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小芳
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阅读教学探索
基小芳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东湾小学,甘肃兰州730200)
语文要素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学生应具备的各类语文能力的集合。阅读是学生借助文字获取信息、塑造审美、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单元阅读成为提高授课效率和质量,确保学生有效阅读的新兴教学手段。本文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及小学文本教材,对小学语文单元阅读的教学现状、教学目标予以概述,并具体描述开展单元阅读的具体策略及注意事项。
语文要素;单元阅读;小学语文
单元阅读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手段,对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有效阅读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提供给学生科学、合理的文本组合,让学生在阅读中践行各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思维、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多方内容,简单概括便是小学生应扎实掌握的基础语文知识及语文学习观念。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简单而言指通过文字识别了解课本内容。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阅读是其获取知识最便捷的一种手段,故小学语文教学诞生出单元阅读这一新兴教学手段。单元阅读顾名思义,指将课本教材按作品类别、作品内容、描写手段等划分为大小不一的单元,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学习教材知识。这一手段对提升课堂效率、拓展学生知识量起到积极效应。
小学依照年级可划分为低年级和高年级,其中一至三年级为低年级,四至六年级为高年级。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集中在了解拼音、通读课文等基础能力培育之上,高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则转变为文本理解、写法借鉴、习作实践等进阶能力培养。特别是六年级知识与初中知识相似度较高,小学高年级教学可视作初中教学的入门基础。故单元阅读虽是值得实践的教学手段,但碍于“应试教育”制度单元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课堂中很难出现。教师授课往往依据试题内容而定,语文课堂成了“考什么讲什么,什么考得多就多讲一些”的功利场所,这般教学也违背了语文学科的教育初心。
诚然单元阅读推广屡屡受阻跟教师群体存有一定关联,若教师自身对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特点认知不够,教学方式便难以更新。此外,校方也应重视对教师群体的培训,做好语文阅读的引导工作。
现今社会科技水平迅猛提升,学生群体能接触到的科技产物及新潮信息越发丰富,学生很难静心阅读纸质文字。比起大段文字,学生更易接受碎片化文章。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小学生年龄尚幼,正是活泼好动的阶段,想让其用心读完一整篇课文便需教师引导其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内容,对教材文章予以单元划分,并借助新媒体技术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其开展阅读。
以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为例。这是一篇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小猴子一路上遇到不少新鲜事物,它总是抛弃旧事物换取新事物,结果一无所获。小猴子的故事教育学生不可贪心,要对已有事物保有感激、满足之心。教师可借助这篇寓言故事告诉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只有一步一步仔细阅读而不是跳跃式阅读,才能确保自身知识量稳定增长。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也需家长从旁监督,并及时与教师沟通,确保学生课内课外学习一体化。
阅读是有一定技巧的,部分学生虽从头至尾认真阅读,可阅读效率及阅读效果较低下,这便是没有技巧的“死读书”。教师应在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之上,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就单元阅读而言,教师会将同题材、同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应从中掌握的阅读技巧便是粗略阅读了解文章大致内容;精细阅读体会作者思想、情感表达;细节阅读学习作者行文手法这三大点。
以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和《日月潭》两课为例。二者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前者以各具特色的山石分段描写,后者按照时间变化描绘日月潭一天之中的不同景色。二者的共同之处还在于文章皆是“总、分、总”的行文结构,皆蕴含了作者对当地景色的热爱、自豪之情。这类文章放在一起供学生进行单元阅读,便能有效提升其阅读技巧。
阅读因阅读对象及阅读内容的差异,不同学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部分学生对阅读存有抵触情绪,原因在于阅读内容不够新颖,且以学生阅历难以完全理解文章内容。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将课本文字转变为动画、音频形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的阅读环境,优化学生阅读体验。
以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为例。这是一篇文言文,字数不多,但文章阅读习惯与现今的白话文大不相同。便是文章题目如何断句,部分学生可能都会出错。文中“信然”二字,按今文翻译应是“的确如此”之意,这二字的翻译便不能按字面意思直接理解,而是有固定的句式意思。针对这类文章,现今已有配套的教育动画,教师可安排学生结合动画内容阅读文章,便可有效改善学生阅读体验。
1.阅读目标的切合性
要想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首要环节便是确立阅读目标。诚如前文所述,学生的知识量及接受能力有限,故阅读目标应是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是学生努力可实现的,而非可望而不可及的内容。
以二年级下册《神州谣》《传统节日》两课为例。二者皆是诗歌体裁的作品,前者介绍了我国地理情况,后者介绍了我国主要节日和节气。这二者皆是学生应掌握的常识性知识,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也是实际用得到的知识。将其作为阅读目标,与学生生活较切合,学生理解也不会过于费力,这类文章便满足了阅读目标的切合性。
2.阅读目标的层次性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前学习的知识会成为日后知识的基石,各知识间存有联系而非独自存在。基于此,阅读目标应具备层次性,这既是为了突出阅读内容的重难点,方便学生由浅入深,从字词入手理解全文;亦是为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夯实基础,为后续习作积累必要素材。
