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凤新
(迁安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迁安市技师学院,河北 迁安 064400)
关注和重视生态环境,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才能够获得长远性的发展。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发展问题,就要加强对生态文明的重视,以及加快林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林业的科技创新,持续完善发展的模式,这些举措也将显著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在我国的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森林的覆盖面积很低,而且沙土流失的情况非常严重。这种状况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小康社会的建成。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能够促进林业的持续性发展,从而营造出更加适宜的生态环境,以及促使社会各个行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它需要达到一定程度的森林覆盖率,以及达到一定程度的林木数量、生物数量等等,这样可以让绿色发展打好基础。
没有自然,就没有生态,也就不存在生态文明。因此,自然生态是生态文明的建设的基础,也是文明建设的主体。与此同时,在自然生态的发展过程中,林业发展占据着主体的地位。森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包含着净化空气的功能,还有防风固沙的功能,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优化,其他方面的一些有益的功能等等。因而,林业发展,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
市场经济和林业建设,这两者之间出现了脱轨的情况。一些林业单位主要依靠政府获得投资资金,这种融资渠道过于狭窄,难免会给林业发展带来困难。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仅仅依靠一方面的经济,通常难以维持日常开支。过于单一的融资途径,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挑战,也给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而且,当资金短缺的时候,生态建设的工作就无法全面落实,从而导致出现一些恶性循环。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天然林受到的破坏越来越多,并且破坏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还有,过度砍伐的情况,以及随意栽种经济林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种种的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水土流失,以及造成山体滑坡等,这给生态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传统林业经营与发展以销售木材为主,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长期的采伐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从目前的情况和问题来看,只有在全民参与、具有良好的社区建设意识和积极的行为环境下,林业的发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此,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就需要加强宣传工作,以便于实现全民参与的效果。当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接下来的工作才能够更加顺利,才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建设目标。针对当前林业资源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的有关立法,并将生态建设、林业发展上升为法律、社会大众的生态绿化意识层面。在这种环境下开展建设工作,事情就能够变得非常顺利了。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全体人民都需要对建设工作加强关注,通过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保持正确的认识,将有助于改善整体的生态状态。只有当全体人民形成科学的认识,只有当所有人都重视生态保护,那么文明建设的工作才能够得以继续。在此基础上,规避那些追求短期效益的不良行为,减少偷偷砍伐树木的不良现象,杜绝焚烧树木的不良情况,文明建设的工作将步入一个新时期。另外,在开展宣传工作的时候,在宣传那些政策与法规的时候,还需要丰富宣传的途径,让更多的人都了解非法行为的后果。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违规与犯法的成本,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有效推动文明建设工作的进程。在进行宣传工作的时候,除了使用传统的广播与电视的形式以外,还需要融入一些现代化的宣传方式。例如,积极使用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或者利用抖音软件等信息交流平台。在设计宣传内容的时候,还需要选择人们喜欢的宣传方式,以便于提高宣传的广度与深度,增加人们对宣传内容的印象,提高人们对宣传内容的接受程度。
作为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当看到生态建设工作的出路在于科技,只有加快林业的科技创新,才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更好发展,才能够让生态建设工作发展得更好。科学技术是重要的支撑,也是十分强大的动力。有了科技的参与,发展方式才能够得到更快地转变,林业的产业升级才能够更加迅速,林业的改革才能够得到深化。在此基础上,我国才能够真正实现兴林富民的最终目标。作为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需要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不断地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加深自己的责任感,促使“科教兴林”政策的落实。
就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强化对林业科技的攻关。特别是一些重大技术,或者一些关键技术,都需要进行科技攻关。在生态的建设方面,在森林的经营方面与保护方面,还有在资源的培育和利用方面,都需要加强技术攻关。与此同时,在林业装备的有关领域,在生物能源的有关领域方面,以及在木本粮油等领域,也需要进行技术攻关。认真做好这些方面的技术创新,都能够推动当前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强化对林业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强化林业的原始的创新能力,这样做可以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从而为后续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应用科技成果。积极地建设科技推广的体系,建立各级的推广机构,对公益性的定位进行明确,这些也都是非常有效的举措。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强化,对能力建设进行强化,为后续工作开展铺平道路。还有,在全国的范围之内,建设有关科技推广的服务网,并致力于提升它的社会化服务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相关部门还需要建立起质量监督的体系,并积极推动林业标准化的进程。针对林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相关标准进行修订,有效地推动林业现代化的进程。
