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与实践研究

2022-12-26 13:37
关键词:工作者队伍文化

王 喆

(齐齐哈尔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1]深刻表明了网络工作的核心关键词是实效与创新。自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以来,网络文化建设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并日益影响着高校的教学与管理。网络文化工作指的是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的文化创新、文化舆论引领等具体实践,是高校整体教育及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在复杂社会思潮激荡下,高校积极回应时代诉求、应对网络安全危机的重要举措。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中,拥有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已经成为高校开展网络工作、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的必要条件。

一、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核心素养构成

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随之迅速兴起并壮大的网络文化正深层次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迫切要求高校建立起高质量的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并提升相关人员的网络文化工作核心素养。要求网络文化工作者应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既能做到理论扎实又能兼顾技术驾驭,并能够遵循网络文化的传播规律。

(一)政治立场坚定并熟悉网络文化环境

高校网络文化工作人员需具有正确且坚定的政治立场,思想政治素养要过硬,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忠诚、干净、担当为自我评价的标准。在思想和工作上,需始终保持同党中央的高度一致,主动肩负起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弘扬社会正气的责任,始终在网络文化工作中保持高度的意识形态敏感性,将网络文化工作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严谨对待。与此同时,高校网络文化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和熟悉当前网络文化环境,具有一定网络文化发展趋势前瞻性的预判能力。在网络文化的创新和舆论引领方面,要敢于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将网络文化工作置于整体的网络生态环境中去思考,真正做到一专多能。

(二)具备良好的理论能力与网络技术能力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中,“网络文化内容生产呈现出参与主体多样、技术与内容形式创新叠加、互动参与创造内容、生态化非线性传播等新特征。”[2]相较于传统的文化生产与传播概念而言,网络文化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引,在制度体系不健全、网络文化野蛮生长的背景下,网络文化的创新创造也更考验高校网络文化工作者的理论能力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因此,高校网络文化工作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发展成果的理解和吃透,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增强网络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网络文化工作者还需要熟练应用各类网络工具,具备利用网络技术推进高校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能力,做到理论过硬、技术在行。

(三)遵循网络文化的传播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事物变化的客观条件,表明了客观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始终处于一定的规律之中。而规律真实地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同样遵循着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网络文化实质上是现实的人实践活动的一种产物,贯穿于现实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之中”,[3]因此,高校网络文化工作者要想提升工作的实效,必须遵循网络文化的传播规律,需准确地把握网络语言特点,了解信息内容传播对象对网络文化的关注点和兴趣偏好。掌握网络文化传播的规律,并有能力在海量的网络碎片化信息中提取有效的文化资源,使高校网络文化创作和宣传更具内容的凝练性、故事性、内涵性和感染性。

二、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文化的裂变十分迅速,部分高校在网络文化工作方面反应不够及时,体现出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的思想引领不强,队伍管理机制不健全,网络文化工作者能力不足以及平台建设不力、工作方式方法简单机械等问题。

(一)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的思想引领不足

网络文化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中,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影响,通过网络文化触碰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常态。在复杂的社会思潮激荡下,多元价值观念激烈碰撞,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需肩负起思想引领的职责,为新时代大学生创建安全、绿色、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但从当前来看,部分高校对网络文化工作缺少重视,网络文化工作思想与迅速发展的网络文化动态不够匹配。很大一部分高校缺少网络文化工作的专职人才队伍。将网络文化工作片面地理解为是对校园网络的维护、改造、升级,并未将网络文化工作与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任务以及发展大学文化结合起来,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安全,确保网络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4]方面缺少总体上的思想引领,对网络文化安全危机缺乏敏感性。

(二)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来看,由于部分高校对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缺乏重视,导致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整体结构单一,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对网络工作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多数高校的现有网络文化队伍主要由学校宣传部、学工部、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组成,在力量上比较薄弱,专业性不强。多数高校并未设置网络文化工作的专职队伍和专项部门,导致网络文化工作的开展多为教师兼职负责,且由于部分教师课业负担和学术压力较重,对网络文化工作无暇顾及,导致网络文化工作发展缓慢。与此同时,个别高校为落实政策,盲目投入大量经费,临时制定工作计划、落实新想法,将部分缺少网络文化工作经验和网络技术能力的教师编入工作队伍,导致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专业性不强,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和统一高效的管理。

(三)网络文化工作者能力不足

能力决定效率,网络文化工作者对网络文化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把握,对网络技术应用的熟练程度以及整体的思想政治素养,决定着其开展网络文化工作的成效。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部分网络文化工作队伍中的教师在专业课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经验丰富,能够较好地处理大学生日常教学和管理的各项工作,但对网络文化的理解不深、认识不清、把握不到位,对网络文化的传播规律掌握不够。不熟悉网络语言,对网络文化的发展动态不关心、不关注。在网络文化创新方面思路陈旧、方法并不灵活,照搬照抄情况比较突出。而队伍中的另一部分网络技术较强的人员,却缺少过硬的理论素养和文笔功底,过于依赖网络技术而忽视了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建立网络文化与人才培养之间关联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网络文化工作方式方法简单机械

