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师计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22-12-21 13:57史天慧
青春期健康 2022年23期
关键词:师范生计划教育

文/史天慧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到边远地区为国家教育事业建功立业。”习近平总书记还勉励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优师计划”出台的背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关于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7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即“优师计划”,依托部属师范大学和地方高水平师范院校,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1万名左右本科层次师范生。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提出新时代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思路举措,将“优师计划”作为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师资优质均衡的重要措施之一。2022年共招收“优师计划”师范生11 418人,比2021年增长19.8%(其中,6所部属师范大学招生增长61.0%),生源质量良好。

2022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代表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勉励“优师计划”师范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并在北师大建校120周年和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向该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和问候,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福。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成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标准,也为优师计划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等精神,在师范生培养共性要求基础上,切实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为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培养一批“四有”好老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导各地各校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

主要内容

《通知》由指导意见正文和附件两部分内容组成。正文包括帽段与5条具体意见,介绍了文件印发的背景、目的,并以“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得发展”为目标,以培养为核心关切,从3个方面对各地各校“优师计划”培养工作进行指导。

(一)关于核心素养培养

主要包括厚植扎根基层教育报国情怀、锻造传道授业解惑过硬本领等两点要求。

1.厚植扎根基层教育报国情怀

强化“优师计划”师范生对国情、省情和乡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养成教育,建强乡村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返乡社会实践活动,注重优秀乡村教师等的榜样引领,帮助“优师计划”师范生坚定从教初心,到欠发达地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塑造者,振兴乡村教育的“大先生”。

2.锻造传道授业解惑过硬本领

(1)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增设乡村振兴相关课程,帮助“优师计划”师范生理解振兴乡村教育、实现乡村振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强化学科(领域)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跨学科(领域)教学能力培养,根据定向地区需要,加强一专多能师范生培养。设置乡土教育专题课程,引导“优师计划”师范生阅读乡村教育经典著作,了解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以及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状,掌握乡村教育理论与方法。

(2)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引导“优师计划”师范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信守履约任教承诺。聚焦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重点提升“优师计划”师范生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通过“双师”教学等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强化“优师计划”师范生从教的适应力,能积极开发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因地制宜灵活创设育人环境,组织各类校内、校外教育活动。引导“优师计划”师范生基于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研究欠发达地区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方法,结合从教所需制订学习计划,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提升。

(3)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实行覆盖城乡两种教学环境的“双实践”制度:以县域以上优质中小学校教育实践为主,着重体验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同时安排一定学时到欠发达地区薄弱中小学校,了解乡村教育现状、特点与规律。注重开发优质教育实践资源,丰富教育实践形式。

(二)关于培养机制建设

包括优化过程管理激发学习动能、深化协同机制支持终身发展等两条要求。

1.优化过程管理激发学习动能

(1)加强个性化指导。可以由学校领导牵头成立领导小组,整合优质资源支持“优师计划”培养。选聘优秀教师专门负责“优师计划”师范生管理与指导,加强教育教学组织和思想引领。实施学业质量常态监测,建立“优师计划”师范生成长发展电子档案,加强个性化学业帮扶指导。发挥学校优秀教师的育人引领作用,实施朋辈导学等学业互助与辅导制度,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

(2)创新激励机制。支持“优师计划”师范生辅修其他专业或其他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微专业)。鼓励高校面向“优师计划”师范生开设高阶性、有挑战度的荣誉课程,设置教学研究课题,举办教学技能竞赛,遴选优秀“优师计划”师范生参与合作培养项目,赴境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交流等。积极选树优秀“优师计划”师范生典型,鼓励高校设立专项奖学金等予以奖励。

2.深化协同机制支持终身发展

(1)推进“四位一体”协同。健全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教师发展机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培养供需对接,整合职前职后教师教育资源,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

(2)支持跨校跨界合作。鼓励师范院校合作成立培养联盟,推动优质资源、实践基地共建共享,组织“优师计划”师范生交流学习。支持师范院校与理工科院校、科研院所、科普教育基地等合作,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教师培养;与相关产业园区及企业等合作,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

(3)跟踪支持职后发展。高校要与地方共同建立“优师计划”毕业生职后发展档案,一人一档持续跟踪。定期调研不同发展阶段的“优师计划”毕业生能力提升需求,建设并开放针对性课程资源,组织校友专业发展活动,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等。地方要优先选派“优师计划”毕业生参加各级培训,并选聘“优师计划”毕业生专业发展导师。鼓励依托在线平台建立毕业生职后发展专区,支持协同教研、交流研讨。

(三)关于支持条件保障

集中在第五条要求,即健全支持保障体系,包括考核评价、经验推广、资源建设、宣传奖励等。其中,在健全支持保障体系方面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优师计划”培养作为高校教育教学评价重要内容,定期征集优秀工作案例,及时推广经验。加强“优师计划”教学资源建设,引导开发特色课程,建设教学案例库。积极发掘“优师计划”毕业生从教典型,加强宣传,争取社会支持等予以奖励,鼓励支持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通知》最后的附件部分是“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方案特色内容指南。按照培养方案的一般结构,分别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结构与特色内容三方面强调重点内容,提出工作建议。

创新点与保障落实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通知》答记者问时还介绍了此项政策创新点:一是围绕“定向”,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突出培养特色。在培养目标中突出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优秀教师的特色定位,毕业要求中强调定向地区从教所需专业能力,并在培养过程中落实。二是聚焦“优秀”,构建系统课程体系提升专业能力。围绕“四有”好老师培养目标,全面构建通识教育、专业(领域)教育、教师教育深度融合的“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实行覆盖城乡两种教学环境的“双实践”制度,从师德践行、教学实践、综合育人、自主发展四方面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三是强化管理,帮扶与激励并重确保培养质量。培养院校要选聘专人负责,加强“优师计划”教育教学组织、学习质量监测,以及个性化学业指导。通过开设高阶课程、支持交流访学、设置研究课题、举办教学竞赛、设立专项奖学金等创新机制,激发学习动能。四是深化协同,多方合作全面全程加强培养。提出健全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教师发展机构之间“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鼓励师范院校与其他教学、科研、科普单位、产业园区等协同合作,按需培养教师人才。校地协同建立毕业生职后发展档案,跟踪支持“优师计划”毕业生专业发展。

为保障《通知》落实,该负责人特别强调:一要强化组织领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本地实施“优师计划”的整体设计,根据定向县所需制订培养计划,优选高水平院校承担培养任务。培养院校要成立校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整合优质资源支持“优师计划”培养,选聘优秀教师专门负责管理与指导,将各项工作落细落实。二要强化评价引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优师计划”培养作为高校教育教学评价重要内容,定期征集优秀工作案例,及时推广经验。三要强化资源建设。要引导开发“优师计划”培养特色课程,建设教学案例库,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优师计划”培养质量整体提升。四要强化宣传奖励。要积极发掘“优师计划”毕业生从教典型,加强宣传,争取社会支持等予以奖励,鼓励支持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道“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并强调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教育发展,更需要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多学科、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现伟大梦想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只有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师范生计划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