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综合措施的思考

2022-12-25 04:57:03曾有红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20期
关键词:林区造林苗木

曾有红

(广东省清远市金鸡林场,广东 清远 513029)

引言:在新时期,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综合治理应当突破传统林业育苗技术限制,针对苗木生长状况不佳、成活率不高等问题总结相关的实践经验。从林业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实际问题出发,加快探索林业育苗技术,寻找更具操作性的造林方法,如此可有效提升造林效率,也能够适应当前环境下林业发展要求,在现代化理念以及技术的有效应用下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1.林业育苗技术要点分析

林业育苗技术类型多样,播种前种子处理技术是其中之一,想要保证树苗存活率需要做好种子选择,通过对种子品质特性进行挑选,在经过浸泡、风干、粒选等诸多环节可以将一些存在质量问题并且存活率低的种子排除。而消毒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烫种、红外线照射、理化等诸多方法,其目的是消除种子内残留的一些虫卵和病菌等危害物,确保高质量的种子能够入地。而根据种子类型不同其播种方法也涉及到层积催芽、浸种法、去蜡去油法等,层积催芽法更适用于红杉、银杏等休眠期较长的树种。而浸种法更适用于杨柳树等,简单的温水浸泡过后种子可以保持湿润并进行晒干处理即可,在播种中也相对简单,而此类方法在应用于松柏这类苗木中,可适当提升种子浸泡水温,并且需要合理控制温度,一般情况下45度左右最为适宜。结合去蜡去油法来看,种皮带有油脂、蜡质的种子更适用于此类催熟法,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在水中加入草木灰或着碱水,同样需要合理控制温度,当水温回冷后,将种皮蜡质油脂去除即可。

从播种方法来看,主要涉及到点播、散播、条播三种方式,点播更适用于颗粒较大的种子,保持种子间距确保种子吸收的养分充足,而散播更适用于颗粒较小的种子。条播主要是针对中等颗粒种子,通过机械化播种种植,种子的种植数量可以保持一种恒定状态,种子能够正常发芽存活。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在进行播种时也需要了解种子类型不同对播种时的覆土厚度的具体要求,一般情况下颗粒大的种子覆土相对较厚,而小粒种覆土相对较薄。针对苗木种子特性来看,部分种子存在一定的休眠期,想要保证苗木发芽率需要进行适当催芽操作。当前常见的催芽技术就是温水浸泡方法,此类方法可以保证种子充分吸收水分,并感知环境温度,进行细胞分裂进而进入到发芽状态。在林业方面此类方法较为常见,而在农业方面此类方法同样适用,但催芽技术选择需要结合种子发芽特性进行选择。

1.1 栽苗造林

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综合措施中,栽苗造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主要是借助根系完好的苗木进行种植,从此类方法应用成果来看,苗木成活率高,同时可以抵御恶劣环境的影响,苗木的生长能力更强且对生长环境要求相对较低。但是此类方法也有一定的限制性,苗木根系在种植中极易发生水分流失问题或者是根部受到损坏,所以想要保证苗木正常生长,应当做好前期育苗工作。栽苗造林法中所涉及到的苗木类型多,播种苗、繁殖苗、野生苗、移植苗均有所涉及,在起苗、选苗以及后续运输、修剪等环节需要保证苗木的水分平衡如此可保证苗木拥有较高的存活率。而在技术升级改造中,容器育苗技术也成为市场环境下常见的一种技术类型,从客观环境看,我国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投入较高的工作力度,林区建设规模持续扩大,而投资力度也普标提升,林间育苗体制也在完善。为全面提升林区整体质量,林业育苗工作是一项重要基础环节,针对于以往育苗意识不到位或者是跟踪力度弱等问题均应当进行改善。在采用先进的林业育苗技术时也应当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管理能力,并针对多类型容器育苗要点来提高管理质量。结合容器性能来看,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效果最佳,此类方式可以保证苗木根部得到充足养分,但是也有一定的限制性,此类方法所投入的成本相对较高。这就需要林业部门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技术选择,在进行育苗质量评价时需要对育苗周期进行总体评价,保证苗木成长过程处在可控范围内。

