例会协调资源推动项目进展,同时针对项目进行阶段性考核。技术验证和商品化同步进行,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创造收益;充分利用技术战略委员会平台协调资源解决重点问题,确保项目进展。
项目成员的绩效考核为矩阵式考核,项目组成员除了受到上级绩效考核,还将由项目经理考核后给出考核建议,其中绩效考核流程为上级考核、上上级定等。项目考核流程为先进行项目定等,再进行项目成员的项目考核,具体如下:由技术战略委员会进行项目定等,根据项目定等,由项目经理对成员在项目中表现定等,按下列规则,得出项目成员的项目绩效等级,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成员的项目绩效等级
其中:S比例≤10%,A比例≤40%,B比例≤45%,C比例≥5%,D比例不限。
此外,建立阶段性激励机制,项目考核分阶段进行,Demo首样产出激励20%,技术验证完成激励40%,商品化立项激励20%,量产3个月激励20%,如表2所示。
表2 阶段性激励机制
铁三角机制提升了公司的组织协同效率和创新氛围,确保B公司新技术的先进性。其运营成果概括起来有以下4个方面:①正确的立项方向。B公司从之前的有什么做什么转变为市场要什么做什么。②更多部门参与且职责明确。由开发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企划、SPM和工厂铁三角联合,SPM充分协调工厂和市场等相关组织资源,确保新技术商品化进程,工程部门全程参与,确保新技术量产性。③提升新技术商品化时效性。建立项目推广机制,SPM牵引,铁三角联合参与技术企划与推广,加强工厂与客户的粘度,提升新技术商品化时效性。④激发了项目活力。建立项目考核与激励制度,由原先的开发组织少量激励到扩大范围内激励,提升激励额度,针对核心人员重点激励。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对于B公司领先技术,需继续保持领先,并继续进行产品和技术迭代,扩大优势;对于处于劣势技术规格,进行设计优化、工艺能力提升、品质风险管控,提升产品和技术规格,实现反超,确保技术持续领先。目前铁三角机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在运营中的问题点还未完全暴露,铁三角机制还需持续优化,以确保公司新技术孵化的领先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