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新媒体视域下档案资源的教育功能

2022-12-26 08:11蔡东霞
档案天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教育

蔡东霞

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公众号、微视频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已迅速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标配,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凭证,传承文明、激励教育等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教育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教育的最大功能是对文化发展的促进,教育不单要起传递传承知识的作用,还要起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档案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先天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借助档案资源开展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档案作为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体育等方面信息的真实记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四史”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的生动教科书。档案教育功能是指利用档案资源,通过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1]。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的教育功能,打通教育行业与档案行业联系的屏障,助力协同育人。

一、档案资源的家庭教育功能

疫情期间,人们的出行频率、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居家时间也相对延长,线上阅读、线上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为了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档案馆、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纪念馆等公共部门积极调整服务形式,微信公众号、网上展厅、专题微视频制作大赛、专题微视频作品展播等数字化新媒体陆续登场,这无疑给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新媒体凭借自身独有的互动性、参与性、灵活性、多元性等特点,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居家生活期间,可以充分利用公共档案资源为家庭教育服务,尤其是在孩子寒暑假、周末、节假日时间比较集中的时段,为孩子和家人制定一份档案学习计划,全面、系统、深入挖掘档案资源的教育功能。带着孩子和家人一起,从红色档案资源中探究档案背后的故事、深入探讨档案资源中深层次的教育蕴涵;通过名人档案馆或名人故居认识更多的名人,从他们的英勇事迹中学习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发奋图强、勇于担当、精益求精、积极作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秀品质;从家谱档案中,了解一个家族的来龙去脉、找寻家族兴旺发达的根源;借助高校校史馆、档案馆、博物馆了解一所学校的校史校训、发展潜力和前景、特色优势专业、优秀师资力量、校友名录等;借助行业档案资料,了解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的发展脉络、核心竞争力、市场前景等;发挥脱贫攻坚档案、疫情防控档案、冬奥会档案、载人航天工程档案等各类档案的特殊作用,为孩子们展现在社会治理、科技攻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真实情况。随着档案管理意识的逐步提高,档案管理能力和全社会档案利用效率也越来越高。用这些既看得见、摸得着,又客观、真实的档案实物开展家庭教育,无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进而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家庭教育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性格特征的养成、兴趣爱好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根植、对“四史”的了解和熟悉以及未来的深造和就业等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在家庭教育中实施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干预,未来孩子才可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新媒体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新兴媒体的使用很熟练,有针对性地带着他们进入档案馆网上展厅浏览、参观,陪伴孩子一起探究各类档案资源潜藏的教育元素。当然,档案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需要家长档案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二、档案资源的学校教育功能

档案资源只有被充分利用,才能体现出自身价值。学校作为教育的主战场,更应该充分利用、深入挖掘各级各类档案资源的教育功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充分挖掘档案资源中蕴藏的教辅教学元素

目前,借助档案资源在中小学开展教育主要是通过线下团体参观的形式实现,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青少年到红色场馆现场参观学习。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比,在我国,档案资源进课堂、利用档案资源开展线上教学的实例不多。小学生的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来实现。道德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档案资料中有很多与之相关的素材可以借鉴;在司法部门的档案资源中,法治方面的案例也是数不胜数;档案资源是很好的教学辅助信息。引入档案资源开展教学,一方面可以大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很容易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有趣。中学阶段的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政治和历史两门课来实现,红色档案中的很多元素都能为政治和历史课程服务。近年来,“学习强国”平台在“党史”栏目分党史人物、党史故事、党史知识、党史研究、学习动态、精神研究等,通过讲、读、演、赛等方式呈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丰功伟绩;在“看人物”栏目分新时代的奋斗者、身边的感动、时代楷模、边疆党旗红等主题采用微视频、访谈录等形式记录优秀典型人物;在“云听”栏目有许多如《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袁隆平口述自传》《中国队长》《中国精神》《大国外交》等素材。这些经过整理和审核的学习资源如果能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融入课堂,必将会大大提高孩子们运用档案资源丰富自身知识的能力,也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实证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方万真在《红色档案资源时代价值及开发利用研究》一文中提出构建移动的革命历史档案资源库,建立网上革命历史档案馆,创新革命历史档案展示形式,以三维建模技术将革命历史档案资料搬上互联网,让红色档案资源从档案馆中“走出来”,让更多人通过远程网络身临其境地领略红色档案资源的魅力。通过线上讲述红色革命历史档案故事,还原历史情景,应用数字新媒体技术等将革命历史档案搬上屏幕和舞台,让革命历史档案“活过来”,通过增强虚拟现实(VR)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历史事件中,进行情感对话,接受革命历史的洗礼。

