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宏
(大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逐渐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需要跟随国际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实务处理规范来改革我国金融工具准则。而且随企业经济活动的多元化,以往的金融工具准则并不能完全指引新时期企业金融工具相关实务的展开,以往准则中模糊、主观性的概念给企业管理金融资产带来诸多不便。在此趋势下,财政部于2017年修订了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并于2021年全面实施。各企业需依据新准则规定来处理金融工具相关实务,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优化资产减值计提,合理规避风险。不过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也影响到企业财务指标、报表信息等,容易影响到管理者、投资者等的决策。因而明确新金融工具准则带来的影响,对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金融工具准则将金融资产类别从以往的四类调整为三类,将以往通过准则定义来划分资产的模式,而是根据和企业金融资产相关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以及业务模式来进行分类。同时,准则也对金融资产再分类或是重分类的条件进行了调整,在初始确定资产类别后,仅当主体改变其所管理的资产业务模式时,才能以未来适用法对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1]。相比旧金融工具准则下,债权人常由于对可供出售资产概念的模糊而难以辨别出售资产情况的问题而言,新准则分类金融资产的条件更加明确、严格,债权人可以准确划分资产,进而合理进行核算处理,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初始确认企业金融资产时,旧新旧金融工具准则都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但在后续估值时,旧金融工具准则下企业可以选择公允价值法、成本法、摊余成本法,而新金融工具准则只允许利用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法来计量,其中公允价值是主要的计量估值手段。企业以往依据成本法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需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企业贷款、应收账款等部分金融资产,也从摊余成本法计量转变为公允价值法计量。
首先,从减值对象来看,旧金融工具准则下,企业只有以公允价值法进行计量且相关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中的金融资产,不需要计提资产减值,而其他几类都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减值计提。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只有以摊余成本法进行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需要计提减值,而其他类不再需要计提。其次,从减值方法来看,以往企业金融资产减值主要以发生损失法来核算,且需要有客观凭证表明该项资产确实发生减值。而新准则要求企业以预期信用损失法来核算,且无论是否发生资产减值,所有纳入减值范围的金融资产,都需进行减值计提。新金融工具准则下,企业采用三段式的资产减值模型,第一阶段,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初始确认,信用风险并未出现显著增加现象,此时企业仅需要对后续12月内可能存在的信用损失进行减值计提。第二阶段,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此时企业应对整个存续期内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减值计提。第三阶段,已经发生违约事件,企业要对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减值准备[2]。
由于新金融工具准则下,企业认定为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往往成为兜底科目,金额有所增加,优化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数据;营运指标方面,企业部分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在重分类后会划入应收账款融资或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此时财务报表中,企业应收票据及账款占比就会下降,计算的资产周转率会增加。加上新金融工具准则下企业资产减值计提的变动,短期内资产减值损失有所增加,因而也会影响到短期盈利能力。因而,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需根据财务报表的变动,合理应用财务指标。
依据旧金融工具准则规定,企业划分为可供出售类的金融资产,其发生的浮动盈亏不需要计入企业当期损益,因而在财务报表中不会体现。只有当这部分资产出售,或是进行视同销售投资时,才需要在损益表中确认损失或收益。不过由于市场上权益投资的持有期限较长,一般在5到7年,因而利润确认时间较长。但新金融工具准则重新定义了金融资产的分类,除了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将变动计入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外,企业权益投资基本需要计入当期损益中,因而在确认损失或收益时不再需要等到资产出售,相比之下,企业权益工具投资利润确认时间被大幅提前,在使得企业利润发生波动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操纵利润或是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3]。
依据旧金融工具准则,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出售权益投资的方式来实现盈利目标,企业可以较为容易地平滑或是管理各期间利润。而新金融工具准则下,非特殊情况,企业往往是将金融资产分类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情况需计入企业当期损益的类别中,公允价值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利润的波动。而且企业以市场价格或是最近的融资价格作为估值方法时,一二级市场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损益表的变化。而以自由现金流贴现法进行估值时,投资目标企业的经营变动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损益表。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企业大量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到了损益表中,但这部分公允价值波动带来的利润并没有真实的现金流动,只有在企业退出投资时才有真正的现金流入。而权益投资周期一般在5到7年,企业损益表发生变化时,现金流量表并不会发生相应的变动,两个报表的变化不一致,各表反馈给企业或投资者的信息可能存在矛盾,比如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时,企业投资项目较多,预期投资回报率良好,初期损益表中的数据也表现出企业盈利良好的状况,但企业可能存在因为投资过多而陷入流动性不足的危机,这就需要管理者或投资者结合企业现金流量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获得更为客观的经营情况。
