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浩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泰山隆安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忻州 03660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不断加强对股权投资管理的重视,通过国有资本控股平台和企业的建设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投资管理,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效益。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投资效益对我国的经济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股权投资项目的效益不足或失败一方面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造成国家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改革质效,不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提升风险管理质量,是提高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能力的必然举措。
股权投资指的是投资者以收购、持有目标企业股份的方式对目标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控制和获得股权收益的投资活动。股权投资的主要目的包括获得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限、拥有对目标企业的重要影响、获得股权收益、分散经营风险等,通常是长期、大规模投资行为,并不是单纯为了股权收益,而是具有较强的战略意图,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增强企业之间的商业关联,以期达到影响、控制目标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目的,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更加追求投资的稳定性、保值性、控制性和战略性,因此,通过股权投资行为扩大企业规模和结构稳定性,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国有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是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主要目标。
财务风险管理指的是企业对经营管理中的财务领域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的管理活动,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防止企业利益受损。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不只是对投资项目资金的风险管理,还包括相关联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和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需要对投资项目、市场环境、行业发展、投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技术能力以及对国有企业自身发展影响等方面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度量和控制,是一项综合性较强、关联性较广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1.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我国股权投资风险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我国的股权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股权投资活动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国家对合规经营不断重视的情况下,一旦违反国家投资法律法规,必然会导致企业的投资利益受损,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来说,法律风险是重中之重,国企不但要承担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更重要的是其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的履行义务,国企必须保障自身的合规经营,才能为社会企业做出应有的榜样作用,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的实际经营者以及其国有资产代理所有者的特殊身份,在股权投资的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投资回报率并不是国有企业最看重的内容,保障股权投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才是重中之重。如果出现股权投资失败的情况,实际经营者和股权代理人虽然不会受到经济损失,但对其自身的发展影响巨大,因此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必须保障其法律合规性,这也是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必然选择。另外,国有企业也要对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业务项目和财务等领域的合规性进行慎重甄别,规避法律风险,保障企业股权投资和合法、合规。
2.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普遍存在的财务风险类型,一方面是股权投资领域的政策风险,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相关的市场环境还在不断地完善之中,股权投资领域的相关政策和体系还没有完全成熟,股权投资领域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比较巨大、深刻,一旦出现政策变动,会极大地影响股权投资的收益和稳定性,因此,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活动时,必须要对相关政策进行深入了解,防止由于产权交易政策的表动造成企业的利益受损。另一方面是投资企业的行业政策风险,投资企业所在的经营行业同样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要影响,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要注意行业政策的转变风向,及时进行投资、撤资或管理控制,尽量降低对企业的效益影响。
1.投资企业管理风险。在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活动中,要在投资前对投资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资历、股东背景、日常经营管理情况等内容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评估,对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财务风险情况、战略发展情况以及行业发展态势等内容进行全面了解,保障对股权投资项目的投资调查的深入性和真实性,防止由于企业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的经营效益减少或破产的情况,保障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质量。另外,国有企业要对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管,尤其是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活动,保障国有企业对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干预和控制能力,对投资企业的管理风险进行及时的识别和防范控制,是股权投资中的重点风险管理内容。
2.投资企业技术风险。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进行股权投资,就必然要对企业的技术能力进行全面的调查,保障企业具有充分的核心竞争力,保障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益。技术风险,指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生产技术、操作技术等方面不够先进、完善,产品生产效益不高、附加价值不高等问题,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不足,容易发生事故,或没有发展潜力,影响了股权投资项目的收益和稳定性。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研发能力、更新速度等因素是企业效益增长和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必须要对投资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进行有效识别,防止由于投资企业的技术风险导致投资失败。
3.投资企业财务风险。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股权投资中的重要风险识别内容,除了要对投资企业的资金来源、资金储备、资金流向、资金周转、融资情况、债务情况等财务风险内容进行深入调查评估之外,还要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执行情况等企业财务管理内容进行风险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稳定性、发展潜力和投资效益,一旦投资企业出现财务问题,必然会对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造成严重影响,国企必须在投资前和后续的监管中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视,保障投资效益。
1.资金风险。国有企业的资金规模非常庞大,因此在进行股权投资时通常会对多项目、多领域进行分散投资,涉及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大,一旦出现投资失败的情况,虽然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一定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单项项目的资金损失会比较多,会造成严重的国有资产损失;如果单项股权投资项目的资金占用过多,没有在投资企业经营不力时进行及时的干预控制导致资金损失过多,可能造成对国有企业经营结构的重大损害,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必须保障股权投资资金不会对自身的经营管理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并保障对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及时干预控制,及时止损,防止对国有企业的资金状况造成过多影响。
2.融资和债务风险。在进行股权投资时,筹资和融资是常见的投资手段,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时通常采用本身的资金储备和银行融资等手段。如果融资资金规模过大,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造成经营压力和还款压力过大,导致企业债务结构不健康,会影响国有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同时,由于股权投资项目不能完全保障资金安全,如果投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导致无法及时提供股权收益或无法收回投资资金的情况出现,投资项目失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是国有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对融资和债务风险的有效识别,保障投资项目财务安全。
3.投资项目管理风险。国有企业通常会在股权投资时追求控股或具有重大影响和经营干预能力,因此国有企业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是股权投资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如果国有企业的投资管理部门缺乏风险识别能力和干预控制能力,会导致国企无法及时发现和控制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到国企的投资收益。因此,投资管理部门要保障对投资企业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方面的实时监督,并在出现财务风险的第一时间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控制,防止投资企业效益受损,保障国有企业的投资安全。
