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南 湖南省长沙市第四医院
目前,世界各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我国随着出生人口的骤降也进入了老龄化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医院离退休人员逐渐增多,离开坚守多年的工作岗位,导致医院离退休人员在退休后有诸多不适应,比如突然闲下来不知道做什么、没有价值归属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适应身体生理素质下降带来的影响等。
针对医院离退休人员在退休后遇到的各类现实问题,需要给予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上的关怀,在管理工作方面创新,使离退休人员能够快速适应退休生活,并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继续发挥余热。
长沙市第四医院的离退休人员有325 人,占全院职工人数的20.3%。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3 人,占离退休人员的68.6%;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9 人,占离退休人员的55%。近三年,60~75 岁男性退休人员及55~70 岁女性退休人员继续返聘的近120 人,占离退休人员总数的36.9%。
医院离退休人员在长达几十年的工作中,为长沙市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多年的工作中,他们不忘初心,始终坚守人道主义,尽职尽责地救死扶伤。在长期高强度重压工作中,医院离退休人员已经习惯了工作的快节奏,到了退休年纪,一旦脱离熟悉的工作环境,会出现诸多不适应[1]。
医院离退休人员在退休之后,往往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在退休生活中,没有了生活的方向感。医院离退休人员退休之前,在医院的工作重心就是治病救人,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努力奋斗,工作内容涉及大大小小的各个维度,小一点的维度是为老百姓做医学科普,大一点的维度是为老百姓做手术,争分夺秒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认真分析疑难杂症,潜心钻研科研课题。无论工作内容的大小,他们的生活总是有方向感的。退休后,医院离退休人员卸下工作重担,看似一身轻松,但生活失去了重心,没有方向,导致其在生活中茫然不知所措,内心煎熬无比。在这种情况下,离退休人员急需医院帮助他们在退休后的生活中重新寻找努力奋斗的方向[2]。
在身强力壮的年龄,医院离退休人员兢兢业业地坚守在医院临床工作的第一线,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奉献着宝贵的青春年华及知识才华。在正常节奏的工作状态下,医院离退休人员对自己的认知是救死扶伤,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神,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医学支撑。
然而,从医院工作岗位退休后,他们的自我认知出现了障碍,觉得自己成了社会闲散人员,只会浪费社会宝贵的资源,没有办法为社会作贡献。这种自我认知障碍给医院离退休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生活无法正常进行,扰乱了其家庭子女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也给家庭成员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果不及时疏导,会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3]。
现在正处于互联网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术业有专攻,医院离退休人员在岗位上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而一旦退休,就很难在短时间内与社会生活接轨,再加上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状态,医院离退休人员在退休后的生活中,在面对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信息量负荷,容易引发离退休人员的信息恐慌。这导致医院离退休人员在身体上、心理上的极大不适应,影响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不利于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医院离退休人员的年纪较大,在高强度的工作中,身体处于紧绷状态,当到了退休的休息时段,身体状态因没有工作压力而得到放松。在此阶段,医院离退休人员将注意力从工作转移到了身体健康方面,接二连三地发现身体出现不适状况,例如老花眼、腰椎间盘突出、老年便秘等。这些生理上的问题是年纪增大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是,老年人无法适应身体逐渐衰老的状况,心理思想上波动极大,严重影响了医院离退休人员的正常生活。
医院离退休人员在退休之后,其社会活动范围直径变小,一般在其居住环境的3 千米范围内。而以往的工作状态中,其生活范围直径是退休后生活的数倍。其原因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工作位置与生活位置之间的距离;二是工作涉及的交流沟通及出差扩大了社会生活范围;三是工作带来的社交活动扩大了社会活动范围。环境可以改变人,一直在较小的活动范围内生活,容易让离退休人员在心理方面产生极度的烦闷感,对生活逐渐失去了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呈现爆炸式的发展态势,带动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从之前的闲散慢节奏变为高压快节奏。快节奏的当下,人人都是媒体的创造者与传播者,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言论与看法,这种现象与以往的官方媒体发展截然相反。当医院离退休人员需要通过互联网接收社会信息时,信息变革带来的信息量爆炸,导致老年人在获取信息时产生无从下手、内心抓狂不止的焦虑感,加重了老年人对退休生活的不适感,使其对自我认知产生错误定位,从而对其思想健康产生负面作用。
一般来说,工作与退休之间是没有过渡期的,按照流程提前确定退休时间,然后交接工作,在规定的最后一天会有一个退休仪式,之后就完全没有工作上的交集了。缺少过渡期让医院离退休人员心中产生极强的落差感,落差感越强就越容易导致思想上的波动。