依旧以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一课为例。课文将我国节庆活动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以中华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这一课内容与三年级下册《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存有关联,是元旦、清明、重阳三节日的古今纪念对比。此外,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部分的内容也是“中华传统节日”,便是要求学生以节日为素材写作。二年级和三年级教材内容的连续性,便是阅读目标层次性的体现。
3.阅读目标的整体性
阅读目标的层次性和整体性存有相似之处,区别在于阅读目标的层次性带有递进意味,强调学生阅读视野拓宽了,能使用的技巧和知识就更多了;而阅读目标的整体性则更强调文章与文章间的整合,写景文章算作一类,写人文章算作一类,文章体裁不做特别要求,这是为了让学生从各文章中寻求共性。
比如,二年级下册《神州谣》一课内容涉及长江、黄河、珠峰等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地理景色,而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则提及其他中国地理景色。即便前者为诗歌后者为散文,但共同之处在于三篇课文都是写景文章,都将作者个人情感注入景色之中。同类型文章的汇总阅读,便是阅读目标整体性的体现。
1.阅读文本,积累语言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增加学生习作可用的字词量并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文本顾名思义,是由文字构成的文章。一年级的学生最先接触的知识便是拼音,在掌握字词的正确发音后才会布置给其阅读作业。学生见识是随着其阅读量的增长而提升的,即使学生阅读文本收获不如成年人般丰富,但仍应坚持。收获再小也是收获,日积月累将成为学生自身一笔不小的财富。
2.阅读文本,理解语言
当学生阅读量提升至一定程度,对文字的理解会变得更敏锐,先前觉得晦涩的文字此刻才完全理解其内在含义。这时阅读文本不再是单纯的字词积累,而是更进一步的深挖理解。
以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辟地》和五年级上册《牛郎和织女》两课为例。二者都是写人的民间神话传说,共同之处在于文章在写人之外寄托了作者的个人情感,文章本身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字体现。盘古死后身躯化作山河湖海、日月星辰,用自己的身躯创造了绚烂的世界,这是中华文化的奉献精神。牛郎朴实、织女贤良,二者皆是勤劳能干之人,他们的爱情更是忠贞精神的体现。学生阅读神话故事,除了感叹古人想象力的丰富,更要理解文章背后蕴含的文化精神。学生能将文章寄托的文化内核全盘掌握,才能说其真正理解了文章语言。
3.阅读文本,运用语言
学生积累、理解一定字词句式后,便要将其实际运用到自身作文中。能读懂文章不意味着学生具备了全部的语文要素,阅读过后的习作才是对学生表达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等的综合考验。
1.阅读向多学科拓展
能纳入教材的文章有限,其涵盖的内容无法达到新课改要求的小学生应掌握的阅读量,故教师应对阅读内容有所拓展。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学科,若说数学是抽象的理论知识、空间图形、运算法则,那么语文则是带有人文色彩有赖想象的“感性学科”。但各学科间并非完全独立的,有的课本文章本就包含其他学科知识,有的课本文章则可借助其他学科特色开展教学。
我国对写景类古诗存有“诗中有画”这一评价,寓意诗歌景物描写生动,单看文字眼前就能浮现对应的图画。以三年级下册《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三首古诗为例。古诗描绘了早春、初夏不同季节的景色。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可布置给其绘画作业,让学生以美术技巧将文字转变为图画,深化古诗本身的景物描写记忆。
2.阅读向课外拓展
新课改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严格要求,学生阅读的文章应是国内外的优秀名著,诗歌、小说、散文等体裁都应有所接触。但小学生认知程度始终有限,对于其阅读的作品,教师应从旁加以规范。
比如,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可阅读《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这类故事性较强的作品,通过一个个简短的小故事学习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四至六年级的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大幅增强,其阅读的内容可更丰富。如六年级下册的《骑鹅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便是以孩童为主角的探险故事,教材归纳的《鲁滨孙漂流记》及课外推荐阅读的《格列佛游记》则是成人为主角的探险故事。
3.阅读向生活拓展
生活是作者创作的灵感源泉,将日常生活融于作品之中可拉近与读者间的距离感,引发作者和读者的共鸣。
动物在现代人生活中并不罕见,而宠物则是现今社会许多人会选择的又一家庭伴侣,多以猫、狗、鸟类为主。四年级下册《猫》《母鸡》《白鹅》便是作者对动物习性的细致描写,其中《猫》这一主题受多位作家青睐,教材中也编纂了三篇有余。学生通过阅读这类作品可训练自身写物技巧及细节描写技巧,且学生对生活元素不会过分陌生,素材积累起来更便利。
有关阅读作品抉择问题在前文已有所提及,概括而言作品应不超出学生认知、理解程度,且所选作品应是时新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小学低年级选阅读作品应以道德教育、习惯培养等内容为主,高年级则转变为技巧、精神培养相关内容。阅读主题也可与节日、特定活动相关联,让阅读与时事有机结合。
单元阅读是由两篇往上的复合文本组合,文本构成应遵循一定原则。或是作品主题相同而题材不同,如描写春季景色的诗歌、散文、小说;或是体裁相同而内容不同的作品,如同为散文但描写各地风土人情的文章。总之文本组合是为了确保文本多样性、拓宽阅读视野而存在的,无论何种单元阅读组合都起码具备一条共性要求。
课内外融合阅读既是顺应新课改要求,亦是将阅读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表达的机会。课内时间终归有限,课外才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时间。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家长也应主动配合教师工作,针对学生阅读遇到的问题予以及时反馈,让学生获得阅读成就感。
单元阅读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手段,初中及高中阶段因课业压力较重,单元阅读很难落到实处,甚至于小学高年级有时都难以持续进行单元阅读,故教育相关部门应让“减负”发挥应有效用。作为学校应落实教学设施建设和教师能力培训;作为教师应自觉学习新兴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作为家长应配合教师、校方工作,让家庭教育成为校园教育的延伸;作为学生应自主阅读、积极阅读,自觉端正学习态度。
[1] 周瑾瑜.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阅读教学探索[J].文理导航(下旬),2021(03):46-47.
[2] 韩润,郑淑萍.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鉴赏能力培养与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29):65-66.
G622
A
1002-7661(2022)30-0123-03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策略研究》GS[2021]GHB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