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财政税收政策运用分析

2022-12-26 09:04李泽强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32期
关键词:税收管理税收政策财政

李泽强

(青岛市黄岛区审计局,山东 青岛 266555)

过去20多年里,中国实现了跨越性发展,经济总量居于世界前列。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实力,并且由于人人都是纳税人,其与民生更是密切相关。由此一来,税收制度的合理性就尤为重要,而税制改革就是不断完善税收制度,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都进行过很多次税制改革,对财政都产生了或好或坏的影响,有的影响直接体现在财政收入上,有的改革则促进了政府财政关系的调整,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动力。

一、研究背景

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创新发展需要有关部门介入解决现存问题。根据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管理会计制度建设要求,有关部门要以高端会计人才为出发点,通过加强组织指导,充分利用产会计研究合作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管理会计的示范创新实践主要包括财务共享转型、全面预算管理、滚动预测值财务管理、综合经营管理和会计控制体系建设,也包括基于xBRL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过去,企业长期处于高税收环境,因此在资本账户下能够获得有力的支持。有效增加股权投资才是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总体来看,地方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支持能力不尽相同,在当前短期和长期的“急”与“难”中,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应该是优先配置资源,继续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引导能力优势提供资金支持,这样,国家给予企业的政策和资源就可以快速有效地向下传导。在未来10~30年内,中国企业在各个细分领域逐步崛起世界领先企业,并要成长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美观的企业。在这种趋势下,应该支持优质企业的会计管理发展,以清除落后的生产能力。因此,支援企业不能是“一刀切”式的,而应尽量区别对待。企业要积极探索战略性财务转型项目,通过实施财务共享、财务转型实施战略,使集团60%以上的会计人员从传统的财务核算中解放出来,充实集团企业各部门和下属机构,从事预测、控制、分析等管理会计工作。有关部门也要管理会计实践的创新,管理精细化水平会大幅提升,企业税前利润总额也会大幅度增加。如果不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经济就不会稳定,就业也不会稳定。长期以来,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的融资困难,是实现企业管理会计创新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环。

二、基于供给侧改革下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存在的不足

(一)投资收益不明显

目前有的区域投资模式运营后,未能够及时进行企业生产运作方式的同步更新,这一结果便导致在大规模资金进入后,企业一味地扩大生产规模,投入的资源越来越多,相应的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进而缩减企业可获利的空间,如此就使得大量的资源被浪费,进而导致产出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对于这一问题,现阶段财政税收政策在区域经济控制方面仍存在不足,使得企业投资风险较大,一方面不利于财政收入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现有的管理模式比较局限

现阶段,我国没有制定一个比较完善的绿色财政税收征管对策,在某种程度上给国家税收管理带来一定影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系统随着时代发展更加完善,但是在税收管理方面,部分税务部门依然坚持局部性管理方式,分权矛盾比较凸显,严重影响税收功能、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缺少对称性,加剧各种矛盾。

(三)缺少客观的税收标准

对于税收管理来说,属于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实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过程中,我国没有制定一个完整的管理计划。相对来说,在绿色产业财政税收方面,表现出较强弹性,主观性和随意性现象比较严重。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税法要求进行纳税,面临着偷税、漏税等问题。除此之外,一些单位领导缺少对国家发布最新的优惠政策内容深入了解,在政策实施方面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政税收政策有效运用的策略

(一)有效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还需要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通过降低税收负担的方式来促进企业内部需求,调动企业生产动力,从而达到改善社会供需的效果,进而确保我国经济长足发展。对此,具体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立足于全局性规划,并明确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基于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基础上,全面有效落实“营改增”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的方式减轻企业税务负担,促进企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同时可消除一些不合理的财政支出或收入;二是持续加大新兴产业的税收激励力度,如一些环保型产品低能耗的企业,应给予相应的激励政策,一方面能推动这类型企业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激励其他类型的企业进行产业升级。

(二)财政货币政策灵活高效,有效维持供需总量平衡

面对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快速转换给经济运行带来的持续挑战,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操作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货币政策操作方面,中央银行引入了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框架,在普遍的总量调节、价格调节的基础上更多引入结构性调节因素,强调货币政策操作要“精准滴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把紧货币供给的总闸门,杜绝“大水灌漫”。通过引入MLF、PSL、结构性降准等政策工具,通过完善绩效考核、细化风险指标考核等监管措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遏制信贷资金“脱实向虚”;同时,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支持地方政府“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推动新型城市化健康发展。在财政政策操作方面,为了对冲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改革对政府投资乃至经济运行的负面冲击,支持由国家政策性银行发起设立专项建设基金,用于纳入国家投资计划的中长期投资项目建设(如城市地铁、大型水利、农村电网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专项建设基金由中央财政按照发行债券利率的90%提供贴息。专项建设基金下拨地方政府后,视同项目资本金使用,其实质就是一般性赤字。在专项债管理方面,政府也采取了高度灵活的态度。一方面,根据新增债务限额发放新的专项债,稳定了地方政府投资的增量;另一方面,对于到期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普遍实行债务置换和债务展期,减轻了地方政府的短期偿债压力。

