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居住设计美学思想

2022-12-26 18:43:41陈馨怡
中文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美学空间传统

陈馨怡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2.武汉港城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4)

传统居住建筑作为古代文明时代中史册记载上的文化承载物,在帮助人类维系源远流长文明的成效上,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作用。传统居住建筑设计作品更为生动和直观,向人们反映了当下建筑设计所处时代的审美精神和思想观念以及在后世中体现其美学价值。中国人在设计作品时对造物具有不同的美学思想,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和居住者(购买者)的美学生活理念以及价值观的体现。一个优秀的居住建筑设计作品需要具有实用功能,更多地涉及技术、实用、美学和其他方面,把实践和美观相结合。而设计作品是否兼备实用功能是理念上一般来说的设计作品和艺术展览界上艺术品的根本区别。新石器时期,人类发明了农业和畜牧业,那时的“设计”指的仅仅是制作或生产一件手工艺品的构想,而在技术上得以实现。而后到了工业时代,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艺劳动,在工业、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发生了重大时代变革,使得机器能够制造设计出功能性更强、造型性更美观、更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效益的方式。当今时代一个更好的环境,建筑和产品设计,甚至可以影响或折射到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和公众健康。设计美学思想中的“设计”二字,是作为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核心存在于此,成了时代中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我们需要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审美意识,让设计作品如影随形地伴随人们,从设计作品中体会它所传达的精神气韵乃至可以说是体会它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次笔者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浅谈传统居住设计美学思想,分别从天人合一的环境之美,和谐统一的建筑之美,时空一体的空间之美和书香雅致的陈设之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北京故宫传统建筑设计案例相结合,展开阐述笔者对设计美学的理解[1]。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主要历史建筑代表之一的是皇家宫殿设计和居住的皇家宫殿,曾名“紫荆城”。它坐落于北京地理位置中轴线的中心,而北京则是我国从古至今的首都根据地,由此可得知义故宫是我国首都北京城的中心建筑,在传统居住设计美学方面十分具有说服力。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同时也是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粹。北京紫禁城分别有四座城门——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绰约多姿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传说可见这其中的结构复杂。北京的紫禁城就像一座包罗万象的博物馆,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震撼和惊喜。在古代,古人秉承“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诞生恒星和资本规划对应的合法性和突出的帝国制度的优势。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琳琅满目。故宫前殿外形建筑宏伟壮丽,庭院视野开阔,寓意封建政权无出其右。太和殿坐落在故宫对角线的中心,四角各有十只吉祥瑞兽,它们代表着一国之君——皇帝的威严,威震天下。在北京紫禁城的建筑设计中,有十多种不同的设计形式,以琉璃瓦件为基础陈设装饰品。北京故宫经历了明朝、清朝、民国时期和现在所保存的现代状况来言,向社会传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愈发奠定了传统居住设计的美学思想。北京故宫在人类世界文化遗产的史册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文明辉煌、民族繁荣昌盛的主要特性。

在哲学中,中华文化和尊重与天然的亲和力,符合宇宙人类关系的影响。古代哲学思想秉承“天人合一”学说,其中包括人类自身的生理结构,人的生活习性,人的行为方式与自然相契合以及人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关系等。要想达到天人合一的环境之美就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将其运用到思想当中。比如西周诗经《大雅》中的第五篇《旱麓》所描绘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以及《论语》中的“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都蕴含着诗人的理性思想和道德内涵,反映出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传统居住设计美学理念,尤其重视思维重视整体,讲求辩证思维,追求理性与感性的融合,讲究形神兼备,情景契合,注重整体美的视觉效果乃至重视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接下来在此次课题研究中,笔者就从天人合一的环境之美,和谐统一的建筑之美,时空一体的空间之美和书香雅致的陈设之美等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对设计美学思想的理解。

一、天人合一的环境之美

在传统哲学思想里,自然充满了人格特征。换而言之,人们可以从自然中汲取对自我道德意志和人格力量的审美经验。儒家思想把自然美与人的精神和道德情操相结合,对我们的中国传统居住美学起到了至关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庄子老先生所追求的境界在现今的审美研究中就是人的情感的对象化和对象的情感化。于是自然美景成为避世之士的精神避难所,享受自然美景成了高雅的审美情趣,就好比无锡寄畅园设计中对自然环境和形态的模拟,还有扬州的片石山房等。中国士人的退隐情结和对隐居山林的生活向往,源远流长寄寓于中国文明的传统居住文化之中[2]。古人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即对天地自然饱含虔诚的敬畏和感恩,心存善念,善待万物,体现了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观照思索和深刻体验,使得后生在顺应自然中真正领悟和感受到美的意境。中华民族将“大德”表现为一种感恩型的自然崇拜观念,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后积淀升华为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城乡聚落的建设和创造规划设计,则表现出重视自然和顺应自然的倾向,持与自然亲和的态度,因地制宜,强调与自然融合协调的居住环境意识。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天人合一”理念,体现在我们传统居住环境的设计上就是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就好比运用唐代伟大现实主义文学诗人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揭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只有通过升华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到达更高的层级,我们才能看清事物的本体,也就是“高瞻远瞩”。

并且,我国传统风水学说的观点十分吻合传统居住环境景观所含的美学理念。在风水观念的影响下风水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分,传统的聚落布局和居住环境呈现出依山傍水,与山水相呼应的特点。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有限的建筑手段与无限的自然意趣相结合。古人理想的居住环境体现在“住”的形式上,最重要的就是古代的园林设计了。传统园林设计物化古代民居美学,美感甚至超过住宅的功能要求。传统的居住环境往往是建筑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整体环境,建筑因为结合了自然条件的空间布局,堪称绝妙的城市设计创造,体现了传统理想的居住美学观念。

