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潘宇强
患者,男,10岁,身材偏胖,鼻梁较宽,睑裂较小,家长主诉孩子幼时曾多次注射免疫球蛋白,1年前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于是将其带到笔者所在的医院进行检查。
裸眼视力:
OD:0.2
OS:0.2
眼位:
HT:ortho;UCT:NM;ACT:外——中
眼轴曲率:
OD:23.57mm;FK:41.82;KS:46.04
OS:23.13mm;FK:42.94;KS:45.95
盐酸环喷托酯麻痹验光:
OD:-0.50DS/-3.50DC×5→0.3
OS:-0.25DS/-3.00DC×175→0.3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眼前节正常。用眼底镜检查眼底时,黄斑中心凹可反光点亮,但笔者发现周边疑似存在豹纹状眼底改变的情况,眼底照相如图1所示。
图1
豹纹状眼底通常是由高度近视或老年性相关眼底变性引起的,但患者均不符合任一条件,笔者在多次查阅书籍后,判断患者眼底应该是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先天性视网膜变性,随后进行了OCT的检查,结果如图2~4所示。
图2 OD
图3 OS
图4 双眼
通过OCT检查后,发现患者的黄斑区域形态尚可,右眼中心凹且厚度偏薄,但后续未做生理检查。
考虑到患者本身存在屈光性问题,笔者建议其戴镜做弱视训练,同时建议到医院眼底专科进行检查。面对此类病例,如果第一次检查没有发现眼底问题,只是当作普通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那么既可能耽误眼底病治疗,也可能存在长期弱视训练无效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向家长要解释到位,先进行验光配镜,再进行弱视训练,尽可能地提升矫正视力。在积极训练的同时,建议患者先到医院判断确诊视网膜变性的类型。
由于患者住在乡镇,不方便到院训练,笔者给患者的弱视训练方案是每天进行45分钟的家庭传统训练和电脑2D训练。训练结束后,以远眺的方式进行放松,1月后复诊观察效果。总体而言,对于验光检查后有疑问的弱视患者,应尽可能地找出弱视原因,并详细了解,避免延误其他眼部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