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筱兰
近年来,上海松江唯实唯干,基层实践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升为国家战略。图为傍晚的G60科创云廊。新华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自成立以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阶段性成效显著,创新策源优势突出,产业集群动力强劲,一体化功能进一步强化,创新生态优化完备,协同开放格局基本建立,在国内城市集群中具有明显优势,接近创新集群国际水平。
与2018年相比,2021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城GDP总量占全国比重从1/16上升到1/15,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比重从1/18上升到1/16,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比重从1/12上升到1/10,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家数占全国的1/5。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建立G60科创走廊等一批跨区域合作平台”“依托交通大通道,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
2020年,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六部门联合印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赋予建设“三先走廊”,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的战略定位。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强调“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
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的全力支持下,跨行政区域的政策协同不断推进。同时,国家层面成立由科技部牵头的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及办公室,国家部委和上海地方实行双组长制,由九城共派干部、实体化运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九城建立人大、政协定期会商机制和科技、发展改革、经信等30多个职能部门的定期交流对接机制,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跨区域合作发展格局。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全面深入推进科技攻关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构建资源开放共享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创新链一体化布局达到较高水平,在建立面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方面做出了示范性探索。
聚焦重点战略领域和前沿技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已合力建设了一批支撑原始创新的高水平创新平台。松江G60脑智科创基地、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苏州市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之江实验室、科恩实验室、优图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研发平台加紧建设、陆续建成;松江脑智发育神经网络研究平台、苏州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上海浦软嘉兴创新园等新一批创新载体启动建设。目前,九城共聚集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11个,省级以上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479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8家,高等院校196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地区2021年研发投入已达3.55%,比2018年高0.55%,提前完成2025年3.2%的任务。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通过出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和创新券互认互通试点方案》,协调各城市按照方案实施步骤,合理安排经费预算;打造“G60科创云”全要素对接平台,率先应用创新券通存通兑等制度创新成果;推进脑科学、量子科技等领域联合攻关;推动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学院与G60科创走廊九城深度融合;成立长三角G60创新研究院,G60专家咨询委员会已集聚233位专家学者(包括60位院士)。
在这里,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技成果频出。涌现出300毫米和450毫米单晶硅晶体生长系统、光刻胶、量子通讯(构建76个光子的“九章”量子计算机,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新型航空动力辅助装置(自主研发的国产大飞机ARJ21辅助动力装置实现了原位替换和自主可控)、CR9综合航电系统(国内首个获得中国民航局B级适航研制保证等级认证,打破了国外垄断)、中电科申威服务器(打造全国首个“AK工程”产业基地,探索ISO未来网络自主可控安全架构)、可利霉素(参与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抗生素新药项目)等重大原创成果,填补国内急需领域多项空白。九城发明专利授权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逐年上升,2021年发明专利量接近6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数接近8000件,分别比2018年增长了63.8%和1.6倍。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逐步建立“基金投资助推、线下路演拍卖、线上对接撮合”三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机制。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建立九城首批500个项目库。九城建立了11个G60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连续举办四届G60科技成果拍卖会,第四届交易总额突破50亿元。线上“G60科创云”平台要素对接转移转化,线下41家单位共同组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
目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数量均位于十大城市群之首。目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全社会研发投入高于纽约都市圈、洛杉矶都市圈、芝加哥都市圈,“产学研”合作深度与部分国际科创走廊水平相当。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布局,先进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1年,九城联合编制并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十四五”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强调错位发展、合作共赢,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战略新兴产业基础雄厚,九城集聚头部企业1826家,2021年产值近4万亿元。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完整产业链,产值规模超过全国1/5;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众多跨国医药企业和国内龙头企业213家;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松江国家火炬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合肥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航天领域着眼全球新一代卫星通信技术,成功发射“G60号”“松江号”等6颗低轨道、高通量多媒体卫星。