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作文立意从平面走向立体

2022-12-26 12:13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弘德学校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2年8期
关键词:读后感角度作文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弘德学校 付 芮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小学生对作文立意缺少基本认知,写作时大多是堆砌材料,或者记“流水账”,教师要正视学生立意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不同角度设计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找到立意的路径,提高作文质量。

一、梳理关系,在素材分析中求真

学生对作文立意缺少基本认知,不管写人还是记事,都没有鲜明的主题,教师对此需要理性思考,引导学生梳理写作素材,让学生在搜集、归结、分析过程中学会确定立意。

1.整合生活素材

作文需要素材支持,而学生在作文素材搜集整理方面不存在什么问题,因为作文素材的来源渠道很多,学生能借助一些辅助手段获得丰富素材,但围绕什么样的主题进行素材搜集是学生普遍感觉迷茫的地方。教师要指导学生先立意后搜集素材,这样才能获得有价值的写作信息。立意是一种主张和观点,作文中要先明确观点,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如,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写作训练“形形色色的人”时,教师事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深入观察生活,选择有个性特点的人作为观察对象,说说这些人有哪些特点,还要具体分析这些特点是如何形成的,与其职业有什么联系。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都能主动做观察介绍。如:公交车司机驾驶技术非常娴熟,不仅要避让车辆和行人,还要关注车内部的情况,可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堪称“神人”。又如:公园中锻炼的老爷爷,个个身手不凡,单杠玩得像专业体操运动员。教师针对学生介绍的情况做立意指导:这些不同寻常的人,其实都是平凡的人,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突出的表现呢?其背后付出的努力是可想而知的,要从这些角度思考,写出平凡人的不平凡之处。学生深入思考,结合素材进行构思,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准确立意

想让学生准确立意,教师要付出更多精力,因为学生基础较差,对作文立意缺少系统认识。学生作文基础不在同一水平上,这是最需要关注的学情。在立意时,学生思考角度比较单一,教师对此要理性认识,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提示,这对培养学生的立意能力有辅助作用。

学生对作文写实比较有感觉,教师从这个角度进行立意引导,训练效果会更显著。如指导学生写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时,可先组织学生对教材中提供的角度进行研究,然后鼓励学生延伸思考,在生活中寻找更多案例,通过展示独特的生活经历表现主题。有学生说:“放学回到家,帮妈妈做家务,得到妈妈的夸奖,感觉自己长大了。”从这个角度写作,表达理解父母的辛苦,感恩父母的主题。教师给出肯定评价:“做家务是最常见的事,有时候可能是举手之劳,却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我们是家庭成员,自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有这样的认知,当然是成熟的表现。”在师生交流对话中,学生找到了立意角度,确保写作顺利推进。作文立意不是固定的,鼓励学生从更多角度思考,可以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

二、发掘本质,在观察解读中求善

作文素材来源生活,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作文素材也很丰富,如何教会学生优化处理收集到的信息,提炼有价值的素材,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重视观察生活

学生的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指导学生立意时,也要注意做好对接,让学生结合生活思考立意。小学生思想不够深刻,对一些问题发掘得不够深入,教师在指导立意时,要对学生的情况客观评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观察生活,会产生一些思考和感受,这些观察思考就是立意的来源,教师从这个角度进行引导,能够给学生更多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立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如“神奇的探险之旅”这一写作训练,教材中有不少提示,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然后指导:这个文题带有想象色彩,不能写普通的探险经历,要结合现实生活,不能太随意,也不能胡乱设想,要让作文既具有现实意义,又有神奇色彩。写探险故事,确立鲜明的目标,明确通过故事表达什么主题,是写作前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互动交流,逐渐达成共识。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跟踪观察,评价立意,及时给予指导。在作文立意过程中,教师先做预判,提醒学生可能出现的写作问题,对立意进行专题研究,引起学生的关注。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设计和组织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形成了心灵冲击,教学效果显著。

2.确认立意

面对同一写作主题,学生会有不同立意,这是正常现象。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快速立意,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大多比较肤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给予指导,让学生深入思考,在观察中找到解读起点,在思考中确定立意方向,在立意筛选中形成深刻认知。立意不能追求统一,要多创意思考,凡是能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态度的立意,都是可取的。

立意角度很多,在具体指导时,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基础进行客观判断,以让教学指导契合实际。如指导写“读后感”,学生都写过读后感,对读后感设计套路比较清楚,但在立意方面还存在认知误区,很多学生认为读后感就是对阅读文本做深入解读,或者是阅读赏析,在实际操作时,学生对阅读内容更关注。其实,“读后感”重在“感”,要写出不一样的体验,对立意要求更高,教师要从这个角度展开指导。如写《铁杵成针》的读后感,教师要从寓意角度做引导:这个故事本身没有太多可以解读的地方,要表达的道理是人应该有决心和毅力,不管干什么事,只有拥有坚韧的意志,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写读后感,不要过多陈述故事细节,要重点阐释坚守和毅力的涵义,结合自身或者他人的例子,进一步证明观点。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顺利进入了写作环节,找到了正确的写作方向。