1.2 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主要是指将树木枝、干、根作为造林原材料,通过分殖技术应用进行种植培育,此类方法在应用过程中成本消耗相对较低,而同样具有苗木种植存活率高这一优势特征。与此同时,分殖造林技术应用在操作上相对简单,幼树的生长速度较快也可以有效保存母本遗产性等优势,对于杨、柳树等适用于营养繁殖的树种更为适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说,分殖造林对林地土壤要求相对较高,对土壤中的疏松度和湿润度有一定要求,所以这就需要针对分殖造林的技术要求来进行操作,进而有助于提升插穗生根成活率。而育苗技术在应用中也在不断优化升级,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促进林区质量提升,所以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需要结合各个地区林业育苗以及造林的实际要求来研发新的培育技术。围绕林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林间育苗阶段依照树木成长情况来做好技术研发,并定期进行科学病虫害防治。既要提升林苗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要针对病虫害类型来制定应对措施,提升育苗管理技术应用力度,做好林区建设管理,保证树苗生长状态。而在综合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及人员既要强调技术运用效率,也要做好林区规划工作,做好技术应用成果统计,并在人员的专业支持下提升林业育苗技术应用效率,优化造林方式方法。

1.3 插条造林

从季节上来看,插条造林更适用于春秋两季,一般情况下春季土壤温暖湿润,这也是树木发芽前的一个种植期,在秋季落叶后,土壤凉爽也是林业最佳种植期。在实际操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要求选择粗细达到要求的枝条,同时也要对枝条的树龄进行了解,并在插条造林过程中修剪掉多余枝,一般情况下需要保留30~40cm的插穗长度。与此同时,也需要合理设置株行距,扦插完成后需要将土壤踩实,并将2-3cm插条露于土壤外,当土壤湿润度达不到要求需要借助细土进行覆盖,做好土壤水分保持工作。

2.新时期林业造林技术的发展

2.1 基地建设优化

在当前造林过程中在关注育苗技术的同时也需要重点关注树木成长环境,根据营林生产过程做好树苗成长数据统计,并且选择和建设相应的造林基地,营林基地建设期间应进行全方位土壤管理,工作人员既要做好土壤内部含水量和营养成分数据统计和分析,也要营造树苗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在林区内部形成良好生态环境氛围需要专业做好基地管理,定期定点审查和整治内部生态环境,并且在现代化监测技术支持下做好数据报告,全面把握林间病虫害或者苗木不良生长情况。工作人员需要重视起基地建设工作,了解基地管理对林区质量带来的最直接影响,而相关部门也需要不断强化监管力度,做好相关教育培训,围绕基地建设目标,做好室内外环境监测,并了解苗木在温室大棚育苗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既可以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控制也可以在现代化技术应用中进行苗木生长干预。

2.2 加强资金投入

在国家大力倡导生态环境保护时,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综合措施制定要求逐步提升,需要相关单位和部门能够根据政策要求来提高工作效率,并在社会层面做好成果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于林业育苗以及造林工程的重视力度,在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配合下扩大营林工程建设范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在实践工作中,林业育苗技术应用和造林方法选择离不开资金投入与人员支持,在面对大规模的林业建设工程时,仅凭政府部门调拨专项资金很难达到预期成果,所以就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做好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思想引导。而职能部门也需要做好专业管理人员引进和培养工作,寻求相关公司长期合作建设,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在保证资金来源安全与稳定的同时也打造一批专业的林业管理人才,如此才有助于林区高质量发展。