除此以外,针对科技创新的平台,相关部门还需要强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结合实际的发展需求,设置重点实验室,或者设置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设置质检中心,还有新品种的测试基地等等。认真做好这些平台的建设工作,打造更加科学的平台体系,将显著推动发展与建设的进程。在此过程中,让创新平台的布局更加合理,让具体的分工更加明确,让平台构建的层次更加清晰,有效强化平台运行的效能,这些都是工作人员需要重视的地方。在林业的生物安全方面,以及在遗传资源的管理方面,也需要做好认证体系的建设工作。只有严格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够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才能够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还有,加快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强示范点和示范区的建设,通过这些“点”来带动其他地区的工作,并形成一种“辐射”和“带动”的效果。通过以“点”带“面”,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效果将更加显著。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积极运用科学技术。在日常的工作和管理当中,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工作的效能。在开展工作时,要不断改进发展模式,以便于实现行业转型。通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提升行业发展的现代化,从而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行业发展“质”的变化。只有重视发展的模式,持续性地完善发展的模式,那么未来的工作才能够更加高效,才能够取得更高的工作质量。作为林业部门,需要重视对科技的研究,并在所管辖的区域内实施试点工作,保障特色林业的技术得到充分发挥。针对科技推广的体系,也要进行持续性的完善。通过引进一些较为先进的机械,以及引进GPS系统等等,增加工作的效率,提升整体工作的质量。
另外,对市场发展的体系进行完善,保障树木茁壮健康地成长。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监督和管理,避免出现一些对树木胡乱砍伐的情况。当林业能够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当形成了相应的市场体系,那么林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除了对市场体系与发展模式进行完善以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其中,既需要对部门建设的工作进行完善,也需要对饮水设施等实施完善。还有,在道路的建设方面,以及在森林的防火方面,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方面等等,都需要进行深入完善。全面开展这些方面的工作,能够为文明建设夯实基础,也能够提高工作的品质与效率。
就现代林业的发展而言,它是一个长期而又具有高度系统性的项目。鉴于林业发展的这种特点,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就需要重视项目资金。只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林业发展才能够水到渠成,才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换言之,发展现代林业,最关键的还是资金。资金是基础,也是关键,它是林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生态建设当中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政府应根据现实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投资机制,确保在发展和建设工作中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只有资金到位,一切工作才能按部就班的展开。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那么一切工作都将无法正常启动。还有,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投资保障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在制度的管理之下,一切生态建设的项目才能够如期启动。
就具体而言,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要了解市场的状况,再提供相应的财政补助,以确保项目的正常进行。再者,政府也要注意确保投资的弹性。为资金保障设计足够的弹性空间,可以预防一些突发事故、意外事故,同时也能够避免价格上涨造成的不便。简单地讲,如果价格上涨,就要增加投资的额度。只有随时关注行情的变化,定期对投资的金额进行调整,才能够真正发挥资金的作用,为生态建设的相关项目提供资金保障,以及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另外,如果对资金投入与管理工作进行划分,那么首先应该建立资金保障的制度。只有在制度的保障之下,一切工作才能够受到约束,一切工作才能够有章可循。把公用的经费以及人员的经费统统纳入到财政预算当中,这样可以让林业机构更加稳定,让从业人员的师资队伍更加稳定。与此同时,逐步地把育林基金取消掉,这也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对商品林实施补贴,这些举措也能够发挥十分重大的作用。
近几年来,通过林业主管部门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林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森林面积逐年扩大,森林储量逐年增加,质量逐渐改善,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做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我们要看到发展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发展不好的一面,并对不好的地方进行改善。我们需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管理工作又面临着大量新的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地区的违法用地问题。以土地整理、低丘缓坡等名义擅自变更使用林地,这也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再者,在低产低效林地的改建工程中,由于不符合技术规范,擅自降低标定标准,导致了资源的流失。如果对这种行为漠视不管,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还有,有些地方对采伐和移植林木的行为存在放任不管现象,破坏森林和土地等不良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不良行为,相关部门要认真监管起来,不能任由这种坏现象继续发展。要正确认识到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意义,要意识到,要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林业和经济的关系。其中,对违法占用耕地和林地的,要严格查处,并依法予以没收,以及将其归还。与此同时,要把森林资源总量增减的程度、质量升降的程度、保护和管理等问题,分别纳入目标责任制当中,并对这些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实施严格的奖惩政策,推动责任制的更好落实。再者,要围绕民生林业和生态林业的发展,确立重点,强化管理,以便于为建设工作作出新的贡献。只有确立重点,才能够把握建设工作的主要方向,才能够让后续的工作有章可循。只有强化管理,才能够减少一些不良行为,才能够为建设工作保驾护航。另外,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以及加强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这些举措也非常关键。大力推进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森林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这也是相当关键的一些举措。在科学合理的举措之下,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才能够保持平衡,我国社会发展才能够更加健康、持久。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人与自然的发展问题,就需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就需要加快林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加快林业的科技创新,积极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完善发展的模式,这些举措也非常有效。与此同时,提高资金的投入力度,大力加强资源的管理,这些举措也能推动文明建设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