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在光电中飞翔

2022-12-26 10:26文_刘图_张
河南电力 2022年12期
关键词:特高压中国式变电站

文_刘 静 图_张 伟

初冬的清晨,绿色麦田被淡淡的雾气氤氲着,青豫特高压线路从上空穿越而过,闪着银光向远方延伸,清洁能源在看不见的空间里流转,诉说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特征之一。

作为电力企业,充分利用清洁能源让群众用上清洁电优质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的责任。当我站在特高压豫南换流变电站里,看着那些电力设备时,思绪顿时翩然飞舞。

小时候,外婆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夜幕降临,左邻右舍聚集在一起看电视。美中不足的是,往往看到精彩部分,却不合时宜地停电了。性急的小伙伴会第一时间跑到电工家询问,当得知当晚不会来电时,只能带着失望和沮丧回家。那时,我的心头升起一个小小的梦想,如果有一天永远不停电,该有多好呀!

随着电网改造升级的实施,电压等级越来越高,供电可靠性全面提升,我所在的县城也从拥有110千伏线路和变电站,升级到220千伏、500千伏线路和变电站,电网的日益坚强让城市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4年,中国开始在特高压领域摸索,设想利用特高压传输让集中在西部的风能、太阳能通过西电东送进入东部经济发达地带,让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

2006年8月,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开建。特高压,一个新鲜的名词,跳进了我们的视线。从那时起,我的目光跟随电视、网络里的画面和语句移动,目光所至,皆是惊叹。巨无霸的特高压变压器、换流阀、长长的运输车、一座座高耸的铁塔、一条条粗壮的银线、数以万计的电网高空作业人员……繁忙、复杂、严谨、协作、艰苦、惊险,在一幅幅动态呈现的画面里,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这些词,它们重重地冲击着我的视觉,让我忍不住去思考这些画面背后的故事。

两年多的时间,施工人员接力完成了中国也是世界首条商业运行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山西、湖北由此牵手,实现了“煤从空中走,电从远方来”。当这条凝聚着无数人智慧和心血的线路正式投入运行时,我第一次深刻理解了中国速度、中国科技、中国智慧。

2017年4月,电网人独辟蹊径,采取在长江底部挖隧道,在隧道中敷设输电线路的办法,打通了一条长约5000米的苏通GIL综合管廊隧道,连通长江南北,为华东地区送上清洁电。

一条、两条、三条……施工人员在变,施工地点在变,唯有使用特高压清洁能源这个大方向不变,它以不变应万变,陆续在全国各地悄然落地。

让我近距离触摸到特高压,当属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它的终点站在我的家乡驻马店市上蔡县。工程建设期间,我曾在不同季节到过那里。置身于变电站里,听着全国各地不同的口音,看着大家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我能想到的只有壮观和奋斗。很多施工人员在青海省海南洲时就已参与此项工程,然后一路南下,辗转奔波,到达终点站,一年半载不回家是常态。他们见证了整个特高压工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谈起和特高压有关的话题,眼睛里全是光芒,语气中的骄傲和自豪怎么也掩不住。他们有一个朴素的共同心愿,早日完成工程,让更多的城市和居民用上清洁电,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

当青海的风点亮了河南的灯,青海和河南已经血脉相通,心脉相连。两年过去了,清洁电缓解了河南的供电压力,改变着生态环境,跟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

如今,中国大地上已经投运的特高压线路织成了一张前所未有的超级网络,清洁能源挥舞着隐形的翅膀,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赋能。

科技改变世界,光明争当先锋。从期盼有一天不再停电到坚强电网再到特高压清洁电,短短几十年间,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里乡下,电动车随处可见,新能源公交车代替了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也成为很多家庭的首选,新能源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我们惊喜地发现,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居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越来越强。生态文明,碧水蓝天,是期盼也是信心。未来,特高压将成为中国科技和中国式现代化一张闪亮的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一代代电网人,带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决心,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赓续相传,以清洁能源为媒介,以可持续发展为追求,把更多梦想照进现实,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猜你喜欢
特高压中国式变电站
新型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短路接地线的设计研究
中国式民主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失效绝缘子判断的仿真计算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
电解铝降压整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