企业的资产可以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对于投资类企业而言,其主营业务主要为金融业务,因而金融资产占比较多。对于非金融类企业而言,非金融资产的占比更高一些,不过如果金融资产投资收益较高时,企业也会适当增加金融资产占比。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金融资产利润波动较大,且资产分类的变动以及会计核算和处理的变化使得不同类别金融资产给企业经营带来的贡献有较大差异,因而也让企业对其进行调整。比如,旧金融准则下,企业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波动一般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中,等到最终确认时,将转入其他收益科目的资产价值转移到投资收益中,增加企业利润。而新金融工具准则将原本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成以公允价值计量计入当期损益类和以公允价值计量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类,前者对利润的影响往往直接在该会计期末就能实现。而后者在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入价差、其他综合收益都会计入留存收益,不体现在当期损益中,而且一旦企业金融资产划分到这一类,就不得再进行重分类,因而分入这部分的金融资产对企业利润的变动是没有贡献的,部分企业可能会减低这部分投资[4]。比如雅戈尔集团在2013年到2018年期间就持有27%左右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司在2017年的经营期间择机出售部分资产,获取到的投资利润占当年利润总额的138%。但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后,公司不想将其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避免给企业利润带来波动,因而将这部分资产列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然而由于后续会计处理时,这部分投资收益无法再帮助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因而在后续经营中,公司逐渐减少了持有量。
1.健全金融工具投资分类及计量管理制度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动内容较多,改革幅度较大,虽然金融资产从以往的四类变成了三类,但是相关实务处理工作难度并未降低,受旧准则影响,部分企业处理的手段、方法等并未及时转变,反而还降低了企业核算工作质量。为此,企业应加大对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解读,在准则规定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业务特点、资产状况等,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调整、优化,明确权益工具投资、债务工具投资以及衍生工具投资等的会计计量和分类办法,规范金融资产会计核算工作,提高核算质量和效率。
2.实施核算全流程管理
第一,以业务流程为依据。会计核算是用财务的语言对企业业务交易进行计量、记录,因而业务流程是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编制的基础依据,因而企业在编制核算流程前,应先结合新金融工具准则带来的变动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再依据会计核算原则、企业审批制度等进行制定。第二,结合实际需求,增减流程。企业应全面梳理核算流程,找到其中的关键控制点,对这部分应制定统一、具体的要求,而对于非关键流程节点,可以适当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简化处理,只要不违背基本控制原理,可以开“绿灯”,有利于企业高效处理核算业务。第三,坚持例外管理原则。会计核算流程不能轻易变动,负责会影响到会计处理的统一性,使得核算结果失真。但突发的变动或是特殊情况下的交易活动,企业也需设定例外处理办法,做好新旧流程过渡记录,做好数据调整。
为提高估值质量,企业可以选择邀请业内具有良好口碑、经验丰富的团队来进行资产估值。也可以自行组建专业的投资估值队伍,由专业人士负责企业估值方法、估值模型等的管理,对于复杂、特殊的估值业务,可以聘请专业机构来协助。同时企业还需设立由业务部门初步评估、风险部门审核的控制管理制度,对估值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控制,保证价值评估的严谨性和客观性[5]。
从上述影响可以看出,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后,企业损益表变化较为明显,但其变动并不一定会和现金流量表的变动相一致,因而企业还需加大现金流管理,建立短、中、长期现金流量监测和预测体系,了解各时期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以此为依据,结合损益表、资产负债表数据,准确评估企业资金营运情况、资产负债情况等,更为准确地评估出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避免盲目加杠杆或是过度负债,降低财务风险。
基于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企业还需持续升级和优化软硬件设备。一方面,及时引入最新的财务管理系统,统一OA系统、核算系统、ERP系统等的数据编码原则、口径等,搭建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另一方面,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优化核算模块、报表编制模块等,对企业系统软件功能进行升级,为新时期企业会计工作的展开提供保障。
一方面企业应提高人才招募门槛,招聘有经验、学习能力强的管理型、业务型财务人才,快速提高财务团队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企业还需积极组织各类培训会、交流会,帮助财务人员深入学习新金融工具准则内容,明确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重点,确定会计核算要求和资产计量规范等,为企业提供全面、有效的财务服务[6]。另外,企业也可以考虑培养一批专业的价值评估人才,组建综合素质过硬的服务团队。
综上所述,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企业核算水平、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企业还需加大对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学习和解读,深入分析其给企业财务工作带来的具体影响,了解自身财务工作的不足。通过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公允价值评估体系,以及加强现金流管理、系统管理和人员管理等措施,帮助企业更快适应新准则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