2.3 提升营林管理水平

造林区发展质量会受到我国环境保护效力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在造林管理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围绕管理目标采取相应的管理计划,既要打破传管理理念限制,也要提高工作主动性,积极投身于林区管理工作当中。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其自身职能定位,并保持工作责任感,在履职过程中需要做好上传下达,并围绕计划落实成果制定相应的工作报告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为保证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综合管理效果,也需要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林区建设管理力度,做好苗木种子选择。客观来说,苗木种子质量是保证造林效果的一个基础性条件,而做好种子质量把控能够保证苗木培育效果,在进行种子选择过程中主要涉及到颗粒选择、水选择以及空气选择,在方法的应用下将病害种子以及发育不良的种子予以剔除。而在育苗后期管理过程中也需要做好数据统计,种子发芽种植后,涉及到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诸多环节,面对吸水量的苗木需要做好水源供应,而对于基地当中生长较快的杂草也要及时处理,避免杂草吸取苗木所需要的营养而导致苗木生长不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苗木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类型来进行,通过物理或化学防治方法来降低病虫害问题对苗木的影响。

2.4 育苗和造林的病虫害预防

在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综合管理中,做好育苗和造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重点要求,根据病虫害类型选择适宜的治理技术,并对苗木生长环境做好全面质量监控。结合育苗环节的病虫害防病措施来看,需要合理选择苗圃地,对于土壤黏重或者是地势低湿的地点应当不予选择,此类土壤条件会对苗木成活带来较大限制,苗木根的呼吸受到阻碍,同时硫化二氢和水杨醛等有害物质也容易积存在土壤中,根癌病、猝倒病以及苗枯病发病概率较高。针对于土壤条件问题给苗圃设置带来的限制性,应当做好土壤条件优化并做好相应的排水措施,在沙地、黑色土壤上设置苗圃,需要关注温度变化给苗木成长带来的实际影响。而在造林环节制定防病措施需要不断提升林木抗病能力,在扩大树种栽培范围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树木生长情况,避免侵染性病害带来的消极影响。从客观实际来看杉木黄化、马尾松黄化和立地条件有密切关联,多毛孢菌和皮下菌引起叶斑病是常见现象,对于根部病害、枝叶病害等需要做好病害防治。一般情况下可以适当进行树种混种,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避免防病作用发挥不到位反而增加病害影响程度。而林分抚育中的防病措施一般是幼林及成林的抚育管理,病害防治效果不佳会对其造成重大影响,所以针对于病死树需要做好枯枝病枝的清除,而对于病原微生物也需要做好控制。从反映上来看,枯枝上残存和寄存的腐生物较为多见,寄生菌会在苗木组织上进行蔓延从而导致枝条或林木死亡。所以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做好发源地的病虫害防治是重要工作,需要制定更具效果的治理措施,将灾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及时做好相应紧急预案,避免病虫害持续扩大带来的不良影响。

2.5 创新经营管理

营林规划建设不仅要结合当前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也要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市场需要,改变以往林区管理过程中过于固化的模式,并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更有助于实现营林建设区稳定持续发展。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在日常实践工作中需要及时转变林区管理理念,优化林区经营方式 ,既要关注林业育苗技术应用效果,也要适当在林区内引进大型机械设备。针对林区耕种、除草、施肥等工作要求提高设备应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节约成本,也可以保证造林效果,而在专业人员的规划下,苗木存活率也会大大提升,保证林区土壤拥有不同类型苗木存活的营养需求,也避免大量施肥导致给自然生态环节带来的过度影响。

3.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林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植树造林要求逐步提升,为改善我国部分地区发展环境,降低土地盐碱化、荒漠化等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加快林业育苗技术创新升级,促进造林方法优化升级是林业及相关部门需要重点落实的工作。尤其是当前现代化社会发展对城市功能完善也提出较高要求,通过林业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的综合治理,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既美化城市环境也有利于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下推进现代化社会建设发展。

猜你喜欢
林区造林苗木
记游哈林区(节选)
英语世界(2023年12期)2023-12-28 03:36:00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苗木供求信息
林业与生态(2020年1期)2020-04-16 12:48:22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红土地(2018年8期)2018-09-26 03:19:16
浅议造林的意义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10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9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1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农村百事通(2017年5期)2017-03-27 19: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