三、多重联系,在对接研讨中求美

立意是写作的第一步,确定好立意,才能明确写作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多重联系,不仅要对接生活,还要深度思考,设定作文主题后再整合和处理素材,这样作文才能有更多亮点。

1.对接生活认知

作文立意未必要追求“高大上”,如果能从生活角度思考,同样可以让人耳目一新。教师在具体指导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力,从不同角度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建立作文立意认知基础。学生生活经历不同,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有一定差距,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结合自身特点做立意设计,追求立意的独创性。

教师对学生生活经历有一定了解,才能给出针对性指导,让学生结合生活立意,提升作文质量。如指导写作训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师可先让学生讲述游览经历,对他们游览世界文化遗产的情况做调查。学生纷纷响应,主动讲述游览故宫、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等经历,对重要景点做详细描述。教师从立意角度引导:这些著名景点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凝聚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汗水,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点重点介绍,要突出鲜明的主题,表达赞美感叹和热爱之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确定了写作对象和主题,写作顺利进行,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爱国之情,写作目标顺利达成。学生大多有丰富的游览经历,这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认知储备,教师进行学情调查,引导学生从珍爱世界文化遗产、赞美祖国文化的角度立意,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作文有了鲜明的主题,顿时灵动起来,作文训练效果也非常好。

2.丰富立意角度

立意是作文的前提,教师指导学生立意时,要有延伸联系的意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形成完美的立意。教师可组织学生对立意进行集体讨论,并提供一些典型立意供学生参考,给学生启示,确保写作顺利进行。导致作文立意不深的原因很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思考,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启示。

半命题或者话题作文的立意角度很多,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选择独特的角度构思行文,讲述“独一无二”的故事,让作文更有可读性。如写 “他 了”,学生会根据提示在题目上填上一些形容词,教师据此做出提示:这是半命题作文,空格上可以填写多个词语,这样可以写出新意来。学生开始研究题目,寻找立意角度。有学生填写“完成任务”,也有学生填写“真正醒悟”,还有学生写“学会尊重他人”。题目确定后,立意也随之清晰起来,写作活动顺利推进。教师从半命题作文题目设计角度做引导,让学生展开多重联系,开阔视野,对接生活认知立意,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作文立意的突破口,不再局限于教材的提示,写出了立意新颖的作文。

四、延伸思考,在提炼归结中求新

学生的作文立意存在许多不足,教师要做好延伸设计,组织学生从更多角度思考,在反复比较和归结中确定立意,为写作奠定坚实基础。

1.延伸生活思考

学生作文的立意大多比较单一肤浅,情感阐释也比较简单,喜欢就写喜欢,赞美就不吝夸奖,不能做延伸思考,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但这样的作文过于直白,没有看点。对此,教师要进行延伸引导,让学生对立意进行发散性思考,以便于获得更多启示。从生活出发进行延伸思考,应该成为学生立意时的良好习惯,教师从这个角度引导,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立意时,要做好生活对接,让学生针对生活和社会现象立意,以提升立意的现实意义。如文题“漫画的启示”,要求学生自行选择漫画作品,结合现实生活做深入思考,说说漫画蕴含的哲理,以及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学生搜集漫画,很快就有一些收获。教师要审查学生的作文立意,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深化立意。如有这样一幅漫画: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却有好几个长辈,长辈们每人拿着份辅导材料,争相辅导孩子。学生对这个漫画感触最深,大多会从课业压力大角度立意。教师可给出提示: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有多种表达方式,这些长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孩子将来没有竞争力,才会这样对孩子。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应该怎么解读这幅漫画呢?学生再次立意,写作角度明显有了变化,这说明教师的提示发挥了作用。学生对生活现象的看法大多比较肤浅,看不到问题的实质,教师要给予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角度,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写作角度。

2.建立立意认知

立意不只能确定写作方向,也能督促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作?要表达什么?作文是文字的构建,也是一种思想的展示,让学生形成立意认知,是作文立意指导的核心追求。学生思维较窄,如何打开思路,引导学生从更多思考角度,是教师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形成立意意识需要一个过程,学生作文基础不好,在立意时存在一些认知障碍。如文题“二十年后的家乡”,学生拿到这个题目,会被教材中的提示所束缚,认为20年后的家乡肯定是一派现代化的景象,大多会从这个角度构思行文,展示未来的高科技技术,这样写就会陷入千人一面的窘境中。教师可给出提示:20年,家乡肯定会有很多变化,科技应用只是一个方面,人的精神面貌、居住条件、社会环境、生活条件等都会呈现出新气象,要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不能将作文写成科幻小说。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展开思考,立意角度开始丰富起来,在展望中写实,立意更具生活气息,既写出了家乡的巨变,又表达了人文情怀,格局更大。

一个有新意的立意,能够赋予作文以灵魂,而学生在立意方面存在很多短板,教师对此要有清晰认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立意能力,在对比、筛选、联系、归结等思维操作中夯实学生的立意基础。

猜你喜欢
读后感角度作文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角度不同
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