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的反思

2022-12-23 15:14郭彦龙
读写算(下) 2022年10期
关键词:美的美术能力

郭彦龙

新时期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的反思

郭彦龙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李店镇学区李店中心小学,甘肃平凉743409)

随着素质教育的完美启航与落地,文化素养教育形式在我国得到全面推广与关注,促使小学美术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与发展。基于新课程改革时代浪潮下,小学美术教学将迎来新的转折点。为迎合素质文化教育的目标与需求,注重学生专业绘画知识教育,同时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活动,广大教学工作者应加强对审美教育的认识与重视,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做好铺垫。学生通过审美教育的渗透与影响,有利于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塑造,以便于学生培养高尚的人格与道德品质。本文主要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与作用进行分析,结合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现状,提出新时期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

新时期;小学美术;审美教育

现阶段,在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正朝向系统性与整体性方面发展,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因而审美教育顺势而出。审美教育的高效开展,有利于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的价值与魅力,帮助学生塑造独有的审美风格与审美标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作画思维天马行空,绘画内容与色彩搭配十分尴尬,教师无法批判这些绘画作品的美感。此时便会出现教师审美与学生审美相冲突的情况,从而为开展审美教育创造了契机,为进一步开展审美教育奠定基础。

一、新时期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一)鼓励发现美、感受美

美术艺术作品的创造之路比较复杂,需要对自然现象与事物形态进行加工与改造。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审美教育,让学生从不同风格的画作中感受画中的意境,体悟自然因素描写的色彩美与线条美,从而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美的存在。除此之外,教师带领学生感受不同材料创作的画作,在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中感受其中的艺术形式与效果,对材料的运用初步了解与认识,有利于学生初期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培养。

(二)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

教师肩负着学生美术作品指导的作用,是学生与作品共通的纽带,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美术作品,从而在其中领悟独有的美,形成特定规律模式,并给美赋予精神力量。学生经过反复吸收与采纳,逐渐转化成为自身素质的一部分,在欣赏环节得到体现与突出,从而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提升与再造。

(三)有利于学生美的创造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美术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落实与开展,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素质教育在某些学校就是摆设,由于教师教学观念与思想的落后,导致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频频受阻。教师过于重视主科分数的提升,忽视美术学科教学,对美育教育更是未曾展开,遏制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缺乏审美教育的美术课堂毫无生机,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抑制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学模式单一也是阻碍美育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美术课堂枯燥乏味,教师过于依赖美术课本知识,未曾结合教材展开课外活动,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导致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师将美术绘画知识点强硬灌输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参考某个场景与现象进行绘画。虽然场景比较动感与灵气,但学生却无处下手,找不到吸引自己的点,无法画出更具感情的作品。具体来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不会发现美,更加不会感受美,从而不能画出与自己感受相适应的美术作品。

美术教学不能完全围绕室内环境展开,要展开美育教育,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感受美与创造美,就需要走出室内环境来到室外,观察自然风景变化与人生百态,从而学会欣赏与观察,进而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与欣赏能力。然而受到教学体质的影响,学生基本上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甚至有些学生下课还要去补习班,学生自由时间将非常少,几乎没有学生再发现美与感受美了,导致审美教育受到限制。然而随着“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与落实,为小学生创造了丰富的课外业余时间,这就为学生亲近大自然,进行美的教育创造了条件。

三、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落实审美教育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审美教育的关键部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践行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的培养,并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与方式,潜移默化中展开审美教育,让学生形成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发现美术艺术的价值与魅力。

1.注重美术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建设

美术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到课堂氛围的影响与熏陶,学生的领悟能力与感受会存在很大差异性。所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就是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与营造。

例如,在《五彩的烟花》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本身对美术概念并不清楚,单从字面理解无法感受烟花的色彩。然而通过导入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欣赏烟花的美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方式,将图片进行转换与调整,从而以动态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色彩斑斓的烟花变化中感受到颜色搭配的作用,从而凸显出美术的魅力。在学生热情状态达到高点时,教师会趁热打铁,为学生播放美术作品展,作品的选择主要围绕色彩颜色变化与搭配为主要参考。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掌握了色彩搭配的技巧与原则,同时也分辨出哪些颜色联合使用会有明显的效果,审美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原因,普遍喜欢色彩艳丽的东西,大多数学生认为黑色不美。但是通过黑天鹅美术作品的展示与欣赏,学生会发现挥着黑色翅膀的黑天鹅异常美丽,审美感觉一下子就提升了。在接下来的美术学习中,学生追求美的渴望与要求会逐渐升高,达到了一定的审美标准。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发现自然与社会真实的美。如果审美教育脱离实际生活,那学生审美技术与能力的提升会受到阻碍,这就违背了美术教学的意义与宗旨。