2022年,九城平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5.0%。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合作,建立九城首批百家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库,建立九城400多家企业储备库。构建以产业联盟和合作示范园区体系为核心的产业链合作格局,全力打造“1+7+N”产业联盟体系。“1”即依托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产业园区联盟;“7”即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N”即若干分联盟。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共同编制产业规划,以产业联盟和产业创新中心的方式探索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布局,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积极探索研发总部在上海、生产制造在当地的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已建立11个在沪G60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工业互联平台数量达359个,成为国家“东数西算”新基建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2022年,九城平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约7%。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改革创新取得突破,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纺织等领域的对外贸易和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呈现出新趋势。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根据新发展阶段新要求,通过构建多维度综合金融服务矩阵,建立互认互通的人才合作机制和质量标准常态化交流机制,强力支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
G60联席办与26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G60科创贷”等专属科技金融产品,试点跨区域联合授信。例如,江苏银行推出的“G60科创贷”,主要面向具有创新能力和较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单笔纯信用贷款额度可达5000万元。
为加速优质企业上市融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立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基地,建立九城拟上科创板企业储备库。科创板已注册发行上市九城科创企业100家,占全国1/5;成功设立上证G60创新综合指数和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并开发指数相关的ETF产品和增强型基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的优质企业2022年上半年已经有116家实现上市。
九城合计发行“双创债”共61单,融资总金额374亿元。G60联席办牵头构建了债权、股权、基金、上市联动的金融综合服务生态,已实现6个城市线上平台共联,授信融资总额1.9万亿元;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金融服务联盟;挂牌13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九城相关人才认定标准和流程实现统一,建立全球引才顾问专家库、城市联盟人才培训资源库;推动建立互认互通的人才档案审核机制和“九城通办”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接受理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跨地区参加就业见习实习等事项。2021年海外高层次人才数量达到2018年的3倍,预计2022年将超过7000人;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专业技能人才超1190万人,2018~2021年平均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应届毕业生等各类人才80.1万人。
松江、芜湖、湖州、苏州、宣城轮值举办五届G60质量标准论坛,搭建起九城政府、企业、园区、机构推动质量标准工作交流平台。九城企业主持或参与制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平均每年1476项;通过产业链贯通、价值链互补、供应链对接、数据链共享、创新链整合,带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全面协同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成立了长三角G60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中心。政务服务方面,制定出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专窗管理规范,九城89个区县专窗全覆盖,跨区域可办理事项数量已经超过178项。公共服务方面,推出G60科创云平台,包含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工作实习直播招聘、工业产品在线交易、科创项目在线路演等服务板块。
九城围绕数字贸易,成立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跨境电商产业联盟和进出口商品常年展示中心,探索建立上海港进出口商品中转仓。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市场准入九城“一网通办”“一口办理”;连续五届组团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积极加强中欧班列(苏州线、义乌线、合肥线)的利益融合。2021年,九城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723家,新增外资企业注册资本356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2314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4.2%。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区域为发展边界,推动多个城市进行合作与协同,既有政策框架下的“硬合作”,又有来自企业和地方政府自愿参与的“软协同”,形成有效融合企业、政府、区域的创新发展生态。
“市场先行+政府引导”的组织协调机制,强化了市场作用,探索协同“政产学研”各类关键创新资源的机构,通过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打破行政区划壁垒,让科创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建成人才链、信息链、资本链、技术链等多链融合的国际开放交流互动新平台,带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品、装备、技术、标准、检验检测认证、管理服务等“走出去”,建设一批国际科创平台及产业合作平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将自身打造成了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等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勇于尝试,科技原始创新和创新供给能力实现显著提升;在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上实践了一体化协同,探索以产业一体化协同构建集群优势,以公共服务一体化优化创新生态,以智力资源一体化壮大科创力量;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工业生产、人民生活、生态环境治理等各个方面;在深化开放发展理念上构建了高质量体系,坚持对外开放,发挥国内大市场作用,致力于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在经济金融、创新生态等各个方面都能实现要素共享、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些宝贵经验,为长三角一体化做出了众多示范性的探索,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众多实践经验,为支撑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业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