1.与老年驿站强强联合,为医院离退休人员提供定点服务
创新管理模式,可以利用我国社区老年驿站的资源优势,为医院离退休人员提供定点服务。线下固定的服务地点能够为医院离退休人员营造强烈的归属感。内心有了归属感,医院离退休人员就会遇事不慌,有助于其适应退休生活。定点为医院离退休人员提供服务,包括定期体检、上门拜访、电话关怀、生日及节假日慰问、组织一些兴趣爱好班等,主动发现医院离退休人员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医院离退休人员订阅书籍、报纸和杂志,帮助医院离退休人员补办户口簿、身份证、社保卡、银行卡等重要证件,通过全方位的精细化服务,确保医院离退休人员能够安稳地享受退休生活。
2.加强医院离退休人员党组织的带头作用
目前,长沙市第四医院的离退休人员中,党员有131 名,专门建立了党员活动室,举办了多次主题党日活动,比较有特色的主题活动有“忆峥嵘岁月·送健康服务”主题党日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退休不褪色,永远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够发挥党组织的带头作用,不仅在医院离退休人员的思想上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能够丰富医院离退休人员的退休生活,在放松愉悦的氛围中为医院离退休人员科普了相关知识,丰富了医院离退休人员的精神世界。因此,要以贯穿落实党组织带头发展理念为前提,定期组织集体活动,开展主题多元化的活动,帮助医院离退休人员适应退休生活,带领医院离退休人员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使医院离退休人员能够与时俱进,拥有健康的身心。
3.帮助医院离退休人员培养兴趣爱好
鉴于医院离退休人员的情绪状态各自不同,部分医院离退休人员无法从退休后的落差感中快速恢复,这时就需要管理工作的介入。创新组织管理工作,可以尝试培养医院离退休人员的兴趣爱好,通过移情作用,将医院离退休人员的关注点转移到新鲜事情上。同时,需要充分考量医院离退休人员的身体情况,开展一些既能丰富精神世界又能加强身体锻炼的活动,尝试使其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例如,交际舞、探戈、广场舞、民族舞等舞蹈类活动,太极拳、瑜伽、游泳等健身类活动,长短期旅游、户外徒步等户外运动类活动,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活动。
4.鼓励和支持医院离退休人员参加公益活动
医院离退休人员虽然离开了原工作岗位,但有了更多的时间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许多老同志萌生了继续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想法。长沙市第四医院由离退办、医联部与社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机构联合,多次组织离退休老医药专家、老医疗专家开展送医送药下基层服务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儿科、内科、外科、骨科、中医科等健康体检,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长沙市第四医院的医院离退休人员不忘医疗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以多种渠道、不同方式主动参加到疫情防控“战役”中,积极支援抗疫一线。医院党委发出爱心捐款倡议后,当天医院离退休人员就踊跃捐款10000元。医院离退休人员的事迹被《长沙晚报》《红网》《老年人》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同时有两名专家被长沙市老干局、长沙市“五老红”志愿服务总队评选为新冠肺炎防疫工作中“敬业担当、感恩奉献”的先进典型,赢得了家庭的支持,儿女和亲人们以此为豪,更是激励了一大批医院离退休人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因此,通过为医院离退休人员搭建平台,将他们的优势特长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带动和引导他们走出家门,尽己所能,激发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积极性,让医院离退休人员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尊重。
1.医院离退休人员返岗再就业发挥余热
很多医院离退休人员无法适应突然闲下来的生活状态,他们身上普遍具有不服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愿意培养生活兴趣,只希望继续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评估医院离退休人员的身体情况,如果医院离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足够良好,可以支撑他们继续工作,那么可以根据医院的相关需要返聘,让医院离退休人员重返工作岗位。医院范围可以是其熟悉的医院,也可以是需要专业人才的社区医院或者私立医院。医院离退休人员返岗再就业的环节需要创新,不要胆小怕事,要大胆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放宽标准,积极配合医院离退休人员返岗再就业的需求,发现难点,逐一突破。
2.发挥医院离退休人员的职业优势,为群众进行医学科普
在人才的培养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医院离退休人员是医院花费大量资源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在他们退休的年纪就“一刀切”,剥夺其为社会作贡献的机会。可以根据医院离退休人员的相关需求,邀请他们在城市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及社区,为群众开办医学知识科普讲座,为我国的医疗健康事业添砖加瓦。
关爱离退休人员是社会议题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关爱离退休人员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针对医院离退休人员在退休生活中的现状,分析了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针对医院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与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创新办法策略,希望通过各项积极举措,切实改善医院离退休人员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