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激励全党继往开来、阔步奋进新时代,引领中华民族复兴图强、昂扬迈向新征程。武隆区将以“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为抓手,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实绩实效践行为民初心,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旅深度融合是契合时代发展需要、推动产业转型的关键之举。武隆将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富民产业,全面推进武隆旅游“三次创业”,带动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做深“6+4”产业链条。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全力打造研学、运动、艺术、康养、婚恋、服务六大产业链,推动工业、农业、建筑业、现代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策划储备165个文旅项目,预计投资1406亿元,加快构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做靓“喀斯特”文化符号。深入挖掘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文化传统、历史故事、独特工艺,开发文博艺术、地质科考、互动体验等旅游产品,将武隆打造成全球喀斯特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做响国际化形象品牌。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构建全时空、全要素、全业态、全窗口、全民化、全媒介的营销格局,通过精准营销、媒体营销、节赛营销、联合营销等方式,塑造“世界自然遗产·天地大美武隆”的国际化形象品牌。做优“全方位”旅游环境。积极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旅游城市发展之路,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公共救援服务体系,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强诚信旅游体系建设,推进语言无障碍化服务,让八方游客在武隆舒心游、安心游、放心游。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武隆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人民共享生态“红利”、乐享绿色“福祉”。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乌江、芙蓉江两大水域和仙女山、白马山、弹子山、桐梓山四大山脉重点生态功能区域保护,提高世界自然遗产地管护利用水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让武隆这座山水之城颜值更高、气质更佳。发展壮大生态产业。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着力培育清洁能源、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三个百亿”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产业集群,加快旅游装备及消费品产业集群打造;抓实桑产业发展,做大生态畜牧、高山果蔬、高山茶叶等特色品牌农业;做优国际知名酒店、餐饮、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全力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积极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等生态经济,探索自然资源产权、森林覆盖率、碳排放权等生态资源指标及权属市场交易模式,建立生态资源价值普查核算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生态产业链,让“生态资本”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资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进城乡融合不仅是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路径,更是与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的内在要求。武隆将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享有美好家园。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紧扣“神奇山水、梦幻田园”价值定位,着力限高、退距、亲水、增色、添香、赋文,精雕细琢打造标志性文旅街区和“城市客厅”,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国际精品旅游城市。持续开展城市更新行动。规划建设半山城区、高铁新区等,强力推进凤来新城建设,加快构建主客共享、功能完善、新型智慧的城市空间,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焦重点帮扶乡村,统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好发挥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50余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点)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现代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扎实推进城乡共生互融。加快推进旅游国际化配套项目、渝湘高铁武隆南站TOD项目、仙女山碳中和景区及配套PPP项目等“十四五”期间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十件大事”,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武隆将着力打通党和政府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充分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作用,构建党建引领、数字赋能、五级联动的城乡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为民服务能力。深入实施理论宣讲、业务轮训、担当比拼、效能改进、素质提升干部队伍建设“五大行动”,深化“五访五问”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开展基层党建十大创新案例评选活动,持续开展晒成绩、晒思路“双晒”及拉练活动,全面加强乡镇(街道)能力建设,提升各级干部服务群众、基层治理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建立区管领导干部负面清单制度,持续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注重从急难险重岗位、为民服务一线选拔干部、评优评先、选树典型,激励干部永葆为民初心,锻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