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促学,学以致用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为例

2022-12-24 02:28赵徐婷
新课程 2022年38期
关键词:西沙群岛自然段导图

赵徐婷

(杭州市紫萱小学,浙江 杭州)

【要素定位】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主要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初次体现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以泡泡提示语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语句。

【设计意图】

根据第六单元教材的人文、语用要素以及习作要求,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夯实基础,书写评价落实

认识“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优、淡”等12个字,会写“位于、部分”等16个词语。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识字,写字时注重字形和间架结构,并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关注对比识字的方法,关注偏旁和部件之间的联系,试着结合生活经验识字。

二、感知文本,思维导图迁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描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本课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可以借助抓手——课堂作业本习题进行延伸和举一反三;同时试着围绕关键句展开想象习作,试着写一个段落。

三、提升能力,典型段落引路

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能选择一幅画,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本单元的习作与阅读教学关联非常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文的典型段落和思维导图,我尝试引导学生先根据关键词介绍,然后再进行写作,使其生成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例可依。

【过程描述】

一、激趣导入,以“图”介绍——回顾西沙之美

学生先自主摆一摆板书中的空白部分,再根据板书中的关键词提示介绍《富饶的西沙群岛》第1至3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我提出了几点介绍的要求——声音响亮、语句通顺;围绕西沙群岛的特点介绍;按一定顺序介绍,从而帮助学生自主评价反馈。

二、分段学习,以“图”精读——探究西沙之美

(一)细读第4自然段,感受海底鱼儿的多和美

1.以“西沙群岛鱼的特点”为支点,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学生随机描述特点,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句子,引导和提示学生先圈出词语,再回归文本朗读,加深学生对“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等词的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对表示多的数量词的拓展思维,比如,可以联想到还有哪些关于多的词语——“不计其数、数不胜数”等,发挥想象表达自己对海底鱼儿多的看法,联系到新课标中提出的“表达型任务群”。

2.深化评价方案,发散学生思维。当学生有感情地读出不同鱼儿的模样时,利用多媒体的自动触屏技术,我将相对应的鱼的图片呈现出来“送”给学生,提升了反馈的趣味性;赏析句子的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图片展开想象说一说还会有什么样的鱼,为片段描写提供了素材。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中出现学生表达卡壳的情况,小组成员立即进行“补位表达”,做到了小组合作式的生本课堂。

3.语文要素的落实和渗透。虽然这一自然段语文要素凸显的文本特点不太明显,但是从“各种各样、好看极了、多得数不清”等词语,学生能够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加之以初步朗读圈画词语、带入词语再理解精读,最后感知整个段落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

(二)借助关键句,理解第5自然段的意思;介绍第4~5自然段的内容

1.默读第5自然段,借助气泡找一找这段话其实是围绕哪句话进行描写的,学生有了第4自然段学习的经验,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学习过程不是只找到这句话,而是引导学生借助这一句子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鸟的种类多、数量多的,为接下来习作的写一写做好铺垫。同时也可以借气泡这一支架,思考在以前的课文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找关键句”的表达形式,做到温故知新。

2.细读第5自然段,让学生圈一圈词语、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学生通过板书的引导,找到“各种海鸟”“遍地鸟蛋”“厚厚的鸟粪”等词组,根据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先进行圈划,再思考哪些词写出了“这是鸟的天下”;最后将圈出的词语代入句子和段落,尝试读出“树林多、鸟蛋多、鸟粪多”的特点。

3.回顾第4至5自然段,学生介绍鱼的世界或者鸟的天下。这里的介绍和伊始的介绍有所不同,学生的介绍建立在板书的基础之上,其介绍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引入本课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其介绍的评价方向与教学目标相同,为接下来的小练笔做了铺垫。

三、回顾全文,以“图”生情——体会西沙之美

出示西沙群岛变化的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1.第6自然段虽然看似内容简单平实,实际上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学生不需要深入理解这一作用,但可以通过图片感知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再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第6自然段,会有更深的体验。