冠心病是一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由于该病的致病高危因素多常见,病人家属容易忽略,导致该病有致死率高、发病迅速等特点。治疗依从性对病人高危因素的控制、预防诱发因子、延长患者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 医院、社区、居家共同的管理模式,能更好地利用医院、社区及家庭的特点和优势,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同时能缓解患者负担,能增加医院与社区及患者三方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以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使冠心病的致死率得到有效的降低。

例如,在《下雨啦》教学中,教师观察学生的绘画过程,发现大多数学生会刻意模仿教材中的案例作品,自己创作部分少之又少。利用黑色描绘出雨下落的线条,虽然作品看起来一目了然,但是其中却缺少实际生活因素,让学生对真实事物审美产生偏差。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会组织学生开展美术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与感受雨滴的下落,观察下雨之后周围事物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又如,在《走进春天》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植物园,让学生仔细观察春天植物的特点与变化,然后寻找创作物体与思路,绘画出春天的景色。其中有位学生在对春天创作时,既没有选择高大的树木,也没有选择红花绿叶,而是选择了经历过雨水洗礼,被小石头压在下面还在努力挣脱直上的小草。绘画作品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不仅体现出春天的感觉,同时也突出了学生极强的审美能力,这就是课外实践活动赋予的效果。

3.鼓励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自由发挥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自由发挥时间,让学生凭空想象,随意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教师将基本美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巧之后,便开始随心所欲创作。教师在学生创作中不要随意指导与插话,以免影响学生的灵感发挥,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学中,教师直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对中国画和油画进行创作。通过学生创作的作品不难发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童真与趣味性,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任何事物在作品中展示出来,虽然其表达技巧不足,但却真情实感,将学生内心的感受与领悟全部释放出来。通过各式各样的作品展示,教师发现出作品的单纯性与纯真性有利于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提升,提升学生审美的广度与宽度。

(二)立足美术欣赏课,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小学美术美育教育开展过程中,主要方向就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在美术作品鉴赏中发现美、感受美。要想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获取更多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力的激发。教师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通过直接影响效果激发出学生的欣赏情感,进而取得欣赏的体验感,从而提升审美情趣。

1.结合讨论方式激发审美情绪

在美术作品欣赏完毕之后,教师要让学生陷入思考中,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的印象与感受,借助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画面的热情,从不同角度体味人生,仔细揣摩每一个色彩与线条的运用。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全面观察美术作品的内容。此时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观察的全面性,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欣赏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吸取同学身上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讨论的欣赏方式,会加深学生对画作的印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洞察能力的提升。

2.适当引入欣赏作品

教师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时,通过案例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欣赏兴趣。教师将小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同龄人的绘画风格与技巧,为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做好铺垫。例如,在每一节欣赏课开始前,教师都要准备图片资料,然后指导学生观看讲解,并说出作品的美在哪里。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点燃其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接受更多知识。例如,在《藏书票》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给学生穿插“邮票”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邮票”联想出“藏书票”,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方向。在学生欣赏环节与练习环节中分别插入欣赏案例,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创意,激发出学生探索美的欲望。

(三)注重多元教学模式的运用,提升学生审美创造力

著名美术教育学家维克多·罗恩菲德曾经说过,审美教育一种教学手段与形式,在学生掌握这种技能后,便可以形成强烈的美感意识,从而塑造出创新能力,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对小学生展开审美教育时,需要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其一,审美教育要体现出包容性。教师要包容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适当鼓励学生,关注学生创造美的方法,然后对此方法进行评价。其二,小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向往,经常以教师作为榜样,有意无意愿意模仿教师。因此,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美”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遵从学生创新思维发散的特点,鼓励学生创造与思考。教师要秉承问题意识状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以环境作为能源与动力。

例如,在《走进大自然》教学时,教师领着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切身感受获取审美认知,在用身体触摸、用眼观察中感受美的存在。本节课结束之后,学生会创作出五彩缤纷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创作优势与控制能力。虽然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教育困难重重,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还要培养学生发现美、观察美以及感受美的艺术感受能力。美术教师要秉承正确的审美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美术相关知识,并结合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切身感受美的存在,增强学生审美意识,促进审美教育与传统教育共同进步,争取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1] 李赫.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的审美及育人功能[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3):211.

[2] 苏青卫.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探究[J].家长(中、下旬刊),2020(15):137,139.

[3] 郭忠华.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6):548.

[4] 雷红喜.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路径[J].新课程,2021(15):216.

[5] 汪乙辉.新时期如何改进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促进学生审美感知水平的发展[J].新课程·中旬,2017 (10):97.

[6] 金仓.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才智,2020(8):115.

G622

A

1002-7661(2022)30-0102-03

猜你喜欢
美的美术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美术篇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