风险管理观念落后是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的资金雄厚、背景深厚,即使投资项目失败,对股权投资管理人员和企业的影响也不会很大,因此,管理人员普遍存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不重视股权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另外,很多国有企业的相关股权投资管理者的投资、金融领域的知识储备和财务风险管理认识不足,无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管理机制和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没有进行财务风险文化建设,导致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不能进行有效的股权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体系是股权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科学、高效的风险评估体系是及时识别、度量财务风险、为风险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和方案编制的重要基础。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缺乏科学高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或是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不合理,对股权投资项目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不能实现全面、及时的有效识别,导致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项目存在财务风险较多、投资收益不高等问题,既不能保障股权投资项目为企业带来充足的利润,也不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保障投资安全。另外,投资企业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无法起到补充和战略构建的作用也是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导致的无效投资项目产生的因素之一。
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完善首先体现于缺乏战略规划,国有企业和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没有进行有效衔接,导致国有企业对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不能进行及时的识别和控制,导致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是国有企业对投资企业的后续管理控制手段缺乏客观性和专业性,没有严格的风险管理和执行机制,导致国有企业随意插手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反而造成了财务风险;同时,国有企业与投资企业之间的财务信息共享和沟通反馈机制缺乏,也是造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会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质效,难以保障投资安全。
虽然现代化管理改革在大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现代化管理的基础设施投入和技术应用相对不够成熟,无法起到关键性的质量提升作用。一方面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能应用不够充分,没有完全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改革,或是信息化改革应用手段较为初级,缺乏对财务数据的深入挖掘能力,不能有效识别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是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没有完全进行改革落实,绩效管理机制、激励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不完善,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能力提升意识和工作热情,导致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意识难以提升,影响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无法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质效。
国有企业首先要实现从领导层、管理层到基层员工的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更新,不断加强对风险管理知识和理念的宣传和讲解,通过培训班、会议、宣传等手段增强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认识到风险管理对股权投资和企业的重要意义,全面构建风险管理文化环境,促进国有企业整体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保障股权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思想认识,进行完善的方向引导和理论建设,为股权投资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提供思想保障。其次,要加强对股权投资管理者的投资、金融领域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与优秀投资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合作,定期进行联合培训和学习调研,提升股权投资管理人员的投资、金融能力,让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进入专业化领域,从而提升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保障投资安全。
国有企业要加强对股权投资风险评估体系的完善建设,针对股权投资中的财务风险因素进行科学、高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建设,保障财务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为股权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真实、全面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为风险管理的预测和方案编制提供有力支持。首先要对投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主要是针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以及国家政策等内容进行全面的深入了解,结合投资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投资环境风险因素的实时监控和风险评估;其次是对投资项目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分析投资企业的管理团队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和财务状况,对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度量,分析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能够取得足够的投资利益,投资企业经营管理是否稳定,对国有企业发展的战略补充作用是否充足等等,全面保障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质量;最后是对国企内部的投资管理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保障进行股权投资时国企内部的资金健康、融资和债务结构健康、具备充分的项目管理能力,充分降低股权投资项目财务风险,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质效。
1.完善机制保障。我国的股权投资市场相对不够成熟,行业规范和国家法律规范相对不够健全,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对股权投资项目的管理机制保障,建设具有规范性、灵活性、保障性的股权投资机制、风险识别机制和管理控制机制等机制,作为行业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补充,保障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合理、合规。另外,国有企业要加强对投资合同的制定和执行监管,保障在出现超出法规范围内的不合理合同条款和行为时,对投资企业能够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管,保障股权投资项目安全。
2.增强风险管理方法应用。风险分散、转移和风险规避是股权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常用手段,能够有效实现对股权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分散指的是对多企业、多行业进行股权投资,或是通过融资手段将资金风险进行分摊,从而降低国有企业的投资财务风险;风险转移指的是通过建立子公司、购买商业服务、金融衍生品、外包等手段将投资风险转移到其他企业;风险规避指的是通过各种方法将投资风险与投资目标进行隔离,要看具体的风险情况进行方法调整。总的来说,通过风险分散、转移和规避等手段进行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是保障投资安全的重要原则。
3.提升投资项目选择和干预控制力度。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要进行合理的投资项目选择,通过对投资企业的全面调查,保障投资项目具有充分的回报率、稳定性或组织性,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再进行股权投资,是提升投资质量和风险管理质量的重要原则。另外,国有企业要加强对投资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管和干预控制,保障投资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防止投资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并在投资企业出现经营管理问题时及时进行干预控制或撤资处理,是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原则。
4.财务共享和反馈机制建设。国有企业要加强与投资企业之间的财务共享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建设,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增强两者之间的财务信息沟通交流效率,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并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研究风险来源和影响因素,并快速制定干预控制方案,提升国有企业对股权投资项目的控制力度,提升财务风险管理能力。
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加强股权投资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保障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发挥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手段,提高财务信息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价值挖掘能力,从而提升财务风险预测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完善应用,在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指导下,进行绩效管理机制、激励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等制度的完善建设,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态度,提升员工的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保障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财务风险管理质效。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特性,以及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发展时间较短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对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和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不够成熟,没有形成具有权威性、完善性的方法论、管理制度和手段,各国有企业主要参照先进国家国企和私企的股权投资财务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学习和实践。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是我国国企实现现代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