2.最后,以填空的形式带领学生感知全文,有助于接下来进行课堂小练笔学习,学生从中能再次感受到“围绕一个意思描写”的文本特点。

四、当堂练笔,以“图”展思——描写西沙之美

出示课本第78页第三题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片上事物的特点。

1.引导提出问题,先说后写。对于中段学生来说,直接写作难度较大,因此可以先提问学生图上分别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说出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如何围绕特点来进行片段写作。

2.在写作的过程中,落实课文语文要素和句式的仿写。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句式,如“有的……有的……有的……”;也有很多形象生动的词语,如“各种各样”“五光十色”等;还有对于动物的描写,如图片中的“大海龟”,就和文本中出现的“海参”有相似之处。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提供了几条温馨提示,学生根据板书或者是回想典型段落描写写作,给不同学力的学生提供了抓手。

3.落实语文要素渗透于小练笔的反馈。我在设计评价指导方案时,借助了“摘星”的形式,学生根据几点要求进行写作,通过星级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并且星级渗透了过程性评价,更关注到学生阶梯式上升的层次。从写完整到写生动,这是从简单的基础型学习走向了发展型学习——有了一定的写作方向,学生评价过程中,就不会没有方向反馈,真正落实了“从读到说、从说到写”的多维语文学习模式。这也为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提供了一定的教学思路。而有效思维导图的运用,也在之后的《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策略实践。

【教学反思】

一、因“图”之形,激发学生兴趣

本课基于课堂作业中的“思维导图”习题,进行了文本的深入挖掘和语文要素的落实。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还做了前测学习单,发现学生对课文中颜色丰富的插图更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图的出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学生积极参与到“摆一摆”板贴的过程中;同时思维导图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是配之以生动有趣的插图,往往就能将思维导图具象化,联系语文要素展开具体学习过程。同时也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情境,符合核心素养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

二、借“图”之手,感知文本大意

利用生动形象的思维导图,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减少了由于记忆原因产生的阻力,锻炼了自主概括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同时在文本的归纳和概括上,也减轻了学生自主或者合作学习的负担。通过课文插图和思维导图双重学习支架的搭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好的铺垫,在小组合作表达交流环节,也可以互相补充内容,抓住文本的关键信息展开具体的概括。

三、凭“图”之力,深入朗读理解

在本课教学中,朗读至关重要,也是落实核心语文素养和语文要素的途径之一。因此通过形象真实的图片,学生对文本中所表现的内容产生了共情,回到文本中找到相关能表达这种情感的词句,再进行朗读,这样的效果和为了读而读的教学目标对比,相差显著。比如,在讲到“鱼各种各样”这一特点时,有了图片的感知铺垫,就能读出“多”的感受来。结合学生生活中对海洋生物的印象,可以渗透课文中鱼各种各样、数不胜数的特点,和平时生活中见到鱼的种类和数量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学生对此的兴趣和新鲜感。

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朗读很重要,而图片和思维导图就成为其中重要的“引路灯”。有了具象、生动的支架搭建,学生在初读时可以猜读不认识的生字,在二次朗读时感受句子的魅力,在最后学完课文时再次感受课文内容,也会结合生活经验有自己新的感悟。

四、生本灵动,如何更好地利用插图落实要素

上完课后,我关注到了很重要的一点——“生本灵动”,课堂的生成应该基于学生,而不是以教师的思路“一以贯之”。比如,“鱼世界”的设计可修改为先让学生从插图中找一找对应插图的句子,学生说一条、圈一条,最后再让学生来找和句子相关的特点,也为“围绕一句话描写”的语文要素做了铺垫;同时这样的插图和文本结合的教学可以迁移到第5自然段“鸟”的学习中。板书的思维导图也可以出示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课堂真实生成的反馈,也就更加生动,现场进行一些海底世界的描绘能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猜你喜欢
西沙群岛自然段导图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秋天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美丽的秋天
第6章 一次函数
一株西沙群岛野生诺尼种子内生细菌CICC 10707的分离与多相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