(三)加强政府职能定位,推动营商环境的改善

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优化营商环境,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前提和基础。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要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还要完善市场体制、机制。政府既要发挥“有为”作用,使“放管服”改革的措施进一步落实,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更多便利,又要发挥“有限”作用,充分激活市场主体的潜在活力,减少行政化干预对市场体制机制的约束,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企业发展松绑减负,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商人之间的交往是经常性的,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但是这种交往应该是君子之交,而不是利益往来关系。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构筑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减负必须要重塑“亲而不清”“清而不亲”的政商关系。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中介服务行业规范和标准,努力实现行政中介服务清单全覆盖,建立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监管平台,完善中介机构信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行业整治推动政商关系的维护和营商环境改善,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其次,在推动营商环境改善的过程中,还应当构建一套科学、严谨、系统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将对营商环境的评价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具有国际对比性,又要符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发展需要,要结合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能,设置科学的考核指标、权重,要重点考核效能提升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等。为了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可对比性,在评估测算的过程中,还应当引入第三方企业来调研评估,并参照世界银行的测算方法。

(四)对转移支付制度进行科学修改

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过程中,还要对转移支付制度进行科学性与合理性修改,进一步促进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与合理分配。首先,需要派遣专人对事业单位由于转移支付所产生的账目进行管理,该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对社会福利和单位内部补贴所产生的款项账目进行核实、记录与报备。理清账目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降低转移支付制度中的限制,进一步扩大转移支付的应用范围。在财政管理理论层面上,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有三种分类:由上及下的纵向转移;横向转移;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混合式。其中在事业单位与事业单位之间通常采用横向转移,主要是指富裕的事业单位向较为贫困的地方事业单位进行财政转移;而纵向转移是指上级事业单位向下级事业单位进行财富转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主要采用横向转移与纵向转移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事业单位之间及其内部的财富转移工作。其次,事业单位要增强公平分配意识,转移支付的本质就是促进财富的公平再分配,保证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能够得到相应的转移支付收入。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转移支付款项中划分出一部分,用于帮助困难员工。在为困难员工提供额外的转移支付福利时,一定要对该员工的实际生活条件进行核实,避免出现滥用财政税收款项的现象。

(五)遵循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原则

通过分析其他国家的节能减排推进措施可知,其主要依靠公共财政力量,并结合市场制定一系列激励、规范化综合政策,以引导市场主体自愿参与到节能减排中。基于《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构建并完善中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时,应当遵照以下三项原则:第一,调控为主,兼顾聚财。在不增加纳税人总体财政负担的基础上,要积极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效能,发挥政策强大的调控作用,同时要兼顾收入。第二,鼓励和约束并重。制定绿色财政税收政策,除了约束高能耗产业外,也要积极鼓励节能减排,为此政策要遵照相关原则,实现引导、约束、激励多重作用,呈现政策的正面导向效果。第三,促进和引导结合。完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面促进,并从多个环节引导,以发挥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效应。

(六)建立健全财政税收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财政税收体制的质量,就要先为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创造可以遵守的规章制度。与此同时,为了保障管理制度能够真正地落实并发挥作用,还要强化对税收制度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建立一个健全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能够为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开展条件,并加快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这项工作质量的提升。如果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开展税收管理工作时,就难以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控,从而做出一些违反规定的行为,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可以按照上级单位的有关指示在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应当注意的是,该制度不能与法律法规相违背。通过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的行为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约束,从而保证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七)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新时代,各项举措齐头并进,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供给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一是为了摆脱经济增长对房地产行业的过度依赖,让人民有幸福日子。二是为了照顾就业,改善就业环境,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如果只依赖大方向的政策,其他方面的措施没有跟上,政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税制改革方面也是一样的。税收制度要想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必须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相适应,和我国的政策导向相适应,一定要做到与社会、政策的融合。例如,当下被热议的房地产税,就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征收房地产税,可以大幅打压炒房行为,这一举措顺应我国经济转型的政策导向。

(八)强化绿色财税政策激励效果

虽然国家为推动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有力实施已经颁布许多优惠政策,但由于相关政策适用的范围较小、宣传不够多样化等原因,导致此类政策对公众、企业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效果欠佳。为此,需要尽可能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规避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具体包括:第一,扩大财政支持政策、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并将政策的执行划分到不同等级的地方政府中,并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进一步调整政策中的不合理。第二,支持政策和优惠政策可多元化,以符合实际情况为主,强化绿色财税政策激励效果。

四、结束语

财政税收政策应紧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加大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税负,同时也要突出财政政策扶持重点,改善产业结构,并提高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供给,以此营造和谐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猜你喜欢
税收管理税收政策财政
“互联网+”视域下大数据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税收管理——以某副省级城市平台企业的税收管理为例
区块链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长沙市税务系统房地产和新业态税收管理的案例分析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吉林省国家税务局行政处罚黑名单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