功能丰富、妙趣横生又具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助益,是在众多网络平台中“争夺”大学生受众的王牌。但多数高校并未搭建网络文化专属平台,或校园网中尚未开设网络文化板块,导致网络文化工作者缺少工作的有利阵地与平台,与学生之间围绕网络文化的沟通互动偏少,网络文化资源无法实现共享。个别网络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方法简单机械,主要以编辑撰写学校发展动态、转载权威报刊杂志文章为主,校园网络文化的原创性不足。个别人员不善于利用互动式、案例式等方式开展工作,导致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参与程度不足,造成高校网络文化工作对整体网络文化的解释力弱化。

三、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的实践策略

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应遵循网络文化传播规律,强化网络思想引领,健全网络文化工作的管理机制,强化网络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并加快网络文化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从而培育出一支一专多能的高质量网络文化工作队伍。

(一)强化网络文化思想引领

网络文化工作是保持与学生紧密联系、拉进师生距离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向学生传递党的政策方针、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有效途径。为确保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在政治上、方向上的正确性,成为走在时代前沿、推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时代先锋,一是要应顺势而为,促进工作观念创新,高度重视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将网络文化队伍建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地位;二是强化对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思想引领,明确网络文化工作的理论传播任务,“要不断推进网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对各种文化思潮的研判”,[5]使网络文化队伍肩负起弘扬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递党的精神、巩固和壮大主流文化及思想舆论的重任;三是提升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与公信力,进一步提高对网络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凝聚起发展主流网络文化的思想共识。要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高校网络文化工作的系统研究,破解发展瓶颈,使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成为高校推进大学文化发展的主力军。

(二)优化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管理机制

健全的工作管理机制是推进网络文化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不断壮大队伍、提升队伍网络文化工作能力的制度保障。一是要健全高校网络文化工作体系,应遵循“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到哪,力量配备就到哪”的原则,传统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和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并重,重视网络文化的治理、创新及舆情引导。优化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年龄结构,将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吸纳到队伍中来,在学生群体中培育“意见领袖”;二是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总体领导,坚持学校领导牵头、骨干挂帅、统筹调动,形成宣传、学工、团委、信息化等多部门的合力,实现高校网络文化工作的专人、专岗、专责;三是科学制定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制度建设应涵盖教育培训、过程指导、效果评价、奖惩机制等,为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提供制度遵循;四是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对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选人用人进行严格把关,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全面考核,制定更高考核标准,提升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准入门槛,从源头上确保人才的质量。

(三)强化网络文化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

针对网络文化工作队伍进行系统培训,是提升网络文化工作者综合能力、促进高校网络文化创新的必然选择。针对部分网络文化工作者能力不足的问题,高校应建立网络文化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地补足网络文化工作者在思想和业务上的短板。一是结合网络文化工作者的核心素养要求以及专业特长、创新创作能力、思想政治素养等进行分层分类培训,建立具有差异性、层次性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加强对网络文化工作者的专题及案例教育,围绕网络文化热点问题以及先进人物典型设置培训专题,对大学生最为关心的网络文化热门、“热搜”和文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对那些在脱贫攻坚、战疫行动、科研攻关等领域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应采取案例教育的方式,提升网络文化工作者的思想站位;三是创新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培训方式方法,采取分组讨论、经验交流、成果汇报以及实战演练等方式方法开展交流学习及培训,在培训内容设计方面,应包含理论教育、网络文化发展形势及政策教育、网络文化任务解析、网络文化传播规律教育、网络文化创作方法、舆论引导及网络技术应用教育等等;四是诚邀党政部门同志、网络运营龙头企业负责人、新媒体评论家、理论家到校开办讲座,为高校网络文化工作者带来高质量、实时性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提升网络文化工作者应对突发网络舆情的能力及灵活运用社交平台、文化创作软件的能力,使之掌握网络文化宣传类、纪实类等文章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使网络文化工作者得到全面的专业辅导。

(四)提升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创新能力

当前,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各类网络平台的功能性、娱乐性和文化性不断增强。在5G时代,短视频、表情包、动漫游戏、网络直播等成为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流,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具有感官冲击力的网络文化深深吸引大学生的关注,热门网络文化主题也得到了大学生的积极点赞、转载与评论,表明了网络文化工作的方式方法对工作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决定着大学生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为此,应加快网络文化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提升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创新能力。一是在开展网络文化工作中,“必须坚持政治性、传播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评价标准”,[6]在方向正确、理论基础扎实的前提下推进网络文化工作创新,培育出一批具有高校育人特色、承载着大学文化的优质网络文化原创成果;二是加强网络文化工作平台建设,为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文化创新创造阵地条件,引导网络文化工作者充分运用高校综合性门户网站、专题性学术网站、主题性教育网站、大学生社区以及“两微一端”等开展工作;三是开展定期网络文化调研,开办网络文化专题学术研究项目,鼓励网络文化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系列课题研究,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理论性和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增强网络文化工作者的活跃度;四是加强与大学生的紧密互动,围绕网络议题,建立互动讨论区,提高信息反馈效率,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主旋律、正能量的网络文化创作,增强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凝聚力。

综上所述,在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的当下,推进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深化改革、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强化对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思想引领,健全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管理机制,加强对网络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全面提升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创新能力,从而使网络文化工作者得到启发和锻炼,增强驾驭网络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促进高校网络文化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工作者队伍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谁远谁近?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
还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