(二)发挥档案资源在“第二课堂成绩单”中的作用

教育部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有条件的高校档案机构,可以申请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为高校开发档案资源,利用档案资源育人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随着高校对“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重视,现场参观、专业实训、工厂见习、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激发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参观、调研、见习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形式开展探究式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利用档案资源开展探究式学习是一项非常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学校本身就蕴藏着比较丰富的档案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查阅相关档案资源。

校史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是优秀文化的集结地,校史、校训、校歌、办学理念、优秀校友等都是文化育人的绝好素材。深入探究身边档案资源在“第二课堂”中的价值,深入挖掘档案背后的故事,从而更理性地爱国爱校,真真切切地感受名人就在身边,努力激发自身各方面的潜能。借助暑期社会实践等比较成熟的平台深入档案部门开展调研、志愿服务,组织团队去农村协助乡村振兴档案归档、红色档案挖掘和专项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等,从而更直观地感受档案的魅力。

(三)深入探究档案资源在“课程思政”中的价值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明确指出“要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课程思政”强调学校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而且要继承和弘扬知识和技能背后所蕴藏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科学合理有效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厚度,更好地把“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使专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陆续引入课堂;在教学内容上,仍需继续深入探究,各门学科各类课程都有相关的档案资源可以追溯,蕴藏着大量思政素材。如行政管理专业与文书档案、工程造价专业与建设项目档案、市场营销专业与产品项目档案、体育专业与奥运会档案、大数据专业与科技档案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名人档案、红色档案等与政治、历史及所有学科都有关联,利用档案资源隐藏的教育信息开展“课程思政”更能在学生中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为捍卫国家尊严、培养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文化自信、凝聚国家共识发挥独特作用。

关于在档案部门和学校之间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国情和现实,在参考借鉴西方国家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适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的发展路径。英国国家档案馆从教育资源的提供与获取、特色栏目设置、用户信息反馈等方面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档案网站教育体系[2]。美国国家档案馆不仅设置了“教师资源(Teachers’Resources)”栏目,而且开发了“历史教学项目(Docs Teach)”,通过该项目教学者可以在教室中通过网络直接利用档案文件进行教学,让历史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为师生提供了互动教学的机会,还为教师们创建了一个在线交流与合作的网上社区[3]。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网站的教育栏目,主要包括“学校团体预约参观(School visit)”“教育资源(Education resources)”和“民族历史的挑战(National History Challenge)”三大板块,融教育和档案为一体,将原始的档案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将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完整地融入在线课堂和有奖竞赛这样的服务中[4]。

三、档案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

档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档案馆公众教育,也称社会教育,是以馆藏档案资源为基础,利用多种公共传播媒体,以提升公众档案意识、发挥档案资源文化教育功能为目标,与社会各界联合举行主题讲座、展览、教学课程的各种普及性、公益性、针对性的教育活动[5]。作为一个社会人,无时无刻不潜移默化地受社会教育的影响和熏陶,档案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在社会教育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随着国家对档案事业的高度重视,人们的档案意识也会越来越高,强化档案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是推进档案事业发展、服务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是实现档案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型的必经之路。

一个人从学校到社会,或多或少会接受如职业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四史”教育和行业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参观学习。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值得学习和挖掘的档案资源可以为我们的教育服务。在一些档案意识比较强的单位甚至有单位内部的档案室、博物馆、陈列室或展播厅等,承载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里不乏行业老物件、名人档案、语录等资源可供利用。公共档案馆、博物馆馆藏大量的档案资源,其教育功能更是无法估量。

红色档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四史”教育的生动特色素材,是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教育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靳言在《档案部门应当重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作用》一文中开门见山地指出,要将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是发挥其历史文化传播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功用。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广泛普及,各地档案馆以特色展览、网上展览、巡回展览等为依托,深挖馆藏资源,展示地域特色,打造红色档案特色展览品牌,讲好地方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涵养家国情怀,充分、有效地展示和发挥档案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2021年,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服务庆祝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关键节点,立足本职、主动作为,组织开展了系列档案展览展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教育效果。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推出的“三个一百”工作,即“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红色档案——走进中央档案馆》百集微纪录片、重大题材读物《100个档案故事讲述党的历史》,用红色档案讲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故事,解读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成功密码和力量所在,打造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红色档案微纪录片在央视新闻微博的阅读量超4亿、今日头条推荐量超23亿,取得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6]。

近年来,各地档案部门重点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喜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四史”学习教育等节庆日和重要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档案展播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教育效果。《“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建立‘四史’教育专题档案资料库,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档案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的不断升级,知识管理、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等技术在档案利用中的逐步深化,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一网通办”服务体系的搭建,档案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作用将会日益凸显出来,档案事业与教育事业协同育人的机制也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人们利用档案资源开展教育的频次和效果也会大大提高,档案和教育之间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红色在哪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