二、和谐统一的建筑之美

传统居住设计思想经过上千年的发展确立了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特色,拥有了中式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思想,形成了东方文化所独有的美学原则。东方建筑以木结构为世界上独有的材质和构想,形成了建筑美学的独特模式,并由此构造出了与砖石建筑不同的东方建筑体系,展现了独特的历史特征和审美风格[3]。在东方以木建筑的角度从类型和布局方面来看,与东方人的价值观融入、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理念息息相关。传统建筑设计尤其注重对称与平衡,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建筑群体与个体之美。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建筑对中轴线的运用,轴对称的建筑形式会产生平衡和均匀的视觉冲击感,使其整体形式统一于构图。节奏和韵律是形成传统建筑美学特点的重要手法,节奏和韵律也是建筑视觉美感的重要语言。木架建筑结构极为清晰,作为东方传统建筑最重要的部件的斗拱,也是形成建筑美的重要元素。斗拱在结构技能和审美形象上取得了高度的和谐统一。斗拱对古代建筑具有荷载作用,被装载在与建筑体中的柱与梁之间,由从建筑体的地面托至上层构架处其传下来的荷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到了21世纪,斗拱便慢慢变为了建筑装饰品,成了彰显权贵和树立形象的标志,越高贵华丽的斗拱就越复杂和繁华。能够抗震也是斗拱的一大作用,能使房屋等建筑在地震时荷载度降低,利用斗拱均匀地托住,起到和谐统一的作用。传统居住设计建筑强调多设计因素的整体创造,以建筑空间为载体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并在其中实现个人诗意化的审美栖居。唐代诗人王维在诗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景看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优美,全诗旨在写静与和谐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可见诗人的禅心和禅趣[4]。描写了诗人内心的娴静,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传统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的哲学思想基础之上的,令建筑追求与自然和环境的协调,与此同时还追求建筑与建筑之间相互呼应,相互尊重,交相辉映的和谐关系。马克思有句名言是说:“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和谐之美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它的引人之处还在于其对人有着强烈的感召力让人们通过和谐之美的建筑产生共鸣。正是这种思想观念,培养了我们对优秀建筑设计的理解,丰富了我们的审美观念。

三、时空一体的空间之美

在建筑中,真正存在一定意义的是建筑空间,但建筑空间必须通过对建筑实体的构筑才能获得。作为生活的载体,建筑的内部空间不仅为各种生活方式的上演提供了展现的平台,还为我们的心理精神层面提供了审美享受。东方文化传统建筑形式尤为丰富,空间分割以“自由”为中心主题思想,根据周边的生态环境顺应自然,侧重于人所处在建筑中的空间感受。特别是,传统的园林建筑的空间中,它们关注的重点是注重人的审美享受和情操陶冶,以此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随着在空间中不同角度或方位的感官中体味到时间的过渡。建筑的内部空间侧重的是时间,而不局限于空间,这就是所谓的“时空一体”。

正如传统艺术表达方式——诗画,其充分展现了“时空一体”的观念,根据动力学,描绘出一望辽阔,掌握全图全景的规律,其所展现的空间意识特点是其中包含了音乐的节奏和和谐的境界。从众多诗画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其中的绘画内容是结合了时间和空间,体现了诗画派的宇宙感是被赋予了时间化的空间。在时空一体、情景交融、相互映衬的空间处理手法中,“窗”成了传承东方文化传统建筑空间意象产生的重要元素,“窗”看似只是一扇窗户,但它可以表现得形式极为丰富,设计师们可以通过窗花等各种浮雕和雕刻展示不同风格和意境的“窗”。在传统建筑设计中,窗更是被层出不穷的设计成为人们眼中不同的取景框。在空间内行走的人能够通过行进的画面获得在空间变换中的不同感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词《水调歌头》中曾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字面意思译为只求远方的亲属朋友们都平安喜乐,哪怕大家相隔很远很难见面,但只要我们在这同一枚月亮之下就如同我们正相聚在一起。苏轼围绕中秋明月展开了联想,通过写词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中,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以及苏轼超凡脱俗的心境。欲通过诗词打破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阻隔,在人间建立起美好的生活。

传统居住建筑注重建筑的群体组织,强调建筑时空一体,以群体性的和谐为目的。古典建筑追求的是虚实相生,时空一体,往复曲折的空间意象。传统的居住空间设计善于在复杂中寻求单纯,在不规则的空间中找到规则,同时在处理空间时重视空间各个部分的相关性和有机联系。传统建筑的空间设计是时空一体的,时间要素在创造空间美时被得以充分考虑,其中对意境美的独到见解以及设计师通过有限的空间对美感进行诠释,从而实现了对整体空间的展现,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时空一体的空间之美。

四、书香雅致的陈设之美

传统居住建筑的室内设计分为室内装修和室内陈设两部分。家具意味着在室内装饰的基础上,对家用器具和工艺艺术摆放品等进行功能和审美方面的综合规划和设计布置。陈设中最具有特色和意义的是对物件本身的寓意的运用,经常采用象征的手法和直观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意义和情感,起到了以物喻志和借物喻情的作用。东方文化建筑室内设计偏侧重于拥有文化内涵和寓意“祥瑞”的家具,突出反映居住者的审美和思想情感,以及生活的美德的培养。设计的最高境界是华丽后终归于平淡,超然于事物,超然于朴素的装饰状态,在雅致中体现不平凡与和谐统一的美。

猜你喜欢
美学空间传统
仝仺美学馆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纯白美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妆”饰美学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